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安全管控应用平台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11期   作者:杨瑞辉
[导读] 电力工程生产具有较高的危险性,需要不断提高安全管控能力,实现对各类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
        杨瑞辉
        夏津县热电有限公司 山东 德州  253200
        摘要:电力工程生产具有较高的危险性,需要不断提高安全管控能力,实现对各类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虽然目前信息技术手段已经在电力工程安全生产领域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但由于传统应用平台功能单一、信息处理效率较低,难以适应更加严峻的安全管理形势。因此,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新型移动式应用平台。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全管控;应用平台建设
引言
在电力行业,安全生产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为全面提升配电网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水平,必需从施工单位管控、现场安全管控、安全监督检查等方面下功夫,加大工作力度,筑牢安全基础,坚决遏制事故苗头,维护企业安全平稳局面。
1电力工程安全管控应用平台建设需求
需求分析电力工程安全管控应用平台的建设需求主要包括以下部分。①企业基本信息管理需求,包括基本信息录入、导出、查询和修改功能等,需要根据不同权限等级,限制企业基本信息管理功能应用。②人员管理需求,主要用于维护施工人员基本信息,由授权业务主管部门对施工人员信息进行维护和管理。③施工机械管理需求,基于施工机械对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需要实现对施工机械信息的统一管理,并由安全监管部门进行统一维护。④施工资质审核管理需求,包括对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资质的审核管理,在提供基本信息的基础上,为开展层次化审核工作提供支持。⑤入场证及编号管理需求,将入场证作为不同人员的区分依据,具体包括工作负责人、班组成员、临时人员三大类,需要对其入场证编号进行管理。
2电网工程建设面临的内外部新形势
2.1建设环境成为电网发展的外部制约性条件
在保证规划“落得下”方面,电网项目所在的负荷密集区往往是城郊及重点园区,受地方政府在土地开发、园区规划、环保治理等方面政策因素制约,局部地区电网规划落地困难,造成电网结构薄弱、重点送出断面重载,影响了供电服务与电网安全。在解决项目“送得出”方面,随着地方经济发展与多行业大规模集中建设,部分区域线路通道、城区选址布点受限,导致“青征迁”工程量大,群众补偿期望与合理政策标准差距较大,导致建设过程中通道清障普遍受阻严重,直接影响了建设工期和安全管控。
2.2专业不协同成为电网建设效率的内部制约性因素
在设计可研“行得通”方面,项目前期可研初设深度不足,导致项目建设中的路径、站址变化,增加了手续协调难度与合规性风险,制约了项目建设周期。总体规划滞后与项目储备不足,部分重点断面供电能力“补强工程”建设期较短,“前松后紧”矛盾比较突出。在建设实施“理得顺”方面,还存在发展、建设、生产、营销等专业相互衔接服务不紧密,建设过程组织协调不畅、专业配合滞后等问题,还需大力提升。
3电力工程安全管控应用平台的建设方案
3.1总体结构设计
在电力工程安全管控应用平台开发过程中,采用基于移动端的开发方案,系统主要由支撑平台和移动客户端两部分组成。其中,移动客户端在外网移动交互平台上搭建,属于Hybrid应用,系统服务端采用B/S架构。在平台部署过程中,部署一台应用服务器、移动端接口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管理端应用服务器。在平台框架下,移动端应用功能主要包括一库一证管理、现场督察管理、工程管理、违章记分管理等8个功能模块,服务器端功能与其对应。
3.2强化政企联动,营造良好建设环境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省市县电力发展协调机制,持续改善外部建设环境,保证电网建设更好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融入政府统一规划管理体系。

公司发展部门与地市公司主动对接好各级政府规划部门,定期参与各级地方政府规划委员会工作并将电网规划纳入市政规划。发挥政府在电网规划“落得下”的决定因素作用,使电网规划与城乡发展规划、园区规划、能源规划等有机融合,共同推进电网规划落地。建立电网项目集中会审机制。促请政府建立对电网项目规划建设的各类手续“一站式”集中审查机制,尤其在着力解决城区布点、新能源接入及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配套供电服务等重大投资、民生工程上。促进政府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尤其在消防、环评等关键手续采取定期对接,大力压降建设用地、林业手续等前置审核类手续的许可周期上。
3.3积极创新安全管控手段
落实国网公司《生产作业安全管控标准化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将6S管理理念充分应用于作业现场,在作业面合适的现场全面推行“六标工作法”,即:工序流程标准化、风险管控标准化、作业文本标准化、安措设置标准化、文明施工标准化、个人行为标准化。为确保施工单位贯彻执行,项目部要实行工程管理专责制,每个工程管理员负责一个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员对施工单位的工作票卡审核签发、作业信息发布、停送电联系、现场把关及6S管理负责,每个作业现场同进同出、同责同罚。督促施工单位作业前准备更加充分,作业行为更加文明规范,促进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3.4构建电网建设数字化管理,谋划全生命周期
大数据转型加强三维设计平台建设。集成应用三维建模技术、数字化协同设计、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成果移交,实现工程信息的三维展示和一体化管理。推动二维设计语言向三维转变,计算机辅助绘图向计算机辅助设计转变,设计信息载体向工程信息载体转变,借助三维精细化场景构建输变电工程数字化设计平台,满足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数字化移交的需要。深化三维设计成果应用。推进三维设计平台支撑项目的工程设计、建设管理、档案移交等工作。在规划设计阶段,建立工程项目大数据库,为新站施工、老站扩建、运行数据归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和优化建议;在评审阶段,满足基于三维设计成果进行图纸剖切、材料统计、安全距离校验、碰撞检查、交叉跨越统计等操作要求;在施工阶段,与现场实际同步归集质量验收、进度管控、设备采购、试验数据等工程信息,实现工程数字化档案的建立和移交。促进设计、评审、移交“三维数字化”,更好地配合实物ID实现信息贯通,高效率为基建、运行服务。
3.5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常态机制
以施工现场为重点,采取安监部、业主项目部、设备运维单位、工程管理员四层稽查,属地及安全管理分部协助督查的方式,做到施工现场全覆盖。一是安全监督实施要有计划性。根据每周周计划,确定每周重点安全监督检查现场,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差别化安全监督检查。二是作业文本实行报审制。落实大型复杂工程“三措一案”报审制度,对其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安全把关。三是强化计划和作业信息管理。所有配电网改造施工计划都必须纳入周计划、日早会管控。
结束语
针对当前的电力工程安全管控需求,通过基于移动互联网搭建安全管控应用平台,并对系统功能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全面满足实际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需求,确保信息的快速处理和有效传递,促进电力工程安全生产水平整体提升,提高综合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春秉.浅谈继电保护现场作业安全管控流程建立[J].科技风,2018(36):209.
[2]包震洲,李刚.智能化技术提升水电厂运维工作安全管控水平[J].企业管理,2018(S1):186-187.
[3]余萱,苏杨,赵威扬.基于大数据的自动化运维安全管控平台在电网企业的应用研究[J].电力大数据,2018,21(12):20-25.
[4]雷涛.铁路建设项目“四电”工程质量安全管控[J].低碳世界,2018(12):238-239.
[5]潘建明,杨凯.基于关键点控制的电力基建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C]..2017年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实践——2017年度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优秀论文大赛论文集(下册).:《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社,2018:4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