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歧兵
(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 四川 眉山 620860)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但依然存在学生学习的知识与实际活动并无太大俩系的状况。因此,为了提升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应用策略
引言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学生和老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占主导地位。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们围绕提出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可有效提升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更多的高中数学知识,以达到优质的教学目的。
1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巧妙地应用问题驱动法的教学模式,就可以使得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中的相互互动会有所提升,也会使得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良好互动彼此之间逐渐深入了解,老师也会更容易了解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困难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地方。问题驱动式教学法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很好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性,实现最终良好的教学效果。当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错误时,这直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提升了学生们对当堂课程学习的专注度。
在文艺复兴时期,由于中国未能够提出较为突出的数学问题,在那时,已与世界数学之间有了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现在很少能看到以中国人命名的数学问题,目前高中数学课堂上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新课程修改标准已提出明确的要求是:要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所以,巧妙应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2.1结合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把实际生活和学生的数学知识相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强烈求知欲望,因为可以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老师要积极、准确引导学生学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锻炼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里,老师要注意所创设问题的难度应考虑到学生思维所能承受的最大范围以内,
让学生们跳一跳就能够到苹果才能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思维。因为学生在某一程度上还不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给予学生一定启发后,通过学生的努力思考和研究,才能完成最终的学习任务。在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中,首先是提前准备好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案例和提出实际生活的相关问题,为探究相关规律提供充足的条件。其次是要为同学进行现场的演示,为新概念的理解、新知识的创设提供有利的依据。最后就是要正确使用实际生活的相关案例,为学生顺利学会知识提供简易的过程。
例如,在人教版中的“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教学中,以师生面对面对话的方式来完成教学活动。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 书本封面的边缘线A和B存在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平行。老师继续提出问题:书本封面的边缘线A和书本的平面 M 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也是平行。然后老师为学生安排实际操作任务: 同桌把两本课本摆放成另一个形状,并思考 C和 D之间存在什么关系,那么,C 和平面 N 又存在什么关系?当学生能把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高中数学中的一些抽象问题在学习时就变得简单易懂了很多。
2.2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新旧知识
创设一个活跃的数学课堂,那一定要有学生和老师之间极度配合的互动。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分析老师提出的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启发和思考。老师就要事先认真准备好课堂中要提出的问题,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创新充分地应用其中。数学课堂要能始终保持学生们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高中数学知识的各个章节相互之间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而不是独立的。所以老师在教授新知识时,就可以灵活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来引到你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思考,这是为新知识教学活动做铺垫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老师也要善于在新旧知识点的衔接点提出问题,因为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一一对应,这样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点时就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合一定的知识基础,以更好地、真正地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
2.3合理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问题,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关键与基础。在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问题是要依据从易到难的原则,所提出的问题也必须是简单易懂的,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用行动去解决问题,进而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中的“函数的单调性”的教学中,需要同学先对图像有了一定的掌握,才能再引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最后使得学生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定义。问题1:通过观察图像,能得出哪些规律?问题 2:通过对函数的定义的学习,我们知道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因变量 y 有且只有一个确定的值与它相对应。那么当一个函数在某一区间上是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的时候,此时,自变量x的值与对应的函数值y的变化规律又是怎样的呢?老师通过对问题1的提出,引导学生对函数的单调性的图像有了直观的变化规律,再通过问题2的提出,进行具体地讲授规范化的函数单调性的准确定义。
2.4做好课堂引导和总结的教学内容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是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也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任务。老师也要引导学生能够独立主动地查阅相关资料,或者通过小组来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首先,老师要自己做出示范演示给学生看。其次,老师自问自答,提出问题,认真思考、分析问题,最后将问题解决。最后,老师要将整个演示过程进行总结。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课堂中组织一些数学小组研讨课。在小组讨论的活动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结语
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灵活应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应做到结合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新旧知识;合理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做好课堂引导和总结的教学内容。应用问题驱动法,可以使得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中的相互互动会有所提升,也会使得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良好互动彼此之间逐渐深入了解,老师也会更容易了解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困难。
参考文献
[1] 宋海生.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 高考. 2020(26)
[2] 黄国钰.问题驱动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研究. 2019(31)
[3] 高玉敏.基于问题驱动的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分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20) [4] 苏金福.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研究[J]. 名师在线. 2020(12)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胡歧兵(1982.07)男,汉族,四川眉山市人,四川师范大学学士,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高中数学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