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炜
新疆天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电力调度中心 新疆 石河子,832000
摘要:电力调度控制系统是集成计算机、数据处理、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系统,对电力系统实时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实现计算、分析、控制、存储等功能,从而对电网业务进行精细化管理。以调度自动化系统运维现状为基础,通过研究常见问题,规范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维过程,旨在促进电网调度自动化系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运维
调度自动化技术将计算机控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远动装置将变电站各类信息传送至调控中心,为变电站从有人值守转变成无人值守模式提供可靠基础,减少不必要的变电运维,提高变电运维工作效率和水平,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浪费,集约人力管理。调度控制系统是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能够实现“四遥”,即遥信、遥测、遥控、遥调,对电网实现实时监控,远程控制电网的实时频率、电压、潮流、负荷等,站内辅助设施等运行指标。导致电网发生故障或者异常运行的因素有很多,且过程非常迅速,通过增强调度自动化手段,实现电网的安全分析,提供事故处理对策或者监控手段,及时处置故障,避免或者减少事故的影响范围。
1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
某供电公司具有开放性结构,系统使用封装原理,可以提供较为优质的接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较高的使用需求。系统采用基于数据访问总线和事件总线为分布式应用程序提供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的运行环境,这种方式能够隐藏网络位置等信息,其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数据访问总线可以实现数据同时为不同应用共享。事件总线采用匿名信息交换机制,
在该种方式下,接收事件者不用知道事件的发送者,发送者也不用知道由谁来接收该事件。模型中的进程由可执行代码、本地数据及公用数据组成。其中可执行代码主要完成应用的特定事件;本地数据存储应用的私有信息,其他应用无访问权限;公用数据可在应用之间实现共享。系统更具标准、开放、可靠、安全、适应性强等特点,具有高度开放兼容的特性,可实现源端维护、全网共享,实现一体化运行、维护和使用,也成为调度自动化系统主流平台。系统各类应用建立在统一的基础平台上,平台为各类应用提供统一的模型、数据、CASE、人机界面、系统管理等服务。应用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平台提供的数据进行服务,通过平台还能够提供分析计算服务。基础平台需要全面支撑各类核心应用,并按照横向、纵向一体化的总体思路,构建调度技术支撑体系。
2运维管理存在的主要常见故障问题
2.1被动式运维,系统运行质量难以保障
随着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系统规模也不断扩大,服务器、数据库、存储设备、网络设备不断增加,随着运行年限的增长,缺陷、故障频率也不断增加。目前调度自动化大部分维护工作都是凭经验被动开展,安全管理还是靠人工和制度约束,缺乏人员与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手段,运维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故障不能实现闭环管理,运维经验也不能得到很好的积累。
2.2手工作坊式管理,运维质量参差不齐
大部分运维工作仍存在手工作坊式管理模式,运维人员按系统划分运维工作,没有统一的服务级别定义、质量标准及工作标准,且现行的运维手册未具体到流程的每一步,维护工作缺少步骤性、逻辑性,主要靠运维人员自行判断处理,若运维人员经验不够丰富,有可能导致“四遥”信息点表错乱,出现误遥控情形,造成重大事故,运维质量取决于个人技术水平。只有个别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能较好开展运维工作,运维能力一般或者缺乏运维经验的,运维质量及效率都较低。没有流程化的故障处理机制,缺乏对运维工作的统一调度和监视,会出现人员安排不合理情况,如:重要的缺陷安排给一个人的手里得不到处理,同时很多人力却消耗在次要的工作上;技术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人员做没有难度的日常维护工作,同时将重要缺陷安排给技术能力低的人员,造成缺陷或者故障不能及时处理。
这种运维方式不能统筹的对系统运行和运维工作进行综合分析,造成运维工作质量不能有很好地提升。
2.3监视平台不完善
通道监视、服务器、交换机、数据库、软件的运行情况,目前无法通过平台进行综合监视,需要人员不间断监视,若出现人为监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系统故障,可能系统故障处理延误,影响调度、监控业务。依靠人工管理设备模式,只能有了问题才能事后处理。
3电网调度自动化改进建议
3.1改进运维工作模式
注重风险管控,将运维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移。加强系统运行监视,日常开展隐患排查及风险分析,将风险由可控转变为在控,预防故障发生,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3.1.1风险管控常态化
日常开展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编制管控措施,设立专人跟踪处理问题,确保问题在控,及时得到解决。
3.1.2明确值班制度
班组成员值班制度,规范值班巡检、定期巡检,并制定检查、考核巡检工作落实情况,强化运行监视和预防性维护工作。
3.1.3组织应急演练
编制自动化系统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确保系统出问题时,运维人员能够做到不慌不忙,心中有数,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系统运行。
3.2 运用集成智能系统
由于集成智能系统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并且拥有很大的智能把控潜能,其主要内容包含智能把控系统以及电网调度相互交联。针对目前的电网调度来说,所需要发展的智能系统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有关人员针对该系统进行不断探究。有的专家会将神经网络系统方式与专家所制定的系统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新型集成智能系统,有利于仔细统获得更好的发展方向。由于模糊系统可以针对神经网络中的非结构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将该神经网络跟模糊思路相融合在一起,这样更具有技术支持。以上所说两种技术都属于智能系统的范围内,但是这两种技术所侧重的角度都不一样,与人工神经网络相比,模糊逻辑更加重视解决非统计性以及不确定性的问题,而该网络更看重适合的低级别计算。另外,模糊逻辑还会为应用程序提供框架,运用感知器神经网络来负责传送,两者起到互补作用。
3.3 运用专家系统
随着智能技术的应用,专家系统已经形成并应用于电力自动化系统中。该系统涉及应急处理系统、电网调度性能恢复和系统状态调试,以及短期电力负荷预警、系统电源状态识别和故障排除等内容。由于系统具有较大的约束力,整体智能水平也有待提高,系统仍需不断优化。此外,系统只能进行智能操作,不能进行模糊理论操作,难以实现对适应功能的深层次认知,这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相关问题。
3.4运用人工智能诊断故障
如果发生故障时,运用电网调度对其进行诊断,大多情况下都会用单理论以及单故障等方法来完成维修工作。这种方式进行故障诊断时有很大的作用,该方法有很强的限制作用,不能完全应对当下电网调度发展中遇到的复杂情况。为了将这个问题处理好,以后的电网调度故障维修过程中,需要人工智能来进行操作,其次,该诊断技术也会依照电网调度设备的需求而不断朝着智能化发展,另外,针对设备内部出现的异样情况,可以运用多方位以及多层次的角度来进行解析,可以达到系统内部发展需求。
4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管理难度日益增大,做好调度自动化系统运维将为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提供更加夯实的基础,充分发挥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作用,不断提高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和运维水平,为地区电网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何国军.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技术[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2]陈珂.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维要点[J].能源经济,2014(07):120-120.
[3]刘大志,马雪松.浅论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维管理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6(32):88-88.
[4]李琳.浅谈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维护[J].科技与企业,2014,(6):251-251.
[5]周明方.CC-2000调度自动化系统在长沙电网的应用[C]//全国城市供用电自动化及电力通讯应用技术学术研讨会.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