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 赵倩文
[导读] 阅读和写作一直是小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思想等各方面都处于起步时期
         赵倩文
         广西横县马岭镇龙坪村委小学  
         摘要:阅读和写作一直是小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思想等各方面都处于起步时期,所以在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能够指导学生较好的汲取到阅读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为出发点,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引言:
        语文是小学生学习国语的基础,语文课可以帮助青少年识字、认字、提升素质,是小学教学中的关键,对学生小学阶段的听说读写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学生需要在阅读文章的同时找到文章中涵盖的知识点,并结合自身的理解,将其书写出来。因此,学生应该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把握学习语文的规律,而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炼文章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并通过设计吸引人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足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多存在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以固定的模板回答问题,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此一来,虽然教师可以较快的完成教学目标,但会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另外,传统教材内容单一,其内容的设置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同时由于教师和家长的影响,导致学生带着极高的目的性去阅读素材,只能浅显的理解文章的表面含义,导致学生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
        目前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内容单一,不能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案,选择的阅读素材内容良莠不齐,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不符。另外,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其教学目标联系不够紧密,一切的教学内容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分析文章的内容,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但目前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般,对于文章的理解水平较浅,不能给学生带来深层次的讲解,同时,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不了解,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达不到教学模式新的高度,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层次无法得到深化。
         二、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仿写模式
        仿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仿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同时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认识。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这篇散文极具抒情意味,教师可以摘取文章中的优美语句进行赏析,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进行仿写,给这些句子赋予新的生命。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提升教学质量。
        (二)续写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国家提倡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实行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材上,有一些文章是开放式结局,读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文章续写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结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文章特点,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续写,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结局描绘出来。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找春天》这篇课文时,文章中作者运用多处修辞手法,将春天的景象绘声绘色描绘了出来,讲述了春天在我们身边,只要细心就可以发现春天的踪迹,文章结尾设置了开放式的结尾,春天还可以在什么地方,吸引读者思考,教师可以利用《找春天》这篇文章的特色,引导学生对春天来临后大自然的场景进行想象后进行续写,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和联想能力。
        (三)日记模式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写日记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日记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积累人生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日记任务,在课堂阅读教学过后,结合课文内容将自己的情感写进日记中。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时,作者全篇围绕一个“情”字,对民族小学进行赞美,表达了自豪之感和赞美之情。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谈对于自己学校的感情,并通过布置日记任务的方法,让学生在日记中描绘自身的学校,把自身对于学校的感情写进日记当中,尽情的抒发自身的情感。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于课程内容中所传递的情感有更好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四)抒发感想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通过课文内容写读后感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作者主要利用语言描写,描绘出父亲在地震后对儿子的担忧,尽管其他人多次劝阻,父亲仍竭尽全力救出儿子,文章深情的赞扬了父爱的伟大与崇高,通过对父亲和其他人对话的阅读,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热切而又深沉的爱。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着重对人物语言、动作特点进行分析,提炼人物的思想品质,通过精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读后感,不要求字符数,但一定要写出内心的真情实感,下节课进行读后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阅读的教学,阅读对于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与写作的密切联系,把握住读写之间的关系,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写作,在写作中提升对阅读的理解,铺设读写之间的桥梁,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丹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 读与写(教师), 2019(3):0016-0016.
[2]刘紫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 2018(9):52-52.
[3]高爱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 000(004):P.65-65.
[4]周顺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J]. 读天下(综合), 2019(12):244-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