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满
东莞市企石镇教育管理中心
摘要:学校工作,德育为先。随着中央8号文的逐渐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深入人心,并且逐渐发挥出其在学校工作中的领先与核心重要。农村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从思想观念、队伍建设、制度保障、活动策划、德育特色和质量检验等加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全面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
关键词:德育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农村小学
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化育品德,以素质提高素质,这才是德育的康庄大道。德育是“根”的教育,应该始终把它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它不但是原则问题,方向问题,更是战略性问题。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得好与不好,关系到学校办学的成功与失败。然而德育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项意识形态的工程,做好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以思想为先导,加强德育教育
思想决定行动,态度决定质量。我们始终认为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学校就将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推手去开展工作。如何开展,如何形成共识,如何形成工作的合力是件说易难成的事。首先是做好顶层设计,小学生是道德发展的启蒙期,从小加强学生良好品德的教育,形成良好的品格,走好人生第一步。第二,校内进行正面宣传和学习。组织行政班子、中层干部座谈会,学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案的内容,要求人人都谈学习感想,谈工作设想,弄懂创建的基本内容,认识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的重要性,然后组织班主任队伍学习方案的细则,并要求人人都要发言,并订好班主任工作计划,让大家有清晰思路,明白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工作不是纸上谈兵,是要用行动来践行的。全校教师学习创建方案的精神实质,请中层干部和优秀班主任作辅导报告,现身谈体会,现身表决心,实行递进式学习,以点带面的培训,全校教师对建设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认同的。第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做好家校联动工作。学校利用校园网、家校通、宣传栏,向广大家长朋友宣传创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积极意义,宣传道德至上的重要性,引导家长“育人先育德,育人先育品”的思想,思想素质比任何都重要的思想,争取家长及社会团体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二、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为顺利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人是一切工作的核心,事情办得好不好,关键在人,效果明显与否,关键在工作的执行者。学校校大人多,单凭德育组的几位同志是难以把工作做好的,主要还是要发动广大教师的智慧,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而培训是提升德育队伍整体素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首先,以培训促队伍成长。本学期,学校从有限的经费中拿出十多万元,对教师进行形形式式的培训。如:全体教师实行公需课程培训;全体体育教师进行业务水平提升培训;教导主任赴江浙跟岗学习;英语骨干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培训;心理教师A证培训;全校教师英特尔高级培训;班主任教师全员培训等,通过各类培训,教师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理念也得到了一定更新。第二,班主任专业技能大比拼,德育工作抓得好不好,关键还是靠班主任队伍的工作落实是否到位。学校为了办好班主任技能大赛,学校邀请市专家拟出班主任技能大赛的方案,进行技能大比拼,通过笔试,案例分析,编写学案,理论答辩等环节,班主任对自身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通过比赛,涌现了一大批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优秀的班主任,为日后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第三,开展青苗计划。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学生是学校最基层的一分子,是工作主体,而学生干部更是自我完善、自我管理的主力军。
学期第一周,学校就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从“思想、业务、评价、监督”等多方面为突破口,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通过对学生干部实施全程培训,让他们真正成了学校管理的小主人。
三、完善学校德育制度建设,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保驾护航。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世上是没有非常完善的制度,各种制度都应该是有时代性。制度应该是为工作更好落实护航的。本学期,学校制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关配套方案,如:《后勤管理制度》、《学校安全工作应急指引制度》、《教师读书制度》、《教师书写总结规定》等,有效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同时在落实好制度过程中,学校非常注重工作细节和工作实效性。如:学校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师一学期工作情况,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又不想教师为应付学校检查,在网上下载一篇总结报告上交学校,同时又能体现出书法特色学校特点和优势。为此,学校要求全校教师手写体,要从三方面写好个人总结:一是内容必须要手写体,体现教师书写基本功;二是每个学期拟定一个新专题,举办经验分享会,纳入学校先进教师评价指标。三、字数不低于1800字,总结报告内容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忌流水帐,最好有主题,最好能围绕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内容来写。通过实践,教师书写上来的报告非常真实,内容详尽,有观点有见地的报告很多。教师通过这次规定,今后就更重视书写的训练了。字体毕竟是教师教学基本技能之一,教师写好一手字是能影响教育教学的。另外,本学期学校还尝试了备课制度改革,将传统备课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取两者优点,实施了“1+1>2”的备课模式,有效提高备课水平,提高课堂效率,实现了高效课堂。
四、加强德育课程与学科融合,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办学校就是办氛围,就是想方设法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和教风,好的学生是从良好的风气中熏陶出来的。加强德育课程与学科有机融合,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注重落实各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工作。除德育主课程《道德与法治》学科外,数理与科学、人文与审美、体育与健康等学科,均需落实相关的德育要求。课前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和体锻等行为习惯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渗透文明礼仪和社会美德教育。课后总结中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渗透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同时学校活动也是营造好风气的载体,如十二月,学校将它定为总结月,将十二月作为每条线一学期工作的归纳。因此,这个月份活动比较多,共有十二项。如:法制安全教育专题;社会实践专题;校运会专题;英语优质课专题;电脑小组才艺展示;书法义卖活动;庆元旦文艺演出;春联书写活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验收等,各科分组分班去落实,有专人负责,有专人参与,有工作侧重点。虽然,一个月内活动比较多,但教师们和学生们并不觉得累,并且还能让这些有兴趣爱好,有专长的师生得到能力展现,达到全面发展的效果。
育人先育德,育人先育品,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途径和载体,要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贯穿融入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努力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形成积极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学校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广东省健康促进示范学校、东莞市文明单位、东莞市德育示范学校、东莞市科技标兵学校、东莞市文明标兵单位、东莞市文明校园,东莞市首批品牌学校培育对象,一项项荣誉,是对学校的肯定,学校德育品牌申报镇德育“一校一品”成果,同时也把经验推广到镇各中小学学校,取得良好的育人实效。
主要参考文献:
1、江月孙、赵敏:《学校管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马立:《全国模范班主任教育思想和管理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