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凤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东林小学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学生必学的学科之一,数学教学存在的意义主要在于: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数学素养。随着小学数学在教育中占据的地位越发重要,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问题情境创设随之应运而生。因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给数学带来许多优势,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一个高效的问题情境成为了教师们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同时,本文也将针对该方面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引言
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在小学教学中都备受关注。作为主要科目之一,小学数学在启发思考、创新思维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常常更关注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运用。但其他方面的能力训练也是同等重要的。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构建和谐、融洽的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法一直备受教师青睐,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情境教学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1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渗透新课改理念
情境创设提出的背景是在新课改以后,因此要想实现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最大作用就要正确认识新课改,从当前新课改的发展形势出发,灵活运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但是现阶段很多教师没有真正领悟到新课改出现的意义及当前背景下小学数学所要面临的发展形势,导致教学方式并没有太大的转变,教学质量自然不会提高。还有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太深,新课改提出以后依然坚持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学生的课堂需求。
1.2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特点
学生在小学阶段大脑正处于发育阶段,思维能力也是最旺盛的时期,这是很多学生虽然年龄在一个层次,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所思考的内容及对于知识点的吸收能力会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数学这个经常需要动脑思考的学科。针对这种情况,很多教师并没有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考虑,也没有对课本中的情境进行拓展或修改,更多的是千篇一律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按照课本内容进行生硬的讲解,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也没有针对其思考能力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
2有效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成与应用的具体策略
2.1结合特定的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
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是教师必须考虑的两个问题。他们年龄比较小,对教学内容保持注意力的时间有差异。大部分学生很难在一节课中全程集中注意力听讲。有学生本来就对数学缺乏兴趣,也会在听讲时走神。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孩子大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特点,创设有效的故事教学情境,吸引学生融入课堂。比如,在教学分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教学情境:小朋友每5人一组去春游,老师给他们带来了美味可口的蛋糕。用餐时,这个美味的蛋糕,5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呢?在讲述完大致的教学情境后,教师可以将疑问抛给学生,让学生讨论蛋糕究竟应该怎么分,对每一个小朋友来说,怎么分才公平。蛋糕这个切入点是比较新颖的,学生也都比较喜欢甜点,注意力就很容易被集中到情境中来。这也就达到了保证教学效果的目的。
2.2境创设要与生活密切联系
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大多是与生活相关的并且比较简单的,在情境创设时书本中的情境与课堂情境可以达到高度模拟。对于学生难理解,课堂反应强度不大的部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待学生有初步了解后在逐渐引导其了解该单元的知识结构、概念等。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再过渡到三角形的面积很多学生不能理解,对于三角形及相关部分的学生产生了惧怕心理。这时,教师就可以将教学所用的三角板或者生活中可以见到的三角形物品作为教学用品,在形象上让学生加强对三角形的的理解,之后再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
2.3情境创设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发认知,激发学生参与的有力措施。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一种学习环境,在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参与热情。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还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思考,从而揭示规律、掌握知识。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提出问题、大胆猜想、探究问题、得出结论,这样知识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例如在学习《比例尺》这节课时,笔者安排这样创设情境:用所学知识计算学校距离南极有多远?学校要设计一个长120米、宽90米的足球场,请同学们在纸上设计一下。由于同学们对这两个问题特别感兴趣,所以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小组的同学相互讨论,不但计算出学校距离南极的路程,而且把乘车时间都算出来了;有些同学采用平面图的形式设计足球场,有些同学采用立体图的形式设计,这样的课堂真正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因此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
2.4情境创设要与评价机制紧密结合
目前我国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试卷考核,单纯的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过程评价恰恰是最能展现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式。教师可以在最终的考核中加入对学生课堂的参与度、积极度的量化考察,以此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方面的主动性。情境式教学帮助学生化解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更高效更便捷地深入课堂,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因此,建议学校将情境式教学要与评价机制紧密结合,让评价机制多元化,个性化,多开辟新颖的趣味课堂,多开设数学竞赛课堂,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产生了诸多效果和意义,将向学生呈现别开生面的数学课堂,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升华,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也得以加强。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继续提升教学能力,创新教学策略,致力于小学数学课堂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康新瑜.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9(34):125.
[2]吕小婷.浅谈培养教学耐性,积极应对学生“错误”的策略:基于小学数学习题错因分析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81.
[3]郝智云.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J].学周刊,2019(32):62.
[4]李志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76.
[5]胡飞.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8(34):189.
[6]吴丽芹.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