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和用电有关的纠纷案件,其主要表现在违章用电和窃电两个方面。用电检查的目的是保证我国电网正常运转,而在实际的用电检查工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了解用电检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能使工作人员的检查工作更好地完成。窃电的目的是无偿占用电能以获取利益,其基本手段是使电表不计量或是少计量实际的用电量。工作人员应该掌握最常见的窃电方式和防窃电措施,依法打击窃电行为,进而保障人民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用电检查工作;防窃电;问题及对策
从根本上来讲,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如今,电能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目前,用电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到操作程序和法律依据两方面,按规章制度对用户的用电进行检查是工作人员需要遵循的原则。窃电事件在我国发生的频率也很高。窃电指的是窃电者通过一些不合法的手段非法占用电能,进而达到获利的目的。了解窃电的基本原理以及窃电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有效地查处窃电行为;掌握防窃电对策,可以尽可能地防止这种违法行为的发生,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
1常见窃电方法
1.1无表窃电法
通常情况下,无表窃电法主要包含以下两种:第一,用电用户擅自拔出如表线路,导致用户用电量无法进入到电表中进行记录,该种方式也称为甩表用电;第二,用电用户擅自将线路接入到供电线路中,从而实现电能偷窃,该种方式也称为擅接电线。
1.2欠流法
欠流法的原理是减少或是禁止电流从电能表中通过。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其一,电流回路断开;其二,电流互感器发生改变;其三,电路接法更改;其四,电流回路被短接。
1.3移相法
移相法窃电的工作原理是改变电能表中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进而使得电能表逆转或是转速变慢。其主要的方法有:其一,更改电流回路接线方式;其二,更改电压回路接线方式;其三,添加电感或是电容;其四,外部电源影响;其五,增加额外电流。当然窃电者也可能运用其他操作方法达到改变电表相位的目的。
1.4欠压法
欠压法窃电指的是运用各种方法改变电能表内部的电压,是其电压降低或是失压,常见的做法有三种:一是,串联电阻,电流为改变的情况下,电阻增加,电压降低;二是,断开电压回路;三是,更改电路接法。
2用电检查工作的常见问题
2.1:缺乏法律法规约束
电力企业相较于其他企业而言存在一定特殊性,电力企业不仅是企业,更是管理机构。就企业方面而言,电力企业的法律地位与其他企业相同;而从管理机构而言,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与管理职能。针对用电问题,电力企业可以自行解决与处理。尽管我国目前针对电力企业以及用户用电等方面给出相应政策与法律法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用电纠纷问题,但是相应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完善,并且实际用电问题以及窃电问题等会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相关法律法规的实用性较低,导致如果产生电力纠纷事件,电力企业将会在法律中处于被动地位。
2.2:农排机井实际用电
春耕时,农务人员纷纷启用机井,因用电需求激增,许多用户在未办理手续的情况下擅自送电,这一行为严重违背用电检查管理制度,需处以不少于5000元的罚款,因此造成的纠纷不胜枚举。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对用电检查人员而言,应切实做好宣传教育,防止相同问题多次发生,并得到广大客户的支持,在机井正式启用前做好检查工作。实际的用电检查应实行三位一体,及时发现和更改与档案不相符的数据信息,对未封装及装锁的表计箱予以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发放整改通知,使村民正常、安全地使用电能。
2.3用电检查工作中的程序问题
在日常的用电检查工作中,检查人员对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事实的判定是较为准确的,但往往会忽略执行程序的合法性。在电力企业败诉的许多案例中,有很大部分是由于工作程序不合法造成的;个别特例是在案件的处理、执行过程中电力企业严重越位或严重违规引发新的供用电纠纷,电力企业由原告变为被告,最终导致败诉的尴尬局面。因此,在进行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行为查处的过程中,用电检查的工作程序和问题的处理程序与窃电的真实性一样重要,电力企业要从那些因程序不对而败诉的案例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3用电检查工作防窃电的有效对策
3.1:加强法律规范
为避免用电用户出现偷电、窃电行为,电力企业需要积极向广大用户宣传用电知识,使各个用户都能知道电力对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这样用户思想意识将会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窃电问题的产生。与此同时,还要向用户宣传与电力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用户能够意识到窃电的严重后果,具有较强法律意识,彼此之间能够互相监督。用户窃电问题并不是单纯的违约问题,而是影响极其恶劣的社会问题。所以,电力企业在用电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违法行为,需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对违法用户进行相应处分。我国法律对窃电行为做出明确规定,可以采用定罪、民事违约、行政处罚等法律对违法用户进行处分。从定罪法律角度而言,用户窃电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所以将其定位为盗窃罪最为适宜;从民事违约处理角度而言,该处理方式只能够让用户将实际窃电金额以及违约金等交付,并不能对用户进行定罪;从行政处罚角度而言,需要将工商行政处罚与电力行政处罚相结合,给窃电用户相应处分。
3.2:按照规定展开工作
如果电力企业想要对用户窃电以及不合理行为等进行检查,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以及法律法规展开用电检查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第一,在进行用电检查工作时需要填写相应工作单,得到上级批准后,才能正式展开检查工作;第二,在用电检查工作中,需要保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工作人员;第三,在检查工作现场,需要向用户出示工作证,并且用户需要参与到检查工作中;第四,全部工作检查完毕后,用户需要在工作单上签字;第五,针对不合理用电用户,需要向用户开具相应窃电通知书;第六,如果在检查现场发现窃电行为,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对该用户限电或者停电。
电力企业与用电用户双方在法律中拥有平等地位,在用电检查工作后,如果明确该用户存在窃电、不合理用电行为,电力企业需要及时明确该用户具体位置,并对违法用户进行处理,切记处理工作需要在民事行为范围内,从而避免越权现象产生。与此同时,要保证用电用户窃电与不合理用电证据的真实性与充分性,这样在进行上诉时,才会处于有利地位。
3.3加大宣传力度
如果想要避免用户窃电行为的产生,需要加大对窃电行为的打击力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第一,构建防窃电队伍与治理用户窃电行为队伍,与此同时,要加大防窃电宣传力度。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网络等先进技术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以,可以利用先进技术、媒介等,向用户宣传窃电行为的危害以及相应的法律知识,要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防窃电工作中,可以制定相应奖励制度,针对积极举报用户窃电行为的人民群众给予一定奖励。第二,要利用电视、新闻等媒介,加强窃电案件的报道与相应惩罚结果,从而对用电用户起到警示作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窃电现象的产生。
4结语
综上所述,电能对我国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电力企业需要做好用电检查工作,加大用户窃电行为的打击力度,采取相应法律措施对窃电用户进行处罚,从而对其他用户起到警示作用,进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窃电现象的产生,促进国家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兰.浅析当前电网企业用电检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防窃电对策[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22):161.
[2]李君梅.新形势下电力用电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防窃电措施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3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