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磊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宁夏 银川 750011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电力设备也在不断地进步发展,逐渐朝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进步。随着电力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因此,本文简单分析了电力运行维护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恰当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变电运行维护过程;问题;解决途径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的平衡,核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源、石化能源等都会转化为电能来为人类社会服务。因此,电力设备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能够保障电力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其中变电站设备发展的智能化、自动化已经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这方面我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因为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也是最复杂的电力供应系统。通过电网变电运行设备自动化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电力能源供应,减少电力能源在运输中的浪费。
1变电运行设备检修要点
1.1检测变电设备电压情况
如果在没有建立接地线且停电的状况下,对变电站电力设备以及线路的电压进行检测,为保证检测电压结果的准确性,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就需要做到以下预防措施:在有电的情况下进行电线连接、关闭接地开关或者进入带电隔离带等,运用电子仪器检查电力设备和线路关闭电源,电源完全断开后才能检查电力设备以及线路存在的电压。检查电力设备或线路存在电压的过程中,验电的位置最好选择在电力设备或线路的进出口两端。另外相关的设备检查维修人员也必须使用绝缘手套以及运用专业的、符合检查设备电压规格的检测仪器,才能对电力设备或线路进行高电压检测。
1.2装设临时接地线
为防止变电设备对其检修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应及时将已断电的设备存在的电荷放尽,同时消除线路上存在的静电,避免在检修变电设备过程中突然来电,还需要在检修过程中装设临时接地线。装设临时接地线时,最好就是将接地线装设在可能出现电压或者可能会突然有电的位置,接电线装设工作应该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运用连接技术进行装设。无论是安装接地线还是拆除接地线,都要两名专业的检修工作人员使用绝缘手套或者绝缘物体来完成。为了避免在进行接地线装设过程中出现变电安全事故,相关的装设工作人员应提前进行防护栏遮挡并悬挂醒目的安全标识牌,防止变电设备检修人员出现差错。针对只要合闸就会有电的电力设备检修处,变电检修人员就需要将“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牌悬挂在工作位置的开关和刀闸把手处;要是进行变电线路的检修,则需要将“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警示牌悬挂在检修线路位置的隔离开关处。另外为了防止相关检修人员对有电的变电设备进行检修时发生安全事故,变电检修工作人员应使用隔离带将已断电的电力设备与正常供电的电力设备分开一定距离。
2变电运行设备的自动化技术主要功能
1)系统主体结构。电力设备自动化系统构建应该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因为这种结构采用的是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功能更有针对性、更聚焦,能够提升变电运行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可以将电力设备中所有的功能设备,如保护单元、控制装置等。分散安装在关键变电运行设备的附近,这样就有利于功能设备的控制对象通过网络连接,从而让分布式结构在网络通信的支撑下将所有功能模块互联互通在一起,这样就构建了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反馈的立体式数据信息传输系统,进而实现系统调度中心的集中管理和工作人员移动通信设备的及时了解。分层分布式结构最大的优势就是局部设备出现故障之后,并不影响整体系统的运行,不仅可以及时停止受损的模块避免持续运行带来更大的伤害,还能够让其他功能正常的模块继续参与工作。2)系统主要功能组成。
采集与监控软件主要工作是采集变电设备的各种型号数据,如温度、电压、功率等等。监控软件主要是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24h的关注,一旦出现设备安全故障,可以通过烟雾报警、火警等预警系统来及时通知工作人员确定故障点进行抢修。管理软件是管理人员通过数据信息分析,来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的重要控制模块,最常见的就是中央控制操控大屏,这个大屏能够实现对电网所有功能的指令发送,包括故障修理和电力能源分配。管理软件建立在信息大数据计算的基础之上,也是互联网+电力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可以说颠覆传统电力管理纯粹人工操作的局限。通信软件是自动化系统中担负着信息传导的任务。变电设备所有的数据都需要通信软件来进行传输,工作人员的指令也需要通信软件进行传达。
3变电运行维护过程优化
3.1完善变电运行的管理制度
一个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小问题的发生。完善的运行制度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责任制。责任制最大的优越之处就是明确了每一位员工的职责所在。每一个人都能明确自己的任务,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对自己和他人的工作任务混淆不清。当有问题发生时,责任可以直接对应到具体的负责人员,在这种精确的责任制度下,大大减少了员工的消极怠工心理,而是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第二,奖惩机制。这种制度是企业常见的管理手段。对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对犯错误的员工进行惩罚。这样的机制极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了减少惩罚,员工会更细致更严谨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力求杜绝工作上的微小失误。第三,监督体系。如何去评判一个管理制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体制的力度到不到位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制度,却没有很好的运行下去,那么努力等同于白费,所以监督机制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证完善体制的平稳运行。监督体制是整个企业都在严格的监控之下,提高了管理者的主人翁意识和员工的责任意识,是变电系统稳步运行的重要保障。
3.2检修配合及事故处理维护措施
管理者在处理变电站事故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维护配合和运行维护。事故发生后,管理人员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充分调查了解情况后,下达调度指令,认真检查并迅速恢复运行信号,检查各变量的变化情况。仪器在事件前后,然后准确记录事件后的信号灯。然后,管理人员应检查当时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状况,准确捕捉故障信息,及时汇总并传递给调度员,共同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制定对策。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业务处理方案。最后,再记录下来。同样,在维护和维修合作的过程中,管理者也应该始终谨慎和严格,认真检查检修配合前后的变电所现场情况,认真记录检修情况,并向调度员汇报所有情况;然后设计维修配合程序,对事故端进行处理和维修。
3.3严格做调度录音,并记录和汇报倒闸操作详情
变电站运行中的交接等日常工作似乎很平常。实际上,它关系到变电站运行的总体情况。因此,有必要做好日常工作记录。在交班过程中,监督人员应及时检查交班时间,确保交班人员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交班,并保证交班工作流程具有严格的及时性。为确保变电所运行的稳定,做好工艺准备。除保证时间的准确性外,还必须保证变电所通信设备随时处于良好的通畅状态,做好日常调度的记录监测,保证日常运行和监测工作具有可追溯性。当班组长接到交接班指令后,记录并通知班组人员交接班操作。同时对调度命令进行记录和回放,有关操作人员应及时记录调度情况。操作人员在执行调度操作前,必须对操作进行审核,并正式下达调度指令。作业完成后,监理人应向现场负责人报告。在报告内容时,应确保内容保持一致、完整和严格的过程。
结语
电力企业的电能管理和输送质量直接制约着各发电机组的用电量。为了使各行各业的用电都能得到有效满意的利用,在实践中,电力企业应加强现阶段变电站运行的管理和维护,使变电站的运行完全达到一定的规范,进而提高变电站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郭丽丽.变电运行维护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7(3):12-14.
[2]张翼松,苏英.浅析变电运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8):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