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桂霞
福建省大田县教育局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在进行各个学科的教学时都着重强调核心素养,因此目前语文学科在教学上摒弃了传统思想,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阅读大量名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增强文学素养,基于此本文将以初中语文为例探析在核心素养下名著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为学生日后的语文阅读学习做好铺垫。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目前我国各项技术现代化的进程都在加快,教育行业受现代化思想影响开始强调教学个性化。为了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初中语文教师在正式授课中增加了名著阅读环节,课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大量阅读技巧,形成灵活思维,每个人的个性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课堂构建原则
(一)以生为本
新课程教育改革后,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各科教师在授课时都积极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课堂中教师也要将学生视为主体,提前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保证预设课程能够符合现阶段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成功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从而学会有效的阅读方法,为之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因材施教
在初中阶段,因为有了主观思想,所以学生在学习上呈现出了不同的状态,学习能力也产生了极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再使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教学,需要在日常授课中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他们的性格特点,在尊重个体差异的情况下调整教学策略,选择不同体裁和题材的名著让他们进行自主阅读,实现个性化教学。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一)组织文学活动,提升阅读积极性
在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下,国内外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体现了极高的价值,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看到高尚的理想、坚定的意志以及美好的心灵,这些品质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其影响下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由此可见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大量文学经典后学生能够产生阅读自觉性,在学习上也会更加努力积极。
尤其是在新课改后,随着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教育部门对初中生的名著阅读量也有了明确的要求,所以教师也将其视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阶段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很多学生都缺少对名著的阅读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组织文学活动,设置活动主题,给大家提供一个能静下心来读书的平台,定期组织这样的集体阅读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素材累积量,懂得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在活动期间,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使他们树立学习自信,产生阅读积极性。
(二)教授有效阅读方法
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的前提条件是掌握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在文字中获得大量的情感体验,也能形成语感,提升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以下两种方法:
(1)泛读
经典名著在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上都有很强的复杂性,通过调查可知很多学生即便在完整地读完一遍名著后还是不能理解其表达的情感,所以教师需要指导他们进行泛读。因为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所以不可能每部作品都只读一遍,第一遍阅读时看主要人物和主线情节,以此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不仔细研究那些辅助类信息,为后续的精读打下良好基础。
(2)精读
所谓精读是指对名著进行详细解读,从每一个人物和每一个事件入手对每一句话都仔细阅读,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标注,对于一些能引发深度思考的句子也马上摘抄,调动所学知识对名著进行深刻理解,久而久之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提升核心素养。例如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学生可以边读边摘抄名句,例如经典语句“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或者“所谓友谊,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摘抄后会产生深刻印象,今后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都可以将其合理利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
初中阶段鼓励学生阅读大量名著的主要目的是锻炼他们的理解能力,从而提升文学素养,因此阅读名著思考和交流是最重要的环节,在互动中获得更多理解问题的方法,进而对名著的内涵产生多元化的理解,有效提升阅读能力。受年龄的限制初中生的社会阅历严重不足,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教师一定要及时、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自习课中组织读后交流活动,让同学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依次解答,同时还要引导同学们进行自主讨论,互相交流心得感受,让他们在激励下学习更多的阅读技巧。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时教师可以为同学们提出问题:“通过阅读文章,大家能说出题目中的‘骆驼祥子’有几层含义吗?”,通过讨论可以总结出三层含义,学生也能重新梳理主人公人力车夫祥子人生的三起三落,认识到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对劳动者产生同情和关怀。在讨论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问题,例如文中“胜利是祥子的”一句是什么意思?祥子又为什么“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很疲倦”?对于类似这种问题,教师需要耐心为同学们解答,在和同学、老师进行阅读交流时能够拓展思维,挖掘出名著中的隐藏信息,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能掌握更多的阅读小技巧,从而提升思维能力,在阅读时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提高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四)指导学生记录阅读笔记
笔记是最原始的学习方式,在将自己对人物或是特殊语句的理解写下来的过程中能够对文章内容产生不一样的想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强调笔记的重要性,也要教授学生正确总结、分析以及筛选信息的方法,使他们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这样一来在进行名著阅读时学生自然能够在产生独到见解时及时记录,以此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也能起到激励作用,提升他们阅读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有极高的地位,因此名著阅读这一环节必须受到教师的重视,在教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后组织多样性的文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读后交流,同时强调笔记的重要性,做到口眼心手并用,掌握阅读技巧,对名著产生深刻理解,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印政.统编本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2]刘严.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3]申艳.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