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化发展,集控运行已经成为发电厂运行管理的基本趋势与未来方向,同时还是当前国家所提倡的智能电网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发电站集控运行所需面临的当前形势,指出了集控系统的环境条件,最后探讨了集控系统运行的技术管理模式及所需注意问题,望能为此领域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发电厂;集控运行;运行条件
在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各领域对电力的需求量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针对当前的发电厂而言,大多采用了高自动化技术且大容量、高参数的发电机组,而基于此类机组的基本特点,电纵、炉、机相联合的单元制发电机组的运用成为首选。而在设计单元机组时,一般把电、炉、机的主机以及辅机,与相关系统的各运行参数融合到一个控制室中,因而在一个控制室中便能完成对单元机组的控制、运行操作、监视等工作。本文结合当前实况,就发电厂集控运行的条件、技术管理模式及所需注意问题探讨如下。
1.发电厂集控运行所需面临的当前形势
(1)提高运行安全性、可靠性,降低成本。在整个电网建设架构当中,发电站为其重要环节,除需大量人力之外,还需配置各种资源,较之其它专业,所囊括的问题更多。所以,采取切实措施,将总体成本予以降低,促进运行安全性、可靠性的提升,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依据当前实况,有顺序、步骤的开展比电站的建设与改造,积极构建“技术进步,增效减人”的营运模式,实现平稳、安全的发展,最大程度减少重复投资的情况发生,减少改造支出;另外,还需强化培训,使一线员工能够更好的适应新的工作模式。(2)专业高度协同与分化是未来流程再造的重心所在。现阶段,一些供电企业在机构设置上,大多是依据传统专业来进行的,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工作界面空白、资源共享程度低等不足。而在当前输配电总规模不断变大以及变电站总量持续增多的大环境下,既往所采用的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不足日渐增多。为了能够较好的将此些问题解决掉,不仅要注重合理化配置一线技术力量,将所存在的一项技术与管理问题给解决掉;而且还需要强化资源共享,围绕传统设置,切实推动流程再造,使之朝向专业高度分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更加合理、高效的运行模式。
2.集控系统的运行环境分析
针对集控系统而言,其在具体的外部运行条件上,主要包含电子室、控制室的环境要求及计算机控制系统接地、不间断电源等,此些设备的优劣、好坏,会对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直接威胁;而在安装、调试机组期间,因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抢工期等),上述部分设备通常会存在被忽视的情况。此外,还需注重如下问题:(1)集控系统未使用先进的接地系统,以及未进行科学的电缆屏蔽等;(2)UPS电源无论是在供电方式上,还是在切换时间上,均与要求不符;(3)电子室与控制室同用一套空调系统,但需指出的是,电子室的空调不调湿、不调温,如此一来,当到了冬季时,便比较干燥,容易形成静电。
3.集控系统运行技术管理模式
3.1控制系统
针对控制系统而言,其主要由盘台设备、DCS系统、变送器测量开关、执行机构及电缆等构成。在整个系统当中,无论是哪一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对系统运行造成不良影响,引发系统故障,甚至造成机组事故跳闸,对主设备造成损坏。
所以,需要将控制系统当中的全部设备均当作一个整体,实施全方位管理;不能仅注重设备维修管理,而对计算机系统管理予以忽视,这势必会对集控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与干扰。伴随当前计算机技术的日渐成熟,DCS能够依据显示需要,连接于性能更高的计算机设备,以此获得更高水平的管理功能,比如能源管理、仓储管理及计划调度等。
3.2集控系统
此系统实为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软硬件系统,有着诸多优点,比如比较大的存储容量、比较强的实时性以及比较高的可靠性等。无论是何种控制策略,都能借助软件组态来实现。部分发电厂比较重视集控系统硬件维修管理工作,但是在软件上,并未制定完备的管理方法或运行体系。现场大部分人均能对组态进行修改,而对于软件而言,难以及时备份、复制,因而无法实现统一化管理。如此一来,便会对机组运行造成较大影响。针对此情况,便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同时管理软、硬件,二者不可或缺。
3.3热机保护系统
对于此系统而言,其乃是为机组运行安全及相关人员安全提供切实保障的一种装置。当机组出现故障或者异常情况时,可以安全停机,从而为主、辅设备安全运行提供切实保障。针对主、辅机保护的具体定值来讲,实际就是运行单位、制造厂对运行设备所规定的经验极限值,或者是安全保护值,如果未征得制造厂的同意,所有人都不能擅自退出或者取消保护,也不能对保护定值进行随意改动。通常情况下,临时变动保护定值或者退出保护,需严格执行各个厂所制定的批准程序,不然,不可开展此项工作。
4.集控系统运行中所需注意问题分析
(1)控制主汽压力系统。对主汽压力系统实施控制,此系统控制理论已比较成熟(即为直接能量平衡公式)。部分协调控制还采取比较传统的间接能量平衡系统。但在协调推出过程中,还将能量平衡公式当作控制主汽压力系统的主要方式。此系统能够根据现实需要,对送入到炉膛当中的煤粉量进行控制,以此对主汽压力加以控制。(2)过热汽温系统控制。当超临界机组出现过热情况时,在对其进行气温调节时,主要通过煤水比的调节来实现,即粗调,而在细调上,主要采用一、二级减温水。对过热汽温造成影响的最典型因素为给水温度、燃水比、受热面结渣及过剩空气系数等;直流炉将微过热汽温当作校正信号(煤水比)。虽然此系统也趋向成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执行机构有着并不好的线性等,因此,需采取切实措施,将其克服掉。
5.结语
综上,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用电量日渐攀升的大背景下,发电厂为了能够更加高效的运行,需要积极改变既往的运行方式与条件,采取更具有可行性的集控运行模式,对相关条件予以改善,使之更好的为发电厂高质量运行而服务。
参考文献:
[1]曾旭华, 李福东. 高职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职业教育旬刊, 2019, 000(004):70-73.
[2]薛飞. 研究集控模式下变电站运行管理[J]. 科学与信息化, 2017, 000(009):152-153.
[3]高全帅. 火力发电机组集控运行现状及技术研究[J]. 中国设备工程, 2018, 000(005):205-206.
作者简介:赵少祥(1991-04),男,汉族,籍贯:安徽淮北,当前职务:集控运行值班员,当前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发电厂集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