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中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与习惯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胡朝姜
[导读]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更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
        胡朝姜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落雁乡肖家坪小学  云南省昭通市  657500
        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更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数学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实际上,学生在计算中丢分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此,怎样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已成为每个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在现阶段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很多时候学生不知如何计算,同时也存在计算错误过多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教师需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逐步形成数学思维,发现计算技巧,找寻数学解题规律,进而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基础。
        一、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
        在新时代,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每个数学教师的义务与责任,更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核心。如果要提升数学教学效果与质量,那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日常教学中,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而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笔者着重思考的问题。
        二、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想要将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上去,教师就必须调动学生对计算的浓厚兴趣。只有学生对计算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计算。这样,数学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活动,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提升计算教学的效率。比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工具充分利用起来,先用多媒体屏幕出示一张蛋糕的图片。学生看到这种图片后,很容易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对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再利用动画功能将蛋糕分成若干份,让学生计算,并将自己的算式讲出来。教师也可以利用抢答或接龙的形式进行相关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计算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展开计算活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引导学生了解速算的技巧,发现计算规律
        笔者很反对教师总是将计算技巧直接硬塞给学生。学生适当了解一些计算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会有一定的规律。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思考其中蕴含的规律。学生同样如此。在真正理解了通过列举法去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这样的方式非常费时和繁琐。一些优秀的学生自然会产生寻找简化解决方式的想法。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引导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寻找其中的规律上来。一些数对之间的特殊关系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说明,探索计算技巧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很多知识规律都是在这种求简意识的驱使下被发现的。比如,在进行四则运算时,学生如果能牢牢记住一些常用数据,那么,很容易就能掌握其中的计算技巧,使其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标准。
        (三)借助生活实践,促进计算能力的应用
        数学计算练习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反而影响到数学计算练习的质量。

因此,教师在组织计算练习时,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鼓励学生积极在实际生活中展开相关的练习。比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这节知识时,教师讲完基础性知识后,可以将其与数学计算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实际购物的过程中练习找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如在超市买东西时,学生可以帮妈妈计算购物所消费的金额及要找回的零钱等,也可以帮父母统计实际生活中的消费金额。在边计算、边娱乐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提升了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还培养了在生活中自主计算的实践意识和能力。
        (四)编制数学口诀,帮助学生加快计算速度
        若想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加快学生的计算速度,教师可通过编制数学口诀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计算规则,从而明确更多的计算技巧。在小学阶段,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数学运算是重点知识内容之一,教师可以编制口诀帮学生记忆。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列举相关的例子,引导学生利用更多口诀技巧学会快速列式子计算,进行诸多习题的训练。这样一来,学生在以后遇到三位数甚至更多位数的乘除法时都能从容计算,因为他们早就已经学会把握口诀中的要点,发现数学计算的奥妙所在,他们也必然会豁然开朗。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提高,愿意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意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课后也会自觉练习,鉴别教师口诀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计算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同时也会得出准确的答案。若教师持续性地引导学生训练并学习,那么在最后的检测环节也会发现学生的解题速度有所提升,准确率也更高,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参与到数学运算教学活动中,在计算的过程中不仅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计算能力,更加产生了对数学学科的自我认同感与自豪感。学生由怕数学,躲数学逐渐发展成期待数学、爱数学、研究数学的积极学习心态。长此以往将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为日后数学教学工作的落实奠定坚实基础。
        (五)合理布置作业,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若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并在生活中不断地思考,产生更多的问题,加强对于生活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并在生活中有效应用数学知识,通过有效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体现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将理论用于实践,发挥其应用价值。
        要求教师合理地布置作业,并不是要求教师为学生布置海量的数学训练习题,而是要将巩固学生计算能力作为教学目的,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使之掌握更为丰富的计算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授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后,就可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可以在班级内抽取几名学生,然后询问他们的出行时间、出行方式,而后再对他们最近一段时间的出行方式进行对比,给出相应的比较报告。在报告比对完成后,应引导学生明确这几名学生出行过程中时间、速度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出行过程中易受哪些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迟到的现象。这样的作业布置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并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作为案例,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加深印象,并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在分析时间、速度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时,将会把数学知识计算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计算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方式,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以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效率。
        参考文献
        [1]?郑慕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才智,2018(36):142.
        [2]?杨英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78.
        [3]?梁海红.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78(4):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