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荧
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龙州镇城西小学 532400
摘要:现代化的教育改革,逐步向学生阅读能力、自主学习综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侧重。“部编本”语文教材兼顾教学性、时代性和经典性的内容,通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把握,在阅读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化,感知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学生只有掌握基本阅读策略,才能实现大量有效阅读,最终实现素质教育。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是一个基础塑造和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加强阅读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主动推进学校课堂向课外的延伸,提高阅读技能,提升阅读兴趣,并形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本文笔者建立在“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板块设计,立足阅读策略,分享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案例,浅析如何培养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阅读能力
“部编本”语文教材是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是对我国教育改革,特别是语文学科重要改变的重要体现。通过课文数量的减少、课文内容的丰富以及课文类别的增加,侧重对我国传统文化、语文素养在学生语文学科中的占重比例,强调课堂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连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即就从“阅读”向“广读”、“悦读”进步,打好扎实的阅读基础,造就高水平的语文能力。如何培养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部编本”教材下,对教师阅读教学能力、阅读课程的思考与设置等综合素质能力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统语文阅读以“老师领、学生读”为主要模式,学生对特定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成效,却难以在课堂上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更无法形成从课堂向课外拓展的能力迁移与运用。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笔者认为应该立足阅读策略,摸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并“习惯”阅读。
一、“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
在新课改下,率先摸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开展高品质语文课堂的基本前提。笔者就小学语文的北师大版和部编本的课文进行统计,总结“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其中,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中包括阅读课文31篇、古诗文12篇、作文2篇,而部编版则有必修阅读14篇、略读9篇、课外阅读1本、诗歌10首、古文2篇、作文8篇。可见,“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教材编排与内容设计上,突出“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两大方面。“语文素养”重在听、说、读、写基本知识和能力;“人文精神”则是“以文化人”,巧妙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使课文内容更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价值。双线性结构的编排设计大大扩大了学科内容,更具多元化,帮助教师根据课文设计多元化的课程,突出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运用。
二、“部编本”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特色”设定也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形成“精读”、“略读”的引导,扩展了多种阅读方法,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整本书的阅读等。课本自带的任务目标设计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视角明确了教学培训目标,是对传统单一或统一性的突破。三位一体(教学阅读、自读、课外阅读)式的阅读结构体系,对学生阅读的“量”和“质”都有明确要求,旨在能让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并“习惯”阅读,也同步实现了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关联性,引导学生保持长久的阅读热情,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与习惯。
三、以《窗边的小豆豆》为例,立足阅读策略,设置导读课教案
依照“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特点和要求,笔者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更立足于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学会“怎么开展阅读”、“怎么实现阅读的迁移运用”等等。本文笔者选用《窗边的小豆豆》导读课为例,分享笔者如何立足阅读策略,开展阅读教学。
(一)教学目标
认识作者“黑柳车子”,了解本书内容;
学会“读书面”,产生阅读兴趣;
开展阅读活动,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过程
1.精美句段摘抄,引出导读主题
通过ppt,向学生展示笔者摘抄的《窗边的小豆豆》中的精美选段;导读课以“配乐朗诵”开始,让学生感受书中的校园景色而联想自己校园的美景;正式推出本课主角《窗边的小豆豆》一书。
2.多面引入,激发阅读兴趣
从多个角度,向学生展示《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影响力。一是“评语导读”,在ppt上展示著名作家曹文轩的评价“纯真童心无国界,小豆豆爱心无国界。” 和梅子涵的评价:“小林先生在他的教学园地实现了童年秘密的尊重,非常了不起。” 引导学生这是一本回忆灿烂童年的书籍。二是“猜想导读”,向学生展示书籍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面信息,提前猜想书本的主要内容。
3.角色探讨,扩充书本信息
通过相机引导,引出书本主人公“小豆豆”,并且通过认识“小时候的小豆豆”、“长大后的小豆豆”,猜一猜这本书会是什么样的结构,会讲些什么内容。在这一环节中,笔者运用多种方式,带动学生“认识”小豆豆。一是感受文内镜头。书中描述“小豆豆上课时总是把课桌盖子开了关,关了开,足足有上百次!”笔者让学生以敲桌面的方法感受“打开、关上”的重复动作,并提问“你对此有什么想法?”预设学生回答,并引出对书籍内容的进一步猜想,“小豆豆特别喜欢站在教室的窗子旁边,她会想出哪些鬼点子呢?”二是体验文内镜头。书中讲述了小豆豆站在窗子旁边和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的故事。通过ppt,引导学生朗读品味书中的相关段落,让学生模仿小豆豆是怎么跟小燕子等打招呼的。三是引导学生评价一下书中的“小豆豆”,猜想“一个因淘气,在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四是知识“插叙”。引导学生猜一猜长大后的小豆豆会是什么样子的,引出作者“黑柳彻子”,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个立体的作者形象。“原来作者就是小豆豆,她写的就是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但是“小豆豆你不是被退学了么,怎么还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引出“巴学园”的书本内容……
4.思维扩充,联想书本主线
笔者提问:如果说遭遇退学的小豆豆是不幸的,那么,找到一所新学校、遇到一位与众不同的校长后的小豆豆又是无比幸福的。让我们和小豆豆一起去感受感受吧!在该环节中,笔者通过“联想画面”的方法,带领学生看一看与众不同的巴学园校门。而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又接连上了课堂的第一段,与学生在此分享书中的精美句段,去更深入的了解那些美丽场景背后的人物等。
5.设置疑问,引发课后阅读
笔者在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设问,巴学园给作者黑柳彻子塑造了一个有趣的童年,也造就了一个成功的黑柳彻子。除了我们今天一起认识的小豆豆、看到的巴学园外,到底是哪些经历改变了小豆豆呢?这需要大家继续走进书本,去探索其中的故事……
结语: 时代的进步创造了无限信息,如何让学生在信息时代依旧能驻足于书籍世界,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索书籍的魅力,也就需要学生能练就一身阅读与探索书籍的本领。“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设置无疑是让教师能更加侧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立足阅读策略,构建课内外联系,丰富阅读教学形式,是笔者践行的一条引导学生会读、想读、爱读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姚林林.施教之功,巧在授法——谈加强高年级语文阅读实效性的有效策略[J].汉字文化,2020(08):121-122.
[2]高宝芬.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教育革新,2020(03):39.
[3]施刘君.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思考与研究[J].华夏教师,2020(0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