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钱建
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023
摘要:高中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高中教育阶段,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具备显著教育价值,同时也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目前来看整体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仍然存在高投入、低效率的特征。对此,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教师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策略具备显著教育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德育;实践探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加强,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与同时,网络上的一些错误信息也会对学生的思想形成腐蚀,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德育观以及人生观。在实际的发展中要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保障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发展中有效提高自身在发展中的学习能力。
1.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原则
1.1坚持以人为本
现阶段,人才市场竞争力逐渐提升,人才是社会整体的稀缺资源。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不仅要求其具专业的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教师在德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德教育理念,以培养高中学生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1.2坚持科学发展观
高中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期间,要将德育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状况、实际案例等内容进行结合;将得德育教育内容与国家发展目标和人们生活水平相关联;将国家对高中教育的目标与具体教育内容进行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各个方面,这让学生真切感受德育学习的重要性,对于今后提升高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帮助。
1.3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在核心素养背景的影响下,要求高中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期间,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出发,始终坚持实事求原则。比方说高中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制定符合实际的学习目标。通这样的方式,既能提升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也能提升德育教育的教学效率。
2.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工作实践探索
2.1更新德育教育理念
传统德育工作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教师一定要更新德育教育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德育教育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要学生主动积极的进行德育学习,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此外,教师要摒弃对网络的偏见,合理利用网络,发挥网络技术的积极作用。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与家长建立学习小组,并每天在学习小组中分享一些有关思想道德建设的话题,让学生们通过对话题的了解分享交流意见观点,在这个过程中若发现学生在思想、价值观方面存在的不足,可针对性与该学生沟通,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
2.2拓宽德育教育方式
网络技术已深入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较多的价值,尽管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但可以在规避劣势、充分发挥优势的基础上,拓宽教师的德育教育方式,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网络中包含着海量的信息与资源,对这些资源有效利用可拓宽德育教育方式。首先,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网络技术水平,充实网络知识,以便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德育工作教学。此外,学校可根据行为德育的德育工作需求与特征创建德育教育网站,在网站上发布相应的德育教育内容,通过网站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引导。
最后,教师可创建德育教育论坛、贴吧等,在上面普及道德知识,让学生在道德熏陶上提升自身道德品质。
2.3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德育教育工作人员就好比是一面旗帜,其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争相模仿的对象,在展开德育教育的时候,德育教育工作者的言传效果明显要弱于身教的效果。为此,在高中德育教育过程中,德育工作人员一定要对自身行为举止进行严格的规范,通过自身人格魅力以及高尚品质来对学生造成影响,这样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下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道德品质。针对这一点,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人员可以先制定出自身的行为准则,并且在日常教学以及工作中严格的落实下去,这样学生才能心甘情愿的遵守这些规章制度。例如,在面对卫生意识不强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者若是在发现学生随意丢弃废纸与杂物的时候进行批评与教育,很有可能会引发其敌对情绪,进而就无法实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可是,这个时候教师若能自然的弯腰捡起来地上的垃圾,并且将其丢进垃圾桶的话,学生就会自惭形秽,并且在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纠正这一习惯,从而真正有效发挥出榜样的力量,让德育教育效果得以保障。由此可见,德育工作者自身言行举止对于学生造成的影响十分显著,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出自身榜样作用来对其进行影响和熏陶,让其在无形之中树立起正确的言行举止,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同时,充分发挥德育基地、校外辅导员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加强学校学自委及班级学自委建设,强调自律、引导自立、激励自强。
2.4积极应用信息技术
教师在高中德育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创新传统、单一的德育教育方式,即在高中德育教育过程中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通过新的德育教育手段来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这样学生就能主动积极的投身于德育教育活动之中,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正确的思想观念。例如,教师若想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意识的话,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同时配以适当讲解来让学生感知到资源浪费以及环境破坏的危害,这样学生就能主动积极的投身于环保节能工作之中。除此之外,假设某个学生道德行为上存在着一些偏差,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微信、QQ等来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避免当面教育产生的尴尬以及学生抵触感,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德育教育效果。同时利用信息平台,将我校各项德育活动、家校合作、社会参与等开放化、立体化。我校最大潜能发挥现有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整合,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站、校园电视台、市区级“益讲堂”、“微讲堂”等立体联动,传播教育信息,弘扬新时代正能量,加强德育教育效果。总之,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是发展必然趋势,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者也应该要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价值,以此来有效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发展学生德育能力。
2.5提高家长参与度
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于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不仅限于学校与课堂,家长也需要积极配合教师,主动参与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去,提高德育工作水平与质量。行为德育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变得容易,可在网络平台上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中与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在德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与家长合力探讨解决对应的问题。首先,学校可在德育教育网站上设置家长专栏,让家长明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家长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其次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同探讨学生的德育教育方式,深化对学生的教育。
结束语
在现代教育体系不断得到完善的背景下,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传统的高中教师工作比较单一,主要侧重于学习成绩和班级管理。但是,在素质教育以及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后,使得高中教师工作发生了一些变化,需要教师将德育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因此,高中教师应该着手于促进班级管理工作与德育教育之间的融合,使学生在得到有效管理的基础上,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姜铃.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工作实践与探究[J].学周刊,2018(04):32-33.
[2]王红.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