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优化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邓洁琳
[导读] 幼儿园区域活动主要突出幼儿自主活动的特色,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能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邓洁琳
        梅州市五华县第三幼儿园   514000
        摘要:幼儿园区域活动主要突出幼儿自主活动的特色,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能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激发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引领幼儿学习和成长。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在十九大办好学前教育精神的引领下,幼儿园教师要重新审视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重要价值,对材料投放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增强区域活动的教育质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空间。本文基于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优化展开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的优化
        引言
        随着幼儿园课程的更新和发展,环境创设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幼儿的学习和智力发展与区域活动密不可分,科学合理的环境创设可以起到激发诱导孩子积极行为的作用。在幼儿园创设活动区域,目的是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培养孩子的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好的活动区域环境创设,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融入学习环境,并减少教师的管理负担,使幼儿能够实现快乐学习,进而使幼儿健康成长的目标得以实现。
一、幼儿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1、材料投放目的不明确
        在《指南》的指导下,幼儿园开始认识到区域活动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园为了节省教学经费,会选择节约区域活动开展所需要的资源。此外,还有部分幼儿园为吸引生源会选择在开园前的1~2个月内投放丰富的区域活动材料,但开园后不再进行更新。即便幼儿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但长此以往会让幼儿对区域活动丧失兴趣。同时,在幼儿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投放材料的目的性不明确,投放的材料与区域活动开展的主题联系不紧密,严重影响了幼儿区域活动开展的实效性,无法满足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学习需求。
        2、投放材料存在随意性
        老师在投放材料时,一般不会有固定的物体来存放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老师会将那些快递的大箱子存起来,然后放一些区域活动中的材料。这些箱子大部分都是纸箱子,一旦小朋友或者幼儿家长、老师不小心把水撒到了纸箱子存放地,会让纸箱子浸水损坏,甚至可能会损坏箱子里面的材料。因此,老师在选择投放材料的箱子时,应该使用固定的投放箱子,不能随意。
        3、材料投放缺乏多样性
        部分幼儿教师片面认为开展区域活动只是为了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未结合幼儿各自的发展特点来制订科学的区域活动计划。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严重影响了幼儿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不利于提升幼儿区域活动的效率。
二、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策略
        1、合理设计材料投放内容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中,结合主题活动的内容,对投放材料进行筛选、收集和归纳,突显出材料富有探究性和目的性,引导幼儿具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游戏,体现幼儿自由自主地活动,将游戏材料融入到区域活动的开展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例如大班幼儿认识“大自然”的主题活动,我们每个区域都要围绕主题进行,如在益智区为幼儿投放大量的树叶和树枝作为活动材料,引导幼儿筛选出颜色不同的树叶,由绿变黄排成一列,让幼儿直观地观察和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促进幼儿发现大自然的美,推动审美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2、投放的区域活动材料要符合目标性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否具有目标性,直接关系着区域活动的实效性,影响着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为了使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幼儿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材料投放的重要性,并且在创设区域活动时,要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和优势,制订合理的区域活动教育目标,并以之为出发点,合理创设出符合教育目标的活动区,并投放相应的材料,切忌盲目从众。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良好利用,防止创设的区域活动出现无人参与的情况。
        3、优化活动材料投放环节
        在幼儿传统区域活动时,教师们将所有的区域活动材料一次性投放,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思维,不利于区域活动环节的顺利开展。所以,教师们结合区域活动的主题,将其分解成多个简单环节,针对不同的环节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整体性地提升区域活动的游戏质量。例如:房屋建造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抽象,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可能一时间无从下手,我们可以在几个不同的区域投放不同的材料开展相关活动。如在美工区投放各种建筑物的图片或模型,让幼儿欣赏感知房屋的造型;在建构区投放大量的积木、积塑等让幼儿自由搭建自己喜欢的房屋。把美工区和建构区联合起来,让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搭建,引导幼儿循序渐进的开展区域活动。
三、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
        1、活动室区域的数量与大小要适中
        幼儿园的活动室不仅要用来开展区域活动,同时还要用来进行生活活动和集体教育活动,甚至有的幼儿园活动室还划出一半作午睡室。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班级区域数量时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空间、班上人数以及每个区域的面积大小。有主题的重点目标要考虑到,为了确保目标的落实,承担重点目标的区域面积可以相对增大或者进行区域关联。比如大班下学期的主题活动“小问号”,它的重点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兴趣、有求知欲,且教师能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幼儿探究,让幼儿能在观察、思考和实践中寻找答案。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幼儿的问题是千奇百怪的:“小鱼在水里是怎么呼吸的呢?”“影子为什么有大有小?”“磁铁能吸住不是铁的东西吗?”“木耳泡在水里为什么会慢慢变大?”针对这些问题,再结合主题的重点,教师可以将科学区在这一主题中适当扩大,除了将科学区与植物角相结合外,还可以将语言区与科学区结合,收集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并提供能解答幼儿问题的书籍,投放到丰富的材料中,以此来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2、活动环境创设要突出幼儿主体性
        《幼儿园的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创设引导幼儿感触美妙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认识结合,利用生活经验,发展幼儿各种兴趣,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体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事物,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以前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有很多灌输的基本都是个人的情感和意志,纯属形式化。近年来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越来越重视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科学性、目标性等等,要求老师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参与活动,发展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愿望和需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中,我们要根据活动主题内容,制定合理性、明确性的区域活动,同时突显出材料投放的探究性、目的性、丰富性的特点,对活动材料投放环节进行合理设计,将复杂的区域活动内容简单化,将材料层次化地投放,避免多余材料对幼儿造成影响,推动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推动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创新和改革。
参考文献
[1]张琨.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教育观察,2019,8(34):52-53+113.
[2]张兰珍.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材料投放的原则及注意事项[J].甘肃教育,2019(19):101.
[3]苏静.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游戏材料的投放策略探析[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437-439.
[4]柳世平.幼儿园大班自主游戏中低结构材料投放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04):63-66.
[5]杨慧.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J].才智,2019(25):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