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临沧镇康供电局,云南 临沧 677700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电力系统也在不断变化和进步。配电运行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电力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的保障。本文首先从多个角度分析配电网常见的配电线路故障类型,然后提出相应的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和建议,旨在为促进我国整体电力配网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配网线路;供电可靠性;措施分析
1配电线路常见在线故障类型
1.1单相接地故障
由于配电线路故障受气候、地理等众多因素影响,容易发生故障。尤其是在树枝茂密、天气恶劣的地区。其中最为常见且发生频率最高的故障类型就是单相接地故障。单相接地故障的形成原因多为单相非金属接地,或者是绝缘子和令克瓷件损坏、避雷设备毁坏等。
1.2高阻故障
高阻故障是指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受到高电阻干扰引发的故障。由于电缆线路对于质量、性能和架构等要求较高,目前我国电力线缆设备设施质量较不统一。同时,电缆线路往往分布较广,多在人员密集、设施众多的市区,因此增加了电力线路故障出现的频率和难度。 如果电力线缆发生破坏,比如电力线缆接头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外力破坏造成的电缆接口破裂等,会使一些高电阻物质与电力线路进行接触,从而产生高阻故障。尤其是一些气候环境潮湿地区,电力线缆的密封性质不足、线缆埋设不符合标准、道路施工出现事故造成的线缆被挖坏、线缆绝缘层破坏等情况都会增加高阻故障出现的概率。
1.3间歇性故障
间歇性故障主要是指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瞬时性的放电弧光,导致线路发生故障。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故障的持续时间短且随机,并且检修操作难度较大,无特定规律可循。间歇性故障发生后,工作人员需要对整体配电线路进行全方面检查,及时发现故障产生原因。如果工作人员对间歇性故障的重视程度不足,往往会造成后续更为严重的线路故障。
2利用智能化技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和建议
2.1自动化线路检验技术
配电网的运行和维护技术中的自动化线路检验技术主要是通过自动化系统的多种手段对线路的安全进行检测和分析。自动化线路检验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当地的配电网规划图、配电网运行流程的基础上,进行线路安全检验。以山东某电力公司举例,该电力企业首先成立专业的电力线路检验小组,对区域内的配电网线路进行初步检查,将发现的所有线路问题进行统一的专业化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实验数据、线路参数、故障类型等,展开分析和讨论,最终形成自动化线路检验技术。该计划经过长时间的应用和优化,可以逐渐形成一套实用性强、涵盖面广的自动化线路检验技术标准。这种类型的自动化线路检验技术能够从配电网运行实际出发,对配电网线路问题进行提前的规划性探讨。同时在自动化线路检验技术过程中会记录存储大量的线路设备数据和参数,为后续配电网的维护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自动化线路检验技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提高对线路检验的重视程度,每天、每周、每月对线路进行检测和修理,及时解决如线路老化、线路绝缘层破裂、线路错位等问题,逐渐形成统一的流程化线路检测技术流程,为配电网运行和维护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2.2运用现代化诊断技术,建立故障诊断数据库
??为了对配电网线路的故障进行及时且专业的诊断,应该尽可能的应用现代化诊断技术,并建立出专业的故障诊断数据库,为线路运行过程中及时解决各项故障问题提供依据。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设备的应用与引入,使得整个配电网的运行和维护工作变得更加复杂,故障诊断数据库的建设,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寻找故障的发生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有利于高效快速的建立起故障应对措施,帮助工作人员更好的完成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工作。除此之外,随着故障诊断数据库资料的不断增加和系统的不断完善,会更精准的瞄准故障原因,快速解决问题,还能有助于维护人员更准确的把握线路的维护状况,降低工作风险系数。下图1为目前较为专业的故障诊断系统,一共分为故障诊断层、知识表示层和数据收集层三个层面,通过后台庞大的计算机系统为工作人员解决线路故障提供多种方法,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
图1线路故障诊断系统
2.3智能化大数据技术的运用
大数据技术可以分为“数据”和“分析”,“数据”是指互联网服务器上的各种行业、企业和个人的信息数据资源。“分析”是指计算机系统根据电力系统需求进行的庞大的数据收集、挖掘、分析、计算和整理过程。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为配电线路供电系统提供庞大且专业的数据分析和数据计算支持,提高数据采集的高效性。随着移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在配电线路供电系统中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大数据技术为配电线路供电系统进行快捷且高效的数据挖掘,并且根据不同运行需求进行不同方式的结果展示,逐渐形成独特的“供电系统大数据画像”。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应用 S 变换和连续隐马尔可夫模型完成输电线路故障选相。利用 S 变换提取输电线路故障特征,通过各种故障的特征建立连续隐马尔可夫模型,实现故障选相,通过仿真验证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该方法的有效性。
2.4 构建专门的设备信息档案库
为了配电网线路的施工建设,应该尽可能构建出专门的设备管理档案库,为施工过程中及时解决各项故障问题提供依据。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设备的应用与引入,使得整个配电网的运行和维护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设备管理档案库的建设,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寻找故障的发生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有利于高效快速的建立起故障应对措施,帮助工作人员更好的完成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工作。除此之外,随着设备管理档案库资料的不断增加和系统的不断完善,会更精准的瞄准故障原因,快速解决问题,还能有助于维护人员更准确的把握线路的维护状况,降低工作风险系数。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电力配电网结构越来越完善,配电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这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用电环境,而且为我国电力企业提高电力管理水平和电力维修技术提供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尚 博. 提高电力系统输变电的可靠性管理措施探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00(021):2388.
[2]郭磊. 配网自动化建设对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研究[J]. 科学与信息化, 2018, 000(034):P.77-77.
[3]康旭红. 如何加强配电网管理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J]. 中国市场,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