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渭芳、李秀清、陈仕瑜
广州市番禺区桥南街可逸江畔幼儿园 511400
摘要:这里所说的“食育”即就是食物教育,食物不仅是一种文化,它也是一种教育。在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幼儿从舌尖出发,一路走向蔬果植物的种植,通过对食育活动的延伸,从而让幼儿、家长、社会对饮食观念有更深的理解,了解中国节气及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食育、幼儿园、课程
食物是我们每天都要摄入的能量,每天都要跟它“见面”。可是我们平时都没有认真去了解它,没有认真去了解食物的生长、食物的营养、各种食物的习性、食物的来之不易。食育是通过食物来教幼儿感知世界、认知事物、习知礼仪,这是一种最直接、最便捷的教育方式。
福禄贝尔在《儿童心理的研究》一书中关于儿童的饮食教育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儿童早年的饮食是最重要的,不单在于他们的呆板与活动、迟缓与敏捷、聪明与愚笨、软弱与强壮是有关系的,并且他们的一生都受很大的影响。”而食育课程是通过食物、饮食相关的内容,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教育,从而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人性,本文就食育对幼儿园课程建设谈一些看法,提出一些建议。
一、食育课程与自然教育
食育课程从 “与自然合一”的视角出发,幼儿如何融入自然,形成良好的生态观,以及如何回归生命最本真的健康,我们做出一些探索。
2016年我们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烹饪,幼儿经过了动手能力锻炼,逐渐认识了各种食材、烹饪工具、知道一些不同的食材对身体作用、掌握了简单的烹饪技能。2018年我们从单纯的烹饪活动开始向食育主题课程延伸,逐渐将活动更多地放在自然中,在大自然中让幼儿们真实地触摸食物、了解食物。结合幼儿园的现有资源,从班级、专用活动室、自然角、种植区、社会实践基地中,挖掘食育的实施场地,让幼儿感受学习、体验操作。但是想要成功种植出蔬果并没有那么容易,我们不仅要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大自然的生长现象,还要了解温度和地域,最后再结合二十四节气种出时令的蔬果。前期工作有:收集种子、除草、松土、耕地。中期工作有:种植、灌溉施肥。后期工作:灌溉、除草、观察植物、发现植物每天不同的变化,到最后的种植成果大丰收。幼儿的悉心照顾,渐渐感受到“宝贝”每天的生长变化,体会植物生长的奇妙。幼儿和植物“宝贝”在共同成长中实现生命与自然的对接。了解了食物本身的价值,更珍惜自己所收获的果实。当幼儿们亲手自己种植的果实成为盘中餐,他们惊喜不已。收获后的植物可以在区域活动时进行实操:从采摘—加工—烹饪—摆盘—品尝,让幼儿从中获取完整的学习经验。在收获果实的过程中锻炼了交往和合作能力,感受到食物的来之不易,真正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深意,从而更加敬畏生命。
享受快乐,享受劳动,并于体验中把“感官”和“感受”变得更为灵敏和鲜活,这就是对“食育”效果的完美呈现。因为让幼儿们知道食物从哪里来,是“食育课程”最重要和最首要的一部分。
二、食育课程与饮食文化教育
1、食育活动——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我国饮食文化悠久,源远流长,传承并保护传统饮食文化需从幼儿抓起。为了让幼儿深入了解我国历史民俗文化,品尝各地小吃及提高幼儿的饮食兴趣,每逢传统节日,幼儿园积极配合,利用周边资源,让家长参与走进幼儿园,与幼儿们共同实施传统食育文化的主题活动。如:开展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为主题的亲子活动课程,进一步了解当地食物的来源及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从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到送达餐桌的过程。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与不同的特色饮食,如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冬至的饺子、腊八的腊八米粥等等;幼儿园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既丰富了幼儿们的知识,扩展了幼儿们的视野,又增进了教师、家长、幼儿间的感情与文化交流。
2、食育活动——24节气主题活动,是我们根据每个节气开展相应的食育活动。例:8月份是立秋节气,立秋吃西瓜是最好的消暑水果,不仅解渴,还好吃。但是西瓜也不能多吃,因为西瓜比较寒凉,对于体质较弱着还是少吃好。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通过互动,让幼儿们不仅了解立秋的意义及传习俗,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结合食育实践活动,让幼儿更好的感知、体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食育课程与德育教育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幼儿达到认识各种食材、了解食材加工及烹饪的方式、明白食物的营养价值、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等目标。同时既培养了幼儿团队精神,也培养了幼儿的文明礼仪;既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也在幼儿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爱的种子,这种子会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发芽、成长,能够很好地塑造自身的人格。
(2)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自助餐形式的食育活动让幼儿们基本形成了有序就餐,文明就餐的习惯,将“安静”、“有序”、“谦让”、“节俭”、“感恩”的文化融入到进餐活动中,让“食育”可触可感,让幼儿获得习惯,习得礼仪。
(3)劳动教育制作食物来义买,用劳动换取经济价值,学习“理财”、“计划”、“实施”、“奉献”,感受劳动换取价值的幸福,通过自己的劳动奉献自己的爱心,懂得感恩和付出。真正的幸福不是得到,而是付出,用小小的善举,让幼儿真正体会幸福的含义。通过美食送爱心和美食义卖活动,幼儿们用美食传递真情,用美食收获成长,将内涵与情感的融合升级为爱的表达,将爱与奉献的种子永久的撒播在了心田。
总结
通过食育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健康,还能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幼儿保持健康的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独立处事能力、爱的能力等。通过对食物生长、食物营养、食品安全的认识,以及食物与人及环境的调和、对食物的感恩之心等,使儿童具备管理自己健康和生命成长的能力,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从小懂得,健康的身体和生存发展,离不开"食",通过"食"来滋养我们的身心,让生命变得丰盈起来。
参考文献
[1]《儿童心理的研究》-(法)福禄贝尔著吕亦士译-世界书局-1931年版
[2]《食物养生法》玄在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