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培养主体意识策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韦星安
[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班级管理培养主体意识策略的重要意义和有效运用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究
        韦星安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广西 桂林545106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班级管理培养主体意识策略的重要意义和有效运用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究,从而挖掘学生主体意识,为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形成重要的助推力。
        关键词:班级管理 主体意识 策略 运用
        前言
        新课程的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课堂教学方法,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课堂中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1]。班级管理培养主体意识策略强调,在班级管理以多途径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成长阶段的表现欲及兴趣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表现能力。由此,利用班级管理培养主体意识策略与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课堂教学要求的统一性和相关性,将班级管理培养主体意识策略与地理课堂教学有效融合运用,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从而培养学生参与地理课堂学习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班级管理培养主体意识策略的运用意义
(一)实现学生主体学习需要
        我国新课改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及传统角色,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使学生要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2]。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要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通过将班级管理培养主体意识策略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作用,在主体意识的培养上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主体学习的需要。
(二)深化学生参与主体意识
        教育实践活动表明,在班级管理中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管理技能的舞台,能够更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班级管理培养主体意识策略强调实施全员参与制,每位学生都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结合地理教学课堂运用全员参与管理模式,能够深化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意识。
(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本)在课程结构中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贯穿在地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通过引入班级管理学生主体意识策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共同学习目标,组织全体同学开展小组讨论学习。这样的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管理及学习中。
二.班级管理培养主体意识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运用班级管理培养主体意识策略创新课前备课方式
        在地理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借鉴班级管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策略,课前以面谈或问卷调查形式走进学生,了解现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关注点,从掌握的学生兴趣信息和教学形式结合地理知识开展讲解,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增添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合理容量”课堂教学中,通过调查可发现学生对于辩论式的学习方式感兴趣,由此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在教学设计上加入辩论赛式教学方式。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成功吸引到课堂中,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运用班级管理培养主体意识策略创新合作学习制度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管理学生主体意识策略中的小组管理制度作为教育教学理念,创新合作学习制度,采用小组-组长互帮互助管理制度,帮助学生更好的明确小组学习目标,开展学习交流讨论。例如,在对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进行教学时,就可运用小组-组长互帮互助学习制度开展学习。表1为其中几个小组学习讨论片段示例。
        表1小组学习讨论片段
学习方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目标: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PPT展示农业区位选择相关事例图片,结合农业地理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提问生活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观看事例图片及案例,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按小组学习制度展开成员讨论探究,由组长再进行归纳总结。    观看事例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按小组学习制度,提升学生讨论探究能力。
学习目标: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    在PPT上展示水稻生长的相关案例,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农业景观资源。同时提问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    学生针对教师引出的地理案例,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按小组学习制度展开成员讨论探究,由组长再进行归纳总结。    引入新的讨论内容,学习了解我国的水稻案例,典型的农业景观,激发学生讨论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讨论探究能力。

        通过以上“小组-组长”合作学习方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讨论学习的状态,课堂氛围轻松而有序。学生通过主体参与到讨论学习中,是在自我参与并探究的状态下学习,能够更好的用自己的思维把握知识点并迁移知识点至生活中的地理。
(二)运用班级管理培养主体意识策略创新教学评价制度
        班级管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策略强调在班级中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评价机制,让学生自己管理,教师把握好自身的参与度,让学生发挥特长,留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在地理课堂教学后的评价中,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管理学生主体意识策略中的评价制度作为反思教学效果的依据,创新教学评价制度。
        例如,在2019年柳州市第一中学教学展示活动中,高一年级二类班级班主任兼地理教师蒙老师采用了学生参与制定评价管理反馈制度,在教学效果评价中采用了学生参与制定,教师辅助指导的评价方法(见表二)。


课后    个人学习成果
学习收获及不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培养主体意识策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深化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体意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亦需不断创新,提高策略的运用水平,使班级管理培养主体意识策略更好的服务于地理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