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凯浩
(龙湾区海城第一小学 325055)
摘要:随着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愈发注重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帮助小学生确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其语文综合能力。故而本篇文章将主要探讨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以及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望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师生互动;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教学创新
中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即在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小学生只是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和节奏进行知识的学习。实际上这种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让小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小学生在课堂上无法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其与教师的互动[1]。甚至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较少提供给小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也因此缺乏师生的有效互动。然而在中国新课改的倡导中强调了对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提升需要借助于有效的师生互动。故而师生互动应当被小学语文教师重视。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
小学语文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教师需遵循教学大纲开展教学任务[2]。然而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讲课的过程中教育观念过于死板,认为一切超纲的教学内容都不应当让小学生接触到,会影响课本内容的学习效率。因此,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保守的教育观念导致教学内容单一,不利于小学生的思维扩展和知识面的提升。
(二)教学模式固化
传统的小学语文的教学场所一般仅为教室,较少开展有关语文学习的课外活动。即便是举行作文比赛、朗读比赛等也是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这一过程对小学生的实际教育作用。
已经固化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当代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不仅会让小学生的思维僵化,还会让小学生无法跳脱出课本,被课本内容禁锢住,无法体验语文学习的真正魅力。
二、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增加提问的频率
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师生互动的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增加提问的频率。值得注意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谨慎选择问题。一方面如果选择的题目难度较高,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打击小学生的回答积极性,甚至有可能会让小学生产生害怕的心理。另一方面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提出过于基础和简单的问题也会让小学生丧失回答的兴趣,不利于小学生的思考。故而基于以上两种情况,在增加提问频率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考虑到问题的内容和难易程度,选择那些既能够促进小学生思考又能够让小学生不会产生畏难情绪的问题。
(二)利用微课的教学形式
微课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活跃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让小学生能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从而有效提升师生互动的频率,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微课能够让小学生从生动有趣的内容中学习到语文知识,有效提升其语文学习的乐趣,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对于和教师的互动也会相应地提升兴趣。
因此,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课堂的秩序可能会过于活跃,但小学语文教师不应当制止小学生活跃的行为,相反应当鼓励其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或者是对微课内容有任何想法也可以随时和教师进行交流。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小学生才能够提升勇气去和语文教师进行相应的互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不应当仅局限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是应当是一种更为广泛的师生互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实际上并不是为小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而是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敢于提问的精神。从以往的小学生学习情况看,众多的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都缺乏敢于提问的精神和质疑教师的精神,只是一味地按部就班的上课无法激发个人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应当运用微课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其发言,从而完成有效的师生互动。
(三)举办语文活动
实际上,师生互动也可以存在于课堂教学之外,即通过举办语文互动也可以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知识的学习需要的不仅是输入还需要进行输出[3]。故而,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选择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具体而言,在学习完某篇课文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寻有关的内容进行阅读和思考。例如在学习完课文《寓言二则》之后,小学生能够掌握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则寓言故事的深刻内涵,但只掌握这些寓言故事是不足够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为小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即利用书籍或者互联网的资源去寻找两个其他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这两则寓言故事。然后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一次专门的时间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换成阅读交流会的形式,让小学生在其他学生面前用自己的语言将收集到的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内涵讲给其他人。这种阅读交流会的形式不仅能够让小学生提升自学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其在公众进行发言的能力和相应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都有助于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
(四)扩展教材文本
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材文本的讲解为主,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小学生回归到语文课堂的主体位置,激发小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热情,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或者在学习课文期间为学生介绍一篇相关的课外文章,通过扩展教材文本让小学生拥有更多学习的机会。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完课文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一篇有关于歌颂人民英雄的文章,然后根据文章来发表相关的感受。课本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是一种引导,引导学生去探索相关的知识,在课堂中为学生补充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内容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供机会。虽然教材扩展文本的学习不会像课本内容学习的那样深入,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却可以通过课外的文章来表达自我的观点与感受,如果遇到疑问也可以及时求助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主要充当引导者和总结者的角色,而不应当过于干涉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这样的活动才能够扩展学生的课外自学能力,让其接触到不同于课本的教学内容,并且小学生也切实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帮助小学生与教师实现有效互动。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师生互动,让小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与教师进行有效交流,从而提升其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沈小力.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42):0135-0135.
[2]阎照强.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6):254-254.
[3]戚素红.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19(25):12-13.
作者简介:徐凯浩 1993年 男 汉族 浙江温州永嘉 二级教师 本科 龙湾区海城第一小学 325055 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