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系统的优化改造探究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10期   作者:梁小炜
[导读] 电力企业供配电系统运行阶段,为有效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与安全,需对供配电系统进行自动化改造优化。
        梁小炜
        清远市方能电力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511500
        摘要:电力企业供配电系统运行阶段,为有效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与安全,需对供配电系统进行自动化改造优化。通过对受控站、主调度站、通道系统、供配电系统的合理优化,提升电力系统的综合运行效能。
        关键词:电力企业;供配电系统;自动化运行;改造优化  
        引言:
        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为保证电网供配电自动化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应当对供配电系统进行多方面改造升级,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提升电网供配电运行稳定性。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对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系统的现实优化改造工作进行谈论,提出对应优化改造具体措施,以供同行进行参考。
        一、供配电系统改造架构内容解析
        (一)监控中心层
        监控中心层主要负责对电网数据信息的汇总与分析,在数据分析处理后下达相关指令,进而实现对供配电系统的精准控制。如对主调度站进行集控性能改造时,应当对通信管理设备结构进行合理优化;在对电力系统监控供配电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时,工作人员可合理应用EMS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通过以太网与交换机的数据交互,实现对供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二)间隔层
        通过对间隔层进行分析可知,该系统改造时,主要包括分布式测量、控制单元、通信接口、管理机等,间隔层主要面向控制管理对象,实现对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输出,为电网供配电系统提供数据支持,保证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系统的整体优化[1]。
        (三)站级层
        供配电系统改造架构工作开展时,需对站级层进行合理优化,确保站级层可以直接与通信管理单元进行对接,有效提高数据交互效率与质量。通过对站级层架构内容进行分析可知,该层级无法替代传统的电力数控系统与信号屏幕,主要通过架构监控主站,配置相关设备仪器,实现对VQC电压无功功率和负载设备的合理控制,发挥出主变压器的自动化调节功能,提高设备仪器的运行可靠性与安全性。在站级层架构过程中,应当突出后台监控主站、预防工作站的建设,主要实现对站级内隔离开关与接地工具的控制,有效规避工作人员误操作问题出现,提高电力自动化供配电模式的整体运行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
        二、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系统的优化改造探讨
        (一)调度站集控性能改造
        主调度站的集控性能改造非常重要,因为电力自动供配电系统运行过程中,为有效提升电网系统的运行整体性与稳定性,需在电力系统的主战系统网络和关键设备仪器中,配置对应的冗余参数,确保计算机系统对电力系统数据的高效处理,实现电网工作站与前置机的数据对接。
        为保障主调度站实现对多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调度与安全操控,在对主调度站配置优化时,可配置可视化综合控制显示屏,保证显示屏实时反馈电网系统的各项运行参数与数据信息,有效降低电网运行控制的风险,提高电网系统的整体运行可靠性,并对电网系统的运行成本进行合理控制,为后续电力系统的改造升级铺垫基础。电力调度站进行优化完善时,应当对调度站的架构层次进行合理优化,以计算机系统数据控制为主要工作方向,实现数字化电网控制。同时,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搭建对应的调度中间控制平台,为主调度室提高更加清晰多样的数据信息,保证电网系统的整体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
        (二)通道系统优化建设
        为有效提高电力供配电系统的运行长效性,则需突出电力调度数据网的独立性建设,主动对通道系统进行优化建设。

实际工作开展时,工作人员可采取分层建构的工作方式,将数据调度电网划分为不同层次,便于基层电网完成对应级别的电力调度,保证电力服务工作开展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实际电力通道系统优化时,为实现预期数据调度网络建设目标,应当对投资成本进行一定控制,确保在合理的投资预算内,实现对网络资源通道的合理区分,并利用VLAN网络技术,实现电力数据网络的分层调配,保证电力网络自动化供配电的整体运行可靠性[2]。
        (三)受控站改造优化
        受控站改造优化工作的开展,可合理提高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由于不同区域电力企业的供配电系统运行情况存在差异,因此对电网的受控站进行优化改造时,应当依据电力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而针对性的进行受控站改造优化。电网系统的多年快速发展,使得供配电系统具备远程数据信息传送能力,利用特殊的电力通信设备与系统,则可完成供配电系统的统一调度,为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系统优化改造奠定基础。
        为有效推动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改革,应当基于已有的数据通信系统,建构数据集控中心,利用数据信息的快速处理,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供配电运行目的。如部分电力系统安装综保装置,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数据的快速收集,提高数据收集的实效性与准确性,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可行性。
        (四)供配电系统节能优化
        1.变压器优化
        变压器配电技术的改造工作,主要是对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性能进行优化,合理应用配电调节技术,实现最佳变压器运行效能。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性能,即在相同传输量的工作条件下,对变压器负载进行合理调整,使得设备达到最佳工况,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得到有效控制。为实现变压器优化改造预期目标,可合理应用变压调压技术,依据不同供配电对象的实际需求,对线路电压进行合理调整,有效保证电路整体运行稳定性。通过建构综合配电调压系统,提高电源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
        2.三相不平衡调节技术
        电能的质量评估,主要以电源的运行频率、闪烁、波动、失真、三相不平衡等为指标,其中三相不平衡是重要的电力质量参考指标之一。因为基于电网对称分量理论进行分析可知,自动控制技术对三相不平衡技术的更新优化,可通过零线应用于电网当中,进而产生反向的瞬时零线与零序电流,在负载矢量的叠加计算下,可有效去除电网零线当中的电流。通过零线电流清除、零线过载、跳闸等多种调节方式的处理,有效抑制线路过热出现的设备损耗。在三相不平衡技术的应用下,可使得零线电流自动归零,进而避免了零线电流与线路设备产生电化学反应。由于三相不平衡技术的应用特点,主要运用在低压配电系统领域,有效解决零线电流损耗问题,避免零线电流功率损耗。
        3.无功自动补偿技术
        在多数用电系统当中,主要采用单相电感负载计量设备,但由于功率因数较低,导致电网运行的无功功率较大。为实现自动化供配电系统优化改造预期效果,应当对无功电网进行合理减少,有效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使得电网中的有功功率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电源的运行效率,合理控制系统运行电压,将电网无功损耗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电源系统运行过程中,可安装电容器无功补偿设备,有效提高电源系统的整体运行可靠性。
        电力系统进行无功补偿时,可尝试应用无功自动补偿技术,进而提高电网的无功配电与电压运行稳定性,主动降低电网线路运行中无功功率的损耗,提高电能的转化利用综合效率。电力系统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建设过程中,需依据无功自动补偿技术的应用特点,合理配置相关设备与仪器,保证无功自动补偿技术应用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合理降低电网运行损耗,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的谐波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三、结束语  
        综上,文中对供配电系统升级改造架空内容进行阐述,并对供配电系统自动化升级改造进行论述,说明供配电系统、通道系统、受控站、调度站的优化升级工作重要性与必要性。未来电网系统发展过程中,应当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旨在推动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不断提升供配电运行稳定性,提升电能的综合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建新.自动化供配电系统优化改造[J].山东工业技术,2018(15):146.
[2]朱恕银.分析研究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系统的优化改造[J].化工管理,2017(36):86+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