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物火灾后主体结构检测鉴定与处理分析 夏冬冬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夏冬冬
[导读] 摘要:近些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各种建筑物在城市和农村都掘地而起。
        武汉建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近些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各种建筑物在城市和农村都掘地而起。随着建筑物数量的不断增多,与建筑质量有关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建筑物发生火灾时近几年比较常见的事故,规模较大的事故都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火灾得到控制后进行合理检测是有效防止事故二次发生的重要措施。本文以某建筑物火灾后的主体结构检测为例,提出相关的检测办法和处理措施,希望对类似的事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火灾后;主体结构检测
        每年全国各地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火灾,火灾不但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在建筑物内部发生的火灾会对建筑整体带来破坏,从外观看主要是构建的损坏,但建筑内部的安全性、耐久性都会因为火灾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想要有效的降低火灾对建筑物的损害程度,要从火灾后的主体结构检测工作抓起,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
        一、火灾后建筑物的概述
        建筑物发生火灾后,首要措施是对火灾进行处理,整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后就要有专门的检测团队对火灾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测。前期,检测团队要根据现场的残留物对建筑物整体的受损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这个了解过程不能依赖肉眼进行判断,要根据具体的监测数据得出建筑构件的强度变化,通过数值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加固。后期的工作是建筑管理企业要根据检测团队给出的具体数值研究出一个合理可行的处理方案,一方面是如何把损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就是针对建筑物内部需要更换的构建进行处理。
        二、火灾后建筑物主体结构检测
        2.1火灾后对混凝土结构烧损程度的检测
        由于火灾的等级和持续时间不同,火灾对建筑物整体带来的损害是不同的。因此,对于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检测工作是为了后期能够进行更好的修复做铺垫。首先,混凝土是建筑整体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针对混凝土的灾后检测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评判标准:第一,混凝土的表面基本完好,没有明显的裂缝和露筋,表层也没有明显的颜色变化,这就表明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基本没受影响,可以省略加固环节。第二,混凝土的颜色由灰色变为粉红色,局部爆裂露筋,这种程度需要一般的加固。第三,混凝土颜色变为粉红色或者灰白色,爆裂严重钢筋外露,粘合力大大减弱,这就意味着混凝土的承载力大大降低,需要重点加固,不能再次投入正常使用。第四,混凝土表面的颜色变为灰白色或者浅黄色,钢筋保护层严重脱落,表面裂缝多而密,这种混凝土的基本构造应该进行整体的更换,甚至出于建筑整体的受力考虑,应该拆除重建。
        2.2火灾后对砌体机构的检测
        高温对于建筑的砌体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火灾后需要对砌体的残余强度进行检测。主要操作就是在火灾较为严重的区域挖取一部分砖块,进行抗压程度的检测。砌体的砖块在遭受火灾之后会变得质地疏松,在水的冲刷作用下疏松的砂浆会被冲下来,因此砌体整体的承载力会大幅下降。针对砌体的检测,如果砌体没有过度的变形或者大裂缝,都可以进行修补再次投入使用;但是如果砌体出现灰缝的粉化和软化,出现较大的裂缝,这就需要对整体进行更换。砌体对于建筑整体起到一个支撑作用,因此在检测鉴定得出结果后,要综合多方面数据变化进行考虑,如果没达到相关标准及时进行更换。


        三、火灾后建筑物主体结构的处理措施
        3.1火灾后结构构件鉴定评论
        火灾后的结构构件鉴定评论工作,主要是给建筑的管理方提供一个修复的建议和方案。鉴定评论主要分为A到D四个等级,建筑受损程度由浅入深。A等级就是建筑整体受到火灾影响较小,不用采取措施。B等级就是建筑整体受到轻微灼伤,主要采取提高耐久性的措施即可。C等级的构建是受到了轻度到中度灼伤,这类构件的整体性能由于火灾受到了明显的破坏,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对构件的性能进行增强。D等级的结构构件意味着已经严重的影响性能,不能再继续投入到建筑的正常使用,必须采取高强度的补救措施,或者进行部件的更换,保证建筑整体能够安全使用。影响这四个等级评定的因素较多,最终得出的结论对于建筑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2做好现场安全监督
        建筑工地本来就是一个安全隐患较多的地区,在发生火灾后,建筑主体所在的区域会有很多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因此,在进行主体结构的鉴定和检测工作的同时,要进行对可能发生的紧急状况的预防。要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联系医院,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对于其余人员要确保安全。另外,要进行应用应急预案,各单位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操作的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在火灾得到控制后,要及时找出事故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源头进行解决,避免二次伤害。在这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在救灾过程中再出现问题。要及时设置安全指示牌,让无关人员远离事故区,确保安全距离。并且,对于现场处理事故的人员要有一个集体的安置区,选择安全的地区进行集体宿舍、食堂、垃圾站等生活区域的设置,避免动工后出现人员受伤。
        3.3加固处理
        在相关安全检测结果出来后,建筑的管理部门就要针对不同受损程度的构件进行后期处理。首先,要从受损严重、可能无法再次投入的构件入手,进行部件的更换或者高强度加固;其次,对于轻度受损的构件进行合理的加固,保证构件能够正常使用。加固过程要在完善的安全保障下进行,避免在加固过程中出现工作人员的伤亡。针对不同的构件要有不同的补救措施,混凝土、砌体、墙体等构件都具备自身的特性,因此在加固过程中要用有针对性的方案,不能采取一样的措施,这样无法达到修复的效果。
        四、结束语
        近些年诱发建筑物火灾的因素越来越多,无论是由于自然因素,温度过高诱发火灾,还是人为的操作失误诱发火灾,真正发生事故后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一方面建筑的管理部门要积极做好措施,避免重大火灾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应急预案。灾后对于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检测鉴定是管理部门采取补救措施的重要依据,它可以真实的反映出建筑物的受损情况。因此,提供更为真实有效的鉴定结果,为建筑物的整体修复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林洪.火灾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检测鉴定与处理研究[J].福建建材,2018(05):34-36.
        [2]张志伟,李彦辉,郭治.某建筑物火灾后主体结构检测鉴定与处理[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32(01):43-45.
        [3]甄铭.某建筑物地下室火灾后结构检测鉴定[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9,2(05):27-30.
        [4]朱蕴东.建筑物火灾后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研究[D].郑州大学,2005.
        作者简介:夏冬冬(1991-12-02),男,汉族,籍贯:湖北省广水市,当前职务:部门副经理,当前职称:技术员,学历:大专+自考本科,研究方向:主体结构五项检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