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宋承淦
[导读]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宋承淦
        沙县夏茂第一中心小学,  福建 三明  365052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 重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德育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促使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心理特征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合理性科学性的教学方法,促进德育教育的开展,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
        伴随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持续深化,学科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小学数学学科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视德育教育理念的渗透,使学生实现知识和素质的共同提高。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小数数学的 德育教育现状,并提出德育教育理念渗透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小学数学综合教学水平的提高。
        1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让小学生身心获得健康、协调发展。很多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对数学学习的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上数学课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普遍不感兴趣,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弱,处在一个非常被动和消极的学习状态之中。如果数学教师能够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在感受数学知识魅力的同时,对学习也有更加清楚的认识,思想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知道学习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好,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就会更强,心态会变得更加乐观向上,学习态度也从之前的“要我 学”转变为“我要学”,主观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被充分调动起来。
        1.2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德育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等各个方面 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 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见缝插针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活 动中,让理论能有效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举 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 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 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集体意识 和合作精神,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有效的提升。
        2、我国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现状
        2.1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传统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教学的灵活性,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学内容只能局限在基本的教材中,同时教学场地也只能限制在小小的教室内进行,严重打击了小学生天生所具有的个性,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德育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2.2缺乏对教学过程的重视
        现今的教育模式依旧逃不出应试教育的牢笼,分数依旧是衡量学生好坏和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教师认为分数是对一段学习阶段效果的真实放映,因此教师就忽略了学生平时的表现,轻视教学过程,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个性化得不到有效发 挥,制约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3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较低
        尽管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要的对象,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依旧拥有课堂主导权,学生主体地位难以凸显,导致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不高,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相关的教学设计并未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效果自然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3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3.1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在新课改逐步实施的过程中,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也不断应运而生,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相对于书本上抽象的、枯燥的知识点,教学情境可以将知识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小学数学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能力创建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这个教学情境将正确的价值观和正能量渗透进去,让学生能 够对德育教育进行感受和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例如,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关于数学家的介绍,比如祖冲之,数学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祖冲之的生平经历给学 生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家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的精神,也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丰硕学术成果的来之不易。比如利用多媒体将祖冲之当时计算圆周率的艰苦环境展现出来,以此熏陶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净化,从而培养学生 正确的学习观。
        3.2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当前教育领域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得到强化训练。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的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将 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在课前准备好 砂石、剪刀、胶带、硬纸板等工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利用这些工具尝试着将圆锥体积 的计算方式探索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小组合作情况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顺利探索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还能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因此,数学教师要积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3.3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发挥良好的榜样作用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他们道德素质的提升有着深刻的影响。这是因为小学生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比较弱,对于是非黑白缺少明确的判断,所以经常会不经思考和辨别就去模仿教师的行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多看书,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不能一味斥责学生、批评学生,一味地斥责和批评并不能让学生积极改正自己的错误,反而还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要恩威并施,既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要帮助学生积极改正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同身受,长此以往,学生在日常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也会学会去感激他人、包容他人, 能够和同伴友好和睦相处。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发挥良好的榜样作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 生,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水平。  
        结语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维方式具有直观影响,教师在教学环节中重视德育教育理念的渗透,能够引导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及道德价值理念,实现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提升数学学科综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晓萍.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158.
        [2]吴洪权,万文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途径与策略[J].考试周刊,2017(72):139.
        [3]杨聪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J].中华少年,2017(13):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