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慧峰
山西省大同市机关幼儿园, 山西 大同 038100
摘要:对于幼儿而言,游戏通常使其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而这也恰好符合了幼儿年龄发展的要求。合理而又有效的幼儿游戏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个性,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所以幼儿时期,注重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介绍如何才能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并分析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培养良好个性的措施,最后提出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培养良好个性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幼儿游戏;良好个性;培养措施
导言: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应从幼儿期开始。游戏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它接近幼儿生活,使幼儿的生理需要得到体验,爱玩游戏是每个幼儿的天性,游戏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儿童,人们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游戏的利用也越来越充分,所以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使用礼貌用语、遵循行为规则、团结协作的交往能力以及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途径。
1 如何才能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笔者认为可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因为幼儿期随意动作、口语及感知觉等都迅速发展,3—6岁的幼儿已经有了自主游戏的能力,并出现最简单的想象,记忆思维也逐渐增强,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充满自由、自主和愉悦,可以说,游戏是幼儿特有的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不断地体验着成功与失败,不断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人格的内涵,获得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游戏对幼儿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游戏能满足他们心理的需求,是幼儿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他们每天都把自己快乐的融入游戏中,去探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并通过自己去亲身体验和完成某些事情,他们在游戏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此外,游戏对幼儿其他方面的影响更是巨大,表现在对儿童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游戏还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和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游戏还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以及身体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游戏的内容很广泛,有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角色游戏等,在玩这些游戏的时候,幼儿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使他们的生理需要得到体验,所以以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个性易被幼儿接受。
2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培养良好个性的措施
2.1 培养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游戏为幼儿与同伴交往,与材料互动搭建了平台。在幼儿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娃娃家”、“超市”、“理发店”、“医院”等游戏,可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如在一次“娃娃家”游戏中,A小朋友到“家”中做客,一进门,“爸爸”就热情地招呼“客人”“你好,请进!”待客人坐好后,“爸爸”又端上“饮料”请客人喝,A小朋友端起杯子喝着饮料,幼儿在游戏中角色意识鲜明,演绎得也很生动逼真。游戏后,他对“爸爸”说“你做得很好,对客人很热情”,不仅说话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还主动拿饮料招呼客人,是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听了教师的话,他很高兴。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追求上进的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表现,从而激发他们使用礼貌用语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2.2 培养幼儿遵循行为规则的习惯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差,难以较快地掌握集体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这就需要我们对幼儿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游戏规范和丰富的语言来指导活动,从而使幼儿通过有效的模仿和耳濡目染,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语言。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可通过自身体验,得到社会规范意识和伦理精神的最初启蒙,从而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
如“猫妈妈和小猫”的游戏,就可以使幼儿养成轻轻进入房间入睡的行为习惯;“大灰狠捉兔子”的游戏,就可使幼儿认识自己的位置,并做到“坐好、站好、不随便动”的习惯。一句话,幼儿在游戏情景中能轻松愉快地反复学习,从而使自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交往能力
幼儿期是人的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期,在游戏活动中既有角色之间的关系,也有游戏组之间的关系,这为幼儿提供了频繁交往的机会,角色游戏让幼儿模仿社会角色,体验与该角色一致的社会行为和情感。如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有的幼儿喜欢医生,便一本正经地给“病人”看病;有的幼儿拿起锅铲烧饭做“菜”,像爸爸妈妈一样照顾家人,招待客人。当然,在当妈妈、当爸爸、当孩子、当医生、当病人、当老人、当警察的过程中,幼儿也感受到了团结协作的力量,幼儿学会了相互配合,发展了同伴之间团结友好的关系,认识了周围的人和事,懂得了理解他人,也促进了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2.4 培养幼儿尊老爱幼、乐于助人
“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各种角色,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如在“我是小警察”、“乘车”等游戏中,有残疾人、老人、迷路的小朋友,才包小孩的阿姨等多种角色,他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而我们该怎么做呢?幼儿由此自然会认识到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优秀品德的重要性。再如在表演“小羊和狼”的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各个角色,来让幼儿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并让幼儿从中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形成了互帮互助、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
3 幼儿游戏活动中培养良好个性的注意事项
游戏活动虽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幼儿可通过游戏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游戏活动不能用之过度,也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必须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科学实施,讲求策略。
3.1 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
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环境和条件。幼儿具有独特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观点,良好的游戏环境,也就是符合幼儿审美和活动的道具、场地等便于幼儿交流和运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若游戏的场地过于成人化,道具不能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不够科学,那么,幼儿就没有了游戏的兴趣,教学效果肯定不佳。所以我们在游戏开展的场地上一定要从颜色、道具、周边装饰等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和运动需要,千方百计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3.2 游戏的设计符合幼儿特点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游戏通过幼儿的参与、内化提升幼儿对世界的认知,获得情感体验,所以游戏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如果游戏难度过高、脱离幼儿生活实际,幼儿就会望而生畏,失去信心;如果游戏内容过于简单重复,幼儿就感到“食之无味”。
3.3 游戏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实际
所谓游戏,游戏活动来源于生活而比生活更加完美化,也就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和重塑。我们对幼儿进行游戏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体验生活、促进成长、认识社会。所以幼儿游戏活动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幼儿的生活实际,从幼儿的生活中提炼精彩故事,设计成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可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领悟到社会实践,从而增长更多的社会经验,提升掌握社会生存规律以及经验的效率。
4 结论
综上可知,游戏活动的独特特征对培养幼儿教育的良好个性发挥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并且对幼儿创造力、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教师对幼儿适当的教育引导也是形成幼儿良好个性心理、激发幼儿高尚动机的重要外部因素,为幼儿全面发展而打好基础。由此可知,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彭海蕾.论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实践策略[J].2016.
[2]王菊琴.浅析如何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培养良好个性[N].2015.
[3]李国娟.浅析幼儿游戏活动与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J].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