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芳
五华县第三幼儿园 514400
摘要: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语言是极为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年龄越小学习语言的速度越来,在学习语言方面优势更为显著。幼儿是培养语感、学习语言、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注重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其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形成。只有真正学会说话,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自己的愿望,孩子才可以无所畏惧地和他人交往,同时将成人传授的经验和知识更好地掌握到。所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路径;
引言
区域活动的概念起源于美国,于上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和结合幼儿自身特点以及爱好,在教室空间中进行合理的划分,不同的空间我们布置要不同,通过材料的投放和环境的布置,创建一个幼儿学习知识和玩耍的空间。区域活动的特点是开放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区域进行活动。区域活动在幼儿园属于非常特殊的一种教师形式,区域活动主要是通过材料与环境让幼儿与同伴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来促进幼儿能够在健康的区域环境中全面发展
一、幼儿区域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科学知识学习时最重要的能力。想象力是指个体将头脑中已存在的客观事物从新进行整合的过程,是人类的一种高级认知功能。幼儿时期是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幼儿的生活经验较少,想象不受束缚,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科学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能够进行操作、改造、调节并能把它们同化纳入自己的经验体系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积极的想象,增加幼儿的感性经验。
(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幼儿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语言能力的提高在于经常的运用,因此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关键在于创建一个他们敢说、想说的环境,区域活动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环境。区域活动能够让幼儿对周围的物体和事物产生兴趣,从而认真的观察身边的事物,进而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在幼儿参与活动中,幼儿之间彼此在相互交谈、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而这些交往过程中,幼儿们的知识得到丰富、情感得到升华、经验得到积累、愿望得到实现,慢慢的语言活动也变得主动的与他人进行交流,自信心得到提升。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要与同伴交流彼此的想法、向教师求助等,这些都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二、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向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优秀教师好的教法和语言教学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切忌闭门造车,固步自封,一个人的智慧是渺小的,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方法比较单一,可能一节课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比较的感兴趣,但是随着教师和学生接触的增多,幼儿小朋友会对老师的教学模式会逐渐的熟悉,兴趣就会慢慢的减弱,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向本校优秀教师。在语言教学方面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学习,借助别人的教学方法,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时刻能体会到老师的多才多艺,对老师的教学充满期待,充满好奇,再者,教师积极的参加教研活动,学习百家之长,为自己的教学打好坚实的根基,幼儿教师还要抓住幼儿的心理,在语言训练课上,选取小朋友感兴趣的话题。
(二)对孩子进行阅读教育启蒙
阅读可以使孩子获得更规范的语言,也能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建议家长和幼儿教师,针对2-3岁的孩子,注意视觉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培养孩子开始阅读。我们可以为这个阶段的宝宝提供这样的书:画面清晰,色彩鲜艳,造型大而简单的看图识物书或卡片;内容近于日常生活,题材最好可引起亲子间的对话;语言简单,重复性极强的故事书;不易破损,经久耐看的书。3-4岁的宝宝基本上能够说出完整的句子,而且句子从单词句转变为双词句、多词句。他们的发音也开始逐渐稳定,而不再像3岁以前会有比较多含混不清的语音出现。
(三)基于儿童视角,创设支持性区域环境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此要基于儿童视角创设支持性区域环境。一是选取富有童趣性的区域名称。为促使幼儿与各区域建立起密切的情感联系,我们组织开展了“我的区域我取名”活动。利用家园栏、微信公众号、智慧树、征集海报等方式,发动幼儿为自己喜欢的区域取名,让幼儿学习用绘画、符号、文字等多元形式表征区域名,并组织幼儿投票评选出大家喜欢的区域名称。幼儿的奇思妙想让各个区域富有童趣、充满生活力,也让幼儿真正成为区域的主人,在自主性中充分体现了深度学习。二是提供充满体验性的游戏材料。材料的收集让幼儿与各区域有了更频繁的互动,随着活动的开展,幼儿不仅学会了如何取用、归放、整理材料,也学会了将数理认知、前书写等多元学习内容有机整合到材料收集管理中。
(四)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自主性和教育性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让丰富的环境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性和趣味性的活动,突显出区域活动的特征。在现实中,很多幼儿园存在时间安排问题,如很多教师反映教学任务重,区域活动会使其感到力不从心;对于幼儿而言,由于区域活动时间过于短暂,幼儿刚进入活动状态,却不得不被教师叫停,意犹未尽。因此,在区域活动创设时,教师应注意环境创设和幼儿园课程等不能发生冲突,应围绕统一目标进行;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时所选择的材料应结合课程,确保其实用性大于装饰性。区域活动环境有利于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因此,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该创设和其他活动之间的联系,进而提高幼儿的学习质量。
(五)区域活动设计的类型多样化
区域活动设计类型的多样化才能满足幼儿全方面成长的需要。在环境布局上一般可分为:一为常规区域(包括美工区;益智区;情景模拟区;科学探索区;语言表达区)。二为特色区域(根据办园特色、班级特色设计区域活动。比如乐器区、水墨画区等等)三为主题区,教师根据幼儿的喜好、兴趣和常常接触的生活实践开展区域活动,主题区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比如汇总收集幼儿的手工作品,以“小小商店”为主题,让幼儿扮演顾客或是店员,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结束语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际上是在不断的运用和语言的训练中建立起来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育和引导,还要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帮助幼儿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只要我们根据幼儿的经验、兴趣和需要,始终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通过亲身感受去体验、操作、探究,不断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就能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的深度学习中进行更有意义的自我建构。使得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小玲.创设良好语言环境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青海教育,2020(05):56.
[2]徒晓蕾.浅谈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J].黑河教育,2020(05):79-80.
[3]李月梅.利用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8(25):17-18.
[4]张倩.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9):222.
[5]安凤.区域活动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0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