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经济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史莉莉
[导读]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在升格转型过程中,往往存在名称改变了
        史莉莉
        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在升格转型过程中,往往存在名称改变了,但内涵、机制、体制转换却相对滞后的现象。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如此,未能实现由中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向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因此,分析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典型性问题,探索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新机制,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效率,十分必要。
        关键词:新经济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引言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高职院校必须紧跟经济发展形势,加快消费领域、流通领域、新兴领域专业建设,深化综合改革,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走积极培育协调发展的健康发展之路,走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特色发展之路,走深化改革破解难题的创新发展之路,走谋求合作借力发展的开放办学之路。
        1.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
        1.1稳定的专业性
        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了解他们应具备的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首先就是培养学生稳定的专业性,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就业为方向培养适应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稳定、全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培养并发展基本知识与职业技能的科学素养的关键,坚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是适应新经济常态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应坚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一定程度地将专业知识转换成专业技能,从而不断完善职业核心素养,职业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由此可知,高职院校应坚持稳定的专业性这一基本特征,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2适应时代的创新性
        新经济常态是指人类经济发展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波浪式前进的成果,可知未来经济与时代发展具备很多不确定因素,故此,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坚持适应时代的创新性这一基本特征,大学生核心素养主要由道德素养、人文艺术素养、知识技能素养、媒介信息素养、身心健康素养、学习素养、社会素养、就业创新素养等部分组成,创新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创新素养适用于社会各行各业,是现代人所要求具备的素养,国家也大力提倡万众创新,为让高职院校提高就业竞争力,在人才市场脱颖而出,应在具备稳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与社会要求进行创新,不断创新充分适应时代发展,坚持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2.浅析新经济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2.1高等职业教育应主动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某种意义上讲,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改革关系到高等院校生死存亡,高职院校面临的新常态是生源日渐萎缩,招生形势日趋严峻,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培养质量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师资队伍亟须转型发展。面对新常态,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内涵建设,稳定生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实施促进大众消费工程为切入点,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新兴领域专业发展,以适应新常态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深化综合改革,创新内部管理方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加大名师建设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学校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实现产学研融合发展,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吸纳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实现产业、行业、企业三要素的高度融入。


        2.2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应以学生的技能培养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它的职业性和行为性,要求学校的管理者要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离不开企业和社会的参与、支持,建立开放式的、以就业为导向、企业参与的学生管理模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需要。
        2.3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
        (1)第一,研究大学生的特点,准确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各种合理需要;第二,以学生的本性为出发点,对大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引导学生;第三,以大学生的个性为工作切入点,使其共性合格,个性张扬;第四,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第五,角色多样化,做大学生的师长、朋友等,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第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指导、管理和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营造氛围。
        (2)法治理念下的学生管理工作。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问题与挑战。学生法治意识的日益增强、法治观念的不断深入,都促使高职院校重新审视自己在这种深刻变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用法治理念和法律思维来认真对待学生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及问题。在公众维权意识日益增长,高校后勤管理逐步趋于社会化,办公规模逐渐增长,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以往高职院校中所存在的“人治”的状态急需改变,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的原则来进行。
        (3)突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理念。学生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成员,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共同协商和对话的方式主动参与学校有关事务的管理过程,从而实现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有效协调高职院校管理决策中的民主与效率,切实保护大学生的自身利益。它是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也是促使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权力分配相对平衡的一个契机。
        2.4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应以“全面发展”为核心,可分为文化性、自主性与社会性等基本内涵,文化基础是学生培养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根基与灵魂,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故此,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我国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以培养并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语文教育是承载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教师应引导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冲击与侵蚀,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认知需求筛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教学,运用语文教学让学生培养人格修养,提升思想境界。
        例如,高校教师可给学生讲授《论语》知识,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也能以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道德精髓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道德素养。众所周知,学生培养并发展核心素养必须要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如何引导学生注重人格修养,高校语文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并学习《论语》中有关修养的论述,如: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些言论都是对人格修养的精辟描述,能够引导学生健全并加强人格发展,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拥有乐观积极的品质。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高职院校必须紧跟经济发展形势,加快消费领域、流通领域、新兴领域专业建设,深化综合改革,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走积极培育协调发展的健康发展之路,走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特色发展之路,走深化改革破解难题的创新发展之路,走谋求合作借力发展的开放办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昌兵.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2018-03-18.-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