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萍 张晓利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东光县供电分公司 河北省 沧州市 061600
摘要:电费回收管理是我国供电企业的一项难题,电费回收不及时就会给电力企业的资金周转、正常生产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也会损害国家利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管理带来了新的模式,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就可以有效规范业务流程、缕清各种矛盾,增强这项工作的可操作性,也有助于供电企业针对特定客户实施个性化服务,提升电费回收率,做好电费收缴工作,为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相应的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电费回收管理;应用
1导言
电力能源是社会的一项宝贵资源,电力企业中电力能源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顺利实现,就需要社会各界按时缴纳电费,确保电力企业供电成本资金的顺利回收。从再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电力回收管理是现代电力企业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费回收工作从传统的上门抄表模式逐步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收缴模式过渡,根据实际效果来看,互联网技术中大数据技术的充分使用,可以促进电费回收管理模式的彻底变革,减轻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度提升回收率,故此,这种技术就应得以继续推广,让电力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中的大数据技术红利,从而促进电力行业的深入发展。
2电费回收管理中存在的现状问题
2.1工作制度不够健全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空调、冰箱等电器普及到各家各户之中,为电力市场带来了极大的用户需求。随之而来的,用户数量的增长及其用电能力的增强,也为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更大风险。但从当前来看,大部分供电企业并未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预防与控制制度,无法形成高水平的用户费用追缴力度,最终导致坏账、陈账越积越多,对供电企业的经济收入情况造成影响。此外,由于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考核与激励制度,供电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态度、业务质量也参差不齐,使得电费回收人员的服务态度存在欠缺,难免造成工作上的纰漏,也易引发用电用户的抵触情绪。
2.2用户用电观念存在偏误
现阶段,供电企业对用户主动缴费的依赖性仍然较高,且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条件,使得长期拖欠、恶意拒缴等用户负面行为频繁发生。其中,一些用户认为电不属于商品,不必缴纳费用,还有些用户抱有“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企图用逃避的方法躲过电费回收。此外,还有部分用电用户法律意识淡薄,利用非法手段实施窃电行为,导致其实际用电量远大于电表计量数值,也使得供电企业电能供应与费用回收出现失衡,给供电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3在电费回收管理中使用大数据技术的风险分析
3.1电费回收管理中的潜在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与各项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契约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经济意识,但是,由于供电企业的特殊属性,电力资源除了承担商品属性外,还要承担相应的公益属性,故此,供电企业在供电合同的管控环节中,原则上更加重视本企业的履约责任,却很少关注用户的爽约责任,这就给电费回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尤其是随着不同行业发展变化、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新的特征,加之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周期与整体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供电企业就需要重视对用户爽约责任的关注力度,因为传统的用电与缴费观念下,一般都是用户先用电然后缴费,供电企业无条件把电力资源配送到用户那里,然后按月收取电费,很显然,这种合同方式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并不十分吻合,现代市场经济机制追求的是公平交易、风险均担,同时根据相关法律条款,作为商品的电力资源在进行商品交换时,另一方当事人必须履行电费按时接零的义务,这一点毋庸置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82条中及时交纳电费的规定,我国供电企业通过友好协商、自愿平等的方式确定的电费回收结算方式,应受到这项法律的严格保护。但是当前的通用法则,先用电后交费,就意味着供电企业单方面承担风险,用户故意欠妥电费、或无故不缴纳电费,也很难受到相应的惩罚。在这种客观形势中,供电企业在进行电费回收管理时,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准确分析用户属性与用户行为,预测电费回收风险,采取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
3.2法制与征信体系领域孕育的风险
当前,我国电力资源使用的几项法律法规,如《电力法》、《使用条例》与《营业规则》等,颁布的时间较早,一些内容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所出现的新情况,部分不良用户就会钻法律空子,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同时,当前社会征信体系主要侧重于银行信贷领域,缺乏故意、恶意拖欠电费的交易记录,这也带来了一定的征信风险。
4使用大数据技术,加强电费回收管理
4.1使用大数据技术制定电费回收数据模型
利用大数据计算分析技术来制定电费回收数据分析模型,比对近六个月的电费交费日期,剔除银行代扣、第三方支付代扣、特约委托、累计6个月以上在电费出账日之后且15日之前完成交费的优质客户,针对出现拖欠电费、交费行为发生日期屡次靠后的客户进行电费回收风险预测分析,并纳入电费回收风险提示预警系统,对可能存在电费回收风险的客户分类标识,按照电费回收难易程度分时段反馈至电网工作人员。实现不同类型和特性的客户提前采取差异化的电费回收策略和预防措施,保障电网企业的电费回收,有效控制电网企业的经营风险。
4.2推广节能服务工程
为电费回收困境客户制定节能改造、能效管理等用户端自定义特色服务,指导客户合理降低用电成本,在更深层次降低电网企业电费回收风险。将电费回收风险提示预警系统的分析结果嵌入供电企业的营销系统,对应修改营销系统执行策略和业务流程,修订相关管理制度,合理选择试点区域优先推广。营销系统自动根据预警分析结果向供电网格员定时推送预警信息,向电费回收高风险客户多轮次发送交费提醒和差异化账单提醒,帮助电费催收环节有效前移,直至交费期截止前完成电费回收工作。
4.3使用大数据技术,实施分级管理
建立电费回收风险提示预警系统,按照时间节点对客户进行分类标记,16-31日交费客户划分为四类,执行不同的催费策略。28-31日完成交费用户为A类;24-27日完成交费用户为B类;20-23日完成交费用户为C类;16-19日完成交费用户为D类。A、B、C、D类:系统完成每月抄表工作,电量发行产生客户电费账单后,由抄催人员查询电费回收风险提示预警系统内高回收风险客户清单,并人工筛选推送首轮电费账单催收提示短信,导出清单后结合实际服务资源的承受能力对部分用户通过电话的方式进行提醒。A、B、C类:在首轮催缴结束后,由抄催人员根据自己管辖的客户电费回收风险等级高低进行上门催收电费流程,可优先对高风险客户进行催缴。A、B类:对于多次催缴仍未能按时交纳电费的客户,可按规定下达停电通知书,并确保客户收到通知。A类:系统中增加筛选条件“停电敏感度”,在导出清单里综合显示客户的“停电敏感度”,对下达停电通知书且满足执行停电时间的客户,排除高停电敏感度客户,进入欠费停电审批流程。
5结语
总而言之,要扭转电费回收难、追缴难的负面工作局面,供电企业就必须秉持起全局化的管理理念,既要从外部入手,加强对用电用户的分类与监管,提高文明用电的宣传力度;同时也要从内部入手,建立健全人员培训制度和风险预防制度,以达成服务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参考文献
[1]肖苡霖.基于电力营销工作的电费风险管理问题分析[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2):58.
[2]曾少凡.基于大数据的电力营销管理创新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