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困生转化的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梁翠华
[导读] 小学是学生接受系统性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阶段的习惯养成对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影响
        梁翠华
        广东省湛江市第六小学   524000
        摘要:小学是学生接受系统性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阶段的习惯养成对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心困生是任何教育阶段都存在的一个学生群体,班主任老师作为班级管理主要责任人,承担着心困生转化的主要责任。文章先分析心困生特点,再探讨心困生转化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心困生转化;对策
        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内容虽然简单,但属于基础性教育,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品德形成有重要影响。心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生理健康,但学习过程中存在积极性不足、有明显的自卑情绪、意志力低下等问题的学生,对心困生进行转化,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利于学生整体发展。
        一、小学心困生心理特征
        1.自卑孤僻
        对心困生来说,他们学习基础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容易受到挫败。由于长时间没有受到鼓励,他们没有形成学习的动力,没有积极向上的勇气,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卑心理。心困生的自卑对其后续学习是极其不利的,他们会远离群体独自处,会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2.惰性心理
        勤奋是学生进步的阶梯,心困生的明显特征是惰性,他们找不到学习的目标和方向,缺少勤奋的动力,没有上进心,自愿平庸。心困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不强,即使有些心困生很努力地听课,但就是学习效果不理想,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在小学阶段,学生精力旺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如果不对其进行习惯培养,会导致其学习松懈,学习效果不佳。
        3.畏难心理
        心困生的畏难心理是产生于其失败的经历,是由失败情绪引起的连锁反应。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会产生害怕、畏惧的心理,如果心理不够强大,会经历失败、胆怯、再失败、再胆怯的恶性循环,进而形成畏难模式,在还没有接触到失败时就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受畏难心理影响,心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强大的挫败感,进而加剧其畏难情绪。
        二、小学心困生转化路径
        1.寻找焦虑中的希望点
        心困生对学习和考试有一定的焦虑情绪,说明其是想考出好成绩。相对普通学生来说,心困生更需要理解、鼓励和帮助。教师在转化心困生时,要先了解学生的心态,之后投入情感,给予其真诚的帮助。班级中有一位学生陈盈莹,因为有点口吃的毛病,口语表达困难,怕被同学笑话,课堂上从来不肯主动回答问题,也不愿意与同学交流,变得很孤僻,进而成为心困生。在对其进行转化时,笔者通过接触和了解,发现她很聪明,只是因为容易紧张从而导致口吃。笔者了解了这个情况后,在英语课堂中,经常点名让她回答一些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同时鼓励她要对自己有信心。在经过多次的成功体验之后,陈盈莹同学能快速回答问题,再也没有出现口吃的毛病,并收获了同学赞许的目光。她感受到了成功的体验,也认识到,学习没有什么困难,考试没有什么可怕,她的自信心逐渐提升,性格变得开朗,与同学能够愉快相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了。笔者也鼓励她,要相信自己,只要相信自己能成功,就没有困难的事。


        2.发现自卑中的闪光点
        教育的秘诀是学会爱护学生,并让学生喜欢上你,当学生喜欢上你,你的教育也可以正式开始。实践证明,心困生也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心困生的闪光点,并通过教育将其从自卑中带出来,使其体验普通学生的快乐。教师要经常和心困生交流,要与其做朋友,让心困生相信教师,愿意将心中的困惑讲给教师听。教师在了解心困生的困惑后,要对其进行鼓励,要让心困生了解,自己与其他同学是一样的,都是是老师眼中的最优秀的学生。之后,教师再对心困生进行鼓励,少对其进行批评,以培养其学习兴趣,进而增长其自信心,并逐渐摆脱自卑的心理。
        3.挖掘叛逆中的相熔点
        心困生成绩差,容易受到批评,因此内心会产生恐惧和敌对心理,会让其形成“你讲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心理 。对心困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利用微笑和尊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消除心困生的逆反心理是以教师的尊重为前提的,一个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五个层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心困生的需求层次,以其需求切入,对其投入情感,并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了解其内心形成的坚冰,以实现转化。即使是对其进行批评,也要进行艺术性的批评,融入爱进行批评,使其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从心底愿意改正和进步。
        4.培养积极向上的自信点
        在教育过程中,不论是对优秀生还是心困生,教师都要对其心存期待,以培养其积极向上的自信点。当教师对心困生形成一种强烈的期待信心时,心困生会感受到教师的期待,会应答教师的期待。教师要多对心困生进行鼓励,提升其学习的动力,使其从内心深处愿意努力,进而取得成功。笔者班级中的林冠华同学,对班级事务特别热心,但是却因为能力、坏习惯等问题总做不好。起初,如他想帮教师发作业本,却因为粗心大意的毛病,经常发错同学位置,被同学埋怨;他想帮助老师处理一些班级事务,却因搞不清处理事务的方法,会变成帮倒忙,经常被同学笑话。林冠华想热心做事,却因能力问题总做不好,经常被同学笑话,导致他不愿意与同学交往,也不再积极帮助教师了。针对林冠华同学的这种情况,我找到他,对他进行鼓励,并先布置一些简单的事务让他做,创造机会多与他亲近。例如:故意在课前课后让他帮老师拿教具课本等等,在他慢慢做好这些事后,再交给他一些稍为复杂的事情让他做。他在简单事务的处理上取得了成功,并树立了信心,又恢复了之前的热情,也愿意帮助老师,更愿意与同学交往,心里的心绪也逐渐打开,变得乐于助人,学习热情也高了,学习成绩也逐步提升。
        总之,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笔者发现,心困生并不是不努力,不认真,有的心困生非常努力,却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心困生比其他学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只是由于方法不正确或心理因素导致成绩暂时落后。教师在对心困生进行转化时,要寻找焦虑中的希望点,要发现自卑中的闪光点,要挖掘叛逆中的相熔点,要培养积极向上的自信点,根据心困生的不同发生原因,进行针对性策略的实施,以实现心困生的顺利转化。
        参考文献:
[1]张红英.沟通心灵,激发兴趣——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J].读与写,2020,17(3):158.
[2]王东.让阳光照耀学生心底 ——小学班级管理中后进生转化的相关问题探索[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20,(1):27,56.
[3]毛红霞.小学英语学困生的后天成因、心理特征及转化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12):13-15,24.
[4]马丽.小学后进生转化的心理学策略探讨[J].卷宗,2019,(26):283-284.
[5]程红梅.农村小学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转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6):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