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封全胜
[导读] 数学科目是整个高中阶段最考验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科目
        封全胜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十六中学 344100
        摘要:数学科目是整个高中阶段最考验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科目,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会遇到瓶颈期,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时,教师就应该发挥作用,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而帮助学生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本文将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希望对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解题能力;培养
        引言:数学是整个高中阶段中较为重要的科目,学生的基础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看重难度较大的题目,而是要帮助学生不断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从而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这样一来,在解题时学生的效率就会很高。由于解题能力是高中生在学习数学时必备的数学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有所进步。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面临高考,所以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目的之首肯定是应对高考,但与此同时,数学教学不能只注重考试成绩,还应该关注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应对高考
        俗话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高考是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十分重视高考。数学在高考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一门可以在学生之间拉开差距的考试科目,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解题能力时,他们就能够加快解题速度,从而在考试中留出更多的时间用来检查,这样一来,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可以保持稳定。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利用数学思维,学生能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而且这种思维在生活中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数学思维包括多变性和全面性。一方面,学生在面对一道题时,不仅要知道这种题型如何求解,而且要掌握多种解题思路,并利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这样一来,当学生在面临一种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可以转换思维,获得新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在解题时,学生不能认为该题的答案只有一个,而是要认真思考,通过不同的角度,考虑会不会出现多解。这样一来,在生活中,学生处理问题时就会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从而周全地解决问题。
        因此,数学思维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思维逻辑,能够让人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从容不迫,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还是非常必要的。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集
        在当前阶段,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巨大影响,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十分看重高考。尤其在高中阶段,教师总是提醒学生高考的重要性,这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学习压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教师要继续努力,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而且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在课后主动复习,以此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会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错题。可能很多学生在第一次使用错题集时会有些不适应,但是这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错题集的优点,从而让学生意识到错题集的重要性。在制作错题集时,教师可以进行指导,例如用黑色的笔记题目,用红色的笔记录自己的错误,蓝色的笔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在之后进行复习时,就能够清晰、快速地看到自己之前犯错的地方,然后加深印象,避免在下次考试时出现同类错误。学生也要定期进行复习巩固,通过翻阅错题集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集合的基本运算》时,如果有学生对并集和交集的符号以及概念混淆不清,那么教师就可以让他将自己的错误记录在错题集上,并通过频繁地翻阅,掌握知识。
(二)让学生接触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
        数学中不可能只有简单的题目,数学考试中虽然以基础知识为主,但是也还是有一些题目会在难度上有所提升。如果学生对难题没有任何了解,那么在考试时就会不知所措。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适当地接触难题,让学生对难题有一定的认知,从而让学生在面对考试中的难题时,保持不慌张的心态。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一些难题进行改编,让学生试着探究答案,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例如,在教学《对数函数》时,许多学生对对数的基本知识都有所了解,这时,教师要适当地引入一些难题,让学生感受到对数函数的难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进行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三)采用多种授课形式
        数学教学不能只利用一种教学形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改变教学方案,让学生对数学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例如,在教学《概率》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件让学生了解概率的基本算法,从而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高中数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时进行积极探索,找到最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时间,并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解题技巧,这样一来,在面对高考时,学生就可以从容不迫,耐心解题,考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1]周素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19(37):43-44.

[2]张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15):91-92.

[3]王瑞丁.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0):135.

[4]谢清梅.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9):101+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