林业种植的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 王明富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王明富
[导读] 摘要:林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和传统自然灾害的防治存在明显区别,需要联系林木的生长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提升防治效果,同时治理过程中,还不能违背林业发展的规律以及生态平衡。
        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大连  116033
        摘要:林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和传统自然灾害的防治存在明显区别,需要联系林木的生长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提升防治效果,同时治理过程中,还不能违背林业发展的规律以及生态平衡。从各个环节入手,明确病虫害出现的原因,科学合理地进行防治,为我国林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氛围。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林业种植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关键词:林业种植;病虫害;防治
        1、引言
        林业资源在我国的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随着我国自然环境问题的不断提升,林业资源的自身情况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病虫害因素是影响林业建设的关键性环节。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过程中,需要有效的协调自然界的关系,秉承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形式,对于林业资源进行良好的维护,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落在实处。为了解决林业建设中的病虫害问题,应当对于病虫害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刻的分析,并且结合原因的方向,提出具有先导性和指向性的建议与意见,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良性发展。
        2、林业种植病虫害的危害
        环境是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在林业生长的过程中在环境与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有可能产生影响林木生长的病虫害,病虫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林木的生长,同时也会导致林业的枯萎甚至是死亡,会给林业种植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林业病虫害的产生条件也很复杂,因此往往难以预测,在发现病虫害问题的同时,已经对造成了大范围的林木损失,导致治理起来也相对的困难,尤其是随着目前气候的不断变化,导致林业生态恶化,原有的林业生态平衡被打破,林业病虫害出现的频率显著的增加,极大的影响了林业的发展。
        3、林木病虫害的分类
        3.1、生理性病害
        受到土质的影响,林业树木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此时需要对于树木进行营养液补给,营养元素能够给予树木良好的生长环境。当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不足,树木会出现干枯现象。环境质量不佳的情况下,极易发生酸雨现象,对于林木资源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当盲目使用化肥的时候,一部分的树木化肥中磊不耐受,会出现树木死亡现象。
        3.2、侵染性病害
        首先是真菌病害,指的是树木的表面出现黄褐色的斑点,树木生长的过程中出现畸形现象,在畸形生长的位置也会生长出一些霉状物或者是白色粉末。其次是细菌病害,树木患病的位置与真菌病害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然后是病毒病害,当树木感染细菌之后会出现叶片变黄、生长畸形、部分枝干坏死的情况。最后是菌质体病害,植物患病的原因主要是部分昆虫传播,发病的植物表现也与患病的种类之间具有明显联系。
        3.3、林木害虫
        根部害虫:这类害虫生存的位置是植物根部的土壤中,通过植物发芽过程中的种子生长或者是吸收植物根部的养分生存。这类病害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施肥和浇水管理流程的失误造成的。
        干部害虫:这类害虫基本上生存在风倒木和风折木中,一部分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不够健壮,造成了病菌的有机可乘,患病的树木会在短时间内进行病毒传播,自身的受损率和死亡率较高。
        枝梢害虫:首先是钻蛀害虫,树木患病之后会出现生长畸形的现象,枝干扭曲明显,顶梢生长混乱,木材自身的形象和价值也会受到影响。其次是刺吸害虫,这种害虫会直接导致树木的树叶变黄枯萎,或者是在生长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痪瘤,严重情况下会直接造成树木枯死。
        叶郎害虫:绝大多数的食叶害虫自身的繁殖能力极强,并且受到自然环境和变化的影响,当害虫生长到老熟阶段中,树木中寄生的幼虫数量会极速扩张。因此,在树木中害虫的数量会出现阶段性的明显变化,并且传播的速度较快,造成的影响较大。在树木的叶片被食用殆尽之后,极易出现小蠹,天牛等病虫害现象。


        4、林业种植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4.1、加强认识
        为了能够提升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目前重要的工作是让工作人员加深对病虫害的认识。深刻认识到植树造林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道远。如果在种植过程中出现了病虫害,不管是经济效益,亦或是社会意义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有关部门需要加以重视,加大宣传力度,要让大众深刻认识到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在防治过程中,预防放在首位,其次是治理,推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朝着科学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4.2、加强林业科技的运用,构建科学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
        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林业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此在林业种植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的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一方面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合理的使用林业科技,将林业科技运用于病虫害的防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相关技术的研究,针对病虫害的变异以及抗药性进行重点的研究,从而提升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要采取化学手段与生物手段相结合的治理方法,采取化学手段可以对病虫害实现快速的灭杀,但是化学药剂会产生环境污染,而且病虫害会产生一定的抗药性,久而久之会降低防治的效果。而引入生物手段进行防治则可以构建一个相对全面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利用生物的天敌特性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同时也不会有抗药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生物治理手段可以对病虫害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一旦出现病虫害即可利用天敌对病虫害进行快速的灭杀。可以在林区引入一些有益的鸟类,实现生物防治,可以在林区圈养禽类,在实现生物防治的同时也创造经济收益,实现病虫害与经济收益的双赢。
        4.3、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
        所谓的生物防治,主要是指利用自然界中病虫害的天敌进行防治。比如说,昆虫会对食叶性害虫进行防治,但是食叶病毒也存在有局限性,对蛀虫防治效果相对较小,所以可以考虑在此基础之上引入啄木鸟等进行防治。生物防治的突出优势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式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属于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法,效果较好。但是生物防治仍存在有一定的缺陷,不能很快取得成效,一段时间之后才能看到效果。化学防治操作简单、见效快,但是过程中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使用化学防治时,需要对药物的剂量和浓度等提前进行计算,尽可能将其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4.4、促进林区多元化
        在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选择病虫害的天敌是最为有效的方式,而且这种方式还可以最大限度丰富生态环境以及生态圈,促进自然环境朝着平衡的方向发展。调查研究显示,啄木鸟和喜鹊这类益鸟对生态保护起到了突出作用。林区物种得以丰富之余也更具生机和色彩,同时还可以在资金等方面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引入多种树种,形成多元化的生态系统,从根本上提升整个林区的抗病虫害能力。另外,作为林区的工作人员要合理配置化学试剂,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虽然化学药剂优势明显,但是过量使用会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需尽可能采取生物防治的方式,辅之以化学防治。
        4.5、建立生物防治系统
        建立生物防治系统可分为微生物防治和引入病虫害天敌两种。微生物防治是指,以昆虫病原病毒、昆虫病原真菌、昆虫生长调节剂以及植物源农药为基础的微生物化学防治技术。它具有对自然环境破坏较小、对病虫害打击较专一等特点,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病虫害天敌的引入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当地病虫害的具体情况,分析病虫害的生活习性,控制病虫害天敌的引入数量,避免造成物种入侵等二次灾害。
        5、结束语
        一直以来我国林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势头,森林资源总量居于世界领先行列。但从目前林业发展结构来看,我国自然林区数量相对较少,主要是人工林占有较大比重,绝大多数的林木成林时间比较短,尚未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很难抵御病虫害,主要依靠营林育林的方式来维系其健康生长,其对于生态环境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需要加速提升林业种植水平,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为林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薛克臣.关于林业栽培种植技术要点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193.
        [2]潘志新.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案探讨[J].南方农业,2019,13(11):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