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王秀英
[导读]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秀英
        四川省广汉市连山镇第一小学校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古诗词数量不断增加,这无形中加大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比重。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还要不断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并促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感悟中国文化的魅力,进而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我国作为诗的王国,不仅有无数杰出的诗人,也有无数华美的诗篇。这些诗歌蕴含着中华精神,是我国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为传承古诗词,利用古诗词塑造学生灵魂、丰富学生认知,语文课堂应该发挥积极作用,承担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任务。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有效性并不高,探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新思路迫在眉睫。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
        1.1教师古诗词教学情境创设不足
        对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不足,学习古诗词显得很吃力,体会其中的意境就更难了。在传统古诗词教学中,往往采用以下方式: “解释题目,介绍诗人;解决生字,翻译全文;理解意思,最后背诵”,教师会逐字逐句地解释,再串联每一句意思形成一整首古诗词的意思,一般会将古诗词分割为几个部分来逐句进行讲解,表面上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更清楚了,情境体验获得感也比较好,但是学生的感受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对于古诗词中的意境的体验感悟还是有所不足,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1.2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
        古诗词的题材与其他文学题材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内容的短小,其语言的运用也相对含蓄,所以,这就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才可以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可是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似乎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授课过程里依旧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除了让学生记忆字词的意思,还要求学生完成语句翻译的任务。久而久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毫无帮助。要知道,古诗词的意境美是诗词作者的毕生追求,如果按照这样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彰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美,这也就失去了学习古诗词的真正意义。
        1.3过分注重文字翻译,忽略古诗词文学鉴赏
        为让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古诗词,大部分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翻译、作者背景的介绍等基础知识上,忽略了审美教育。没有采取合适的手段开展文学鉴赏活动,学生反而无法有效理解古诗词的美感,情绪无法被渲染,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自然不高。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新思路探析
        2.1展开丰富的联想,与诗人形成情感共鸣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结晶,短小精悍、意境深远,具有极强的美感。同时,诗人在创作古诗词的时候,也融入自己的情感。这也奠定了古诗词的文学地位。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情感,并与诗人形成情感共鸣,进而对古诗词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但是在教学中,受到小学生年龄、知识程度的限制,面临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引导学生结合古诗词描绘的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自己置身古诗词的意境,进而与诗人形成情感共鸣,理解诗人的情感。例如,在《敕勒歌》教学中,教师就结合古诗词的内容,并借助多媒体的形式,将古诗词中描绘的美景,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闭上眼睛,结合古诗词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自己置身于茫茫大草原上,对古诗词进行赏析,并与诗人的情感进行对话,以加深学习效果。


        2.2注重体验,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是学生重要的人生启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都不够成熟,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充满好奇感,有时候,感官上的体验对学生来讲更加深刻,为此,为了不断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感官上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使其对古诗词有更深层的感悟。例如:教师在讲解《悯农》这首诗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农家田园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农民伯伯的辛苦,继而更加珍惜粮食,相信此种模式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会有一定的帮助。
        2.3了解诗词背景,体会诗词情感
        在小学阶段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以“送别”为主题诗词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还有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的《渔歌子》等为我们描绘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出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样是写景诗,不同的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不仅写出了敬亭山秀丽的风光,其中“尽”“孤独”“只有”等词又体会出诗人无比孤寂的心情。李白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无奈朝廷黑暗,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抑孤独的心境。
        2.4联系生活实际,再现情节和趣味
        小学古诗词教学要启发学生体会诗歌中的童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们将诗歌中的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讲授《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的时候,其中在讲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时候,可以配合幻灯片的放映,让学生通过眼睛的直观感受来理解诗文中所描述的精彩画面。同样,教师的在课堂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提问学生“有谁见过荷花”,“在什么时候”等问题,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学生自己阐述对于荷花的理解,同时可以讲解荷花的花语,同时与本诗向对应。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呈现给学生,学生会认真阅读,仔细思考。
        2.5扩展课堂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般都觉得古诗词十分难以理解,对其在记忆和理解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能力,扩展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想象力,使学生脑海中想象诗词中所描述的场景,对学生日后的诗词学习提供帮助。同时,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并将生活实际与古诗词紧密连接,提高自身理解能力。此外,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不能只跟学生讲授课本中的诗词,教师要扩展课堂教学内容,在课本中诗词以外,融入其他诗词,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语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和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感受古诗词之美、与诗人形成情感共鸣、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体味古诗词语言美等,不断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屠长兴.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情境的创设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
        [2]樊行伍.试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方法[J].内蒙古教育,2019(11).
        [3]武智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浅论[J].学周刊,2013(01).
        [4]周国华.小学语文,诗风意蕴—小学语文诗词教学实践探析[J].艺术科技,2019(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