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卢迪西
[导读] 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卢迪西
        南宁东师双语学校
        【摘要】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学校教育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温床。班主任教育工作为培养德才兼具的学生起到很大的作用,其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是让学生将正确的观念、行为、制度内化到自身的教育,班主任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助力者。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时代的发展使得社会对各类型人才有了更多的渴求。小学阶段是培养人的基础性阶段,也是学生相对可塑性较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并形成的学生素养,为学生接下来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社会选择人才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可能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未来融入、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与方法。学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与不确定性,班主任的教育与引导,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班主任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助力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对待事物的判断,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此就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角度加以阐述。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原则
        1.引导原则
        在班主任工作中,必然要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或人际交往问题,或课业学习问题。面对学生的问题,老师首先要明白,学生无完人,建立大局观,明白教育是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循序渐进的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在实施引导的过程中,抓住根本性问题进行处理,不要被现象牵着鼻子走,引导学生形成做事之前考虑后果的思维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学生面对问题进行错误的判断。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作为引导者,首先要洞察全局,找出问题最本质的,最关键的所在,才能有意义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判断。
        我所带班级就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班上一位同学出于避免班级被扣分的目的,在大课间做操之前,私自返回宿舍拿红领巾(学校要求大课间佩戴红领巾,我校为寄宿制学校),最后因迟到,我班被扣分。我将这名学生叫到办公室,让他说说为什么迟到。在他的观念中,为了班级不被扣分,去宿舍拿红领巾是正确的行为,他甚至对其他同学的不理解感到奇怪和委屈。我对这件事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引导,首先提出他这样做的结果是很糟糕的,以后要考虑后果来做事,然后引导他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他没有提前准备好红领巾造成的,这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后应该提前做准备,才能避免扣分。最后,让他谈一谈今后应该怎么做,该生理解了提前准备的重要性的同时,也不再对同学们的指责难以理解了。
        2.尊重原则
        弗洛姆说过,尊重生命、尊重他人,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同理,学生获得应有的尊重,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如果轻视了尊重,德育教育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面对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尊重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德育过程中,讲究德育方法,重视学生心理,学会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亦是德育教育者应该思考和学习的。


        六年级学生心思比较敏感,特别是现在的学生早熟,叛逆期的提前来临更是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六年级(1)班就有一名同学,性格极为叛逆,这让很多科任老师头疼,他的成绩很不理想,上课不听课,下课也经常闹事,成为了班里很多同学批评的对象。作为班主任,我对这名同学有一定的了解,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做起事情来比较较真,虽然成绩不佳,但是很愿意为班级做贡献,下课特别喜欢组织其他同学打篮球,与家长沟通后发现,因家庭原因,他还是一个比较好面子的学生。我避开其他同学,把他单独找来沟通,就他乐于助人及喜爱运动这方面加以肯定,并表扬了他处理事情的能力,同时提出了我对他的期望,希望他帮助我管理班级。我的评价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与勇气,与此同时,我安排他做了我班的体育委员。在任职期间,他认真负责,遇到困难时会求助于我,我也会引导他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慢慢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逐渐得到了其他同学认可的同时,他也改善了自己以前的做法,这些变化使得他在作为班级干部处理问题的时候,得到了同学、老师甚至是学校领导的认可,学校特别让他加入学生会,帮助学生会的管理。在这期间,他带领同学们做好事,为班级争取了许多荣誉。在期末时,他获得了“校级优秀学生会成员”的光荣称号,我班获得了“校级优秀班级”的光荣称号。无论是尊重学生,没有就学生的问题在全班面前处理,只是单独教育,还是对学生闪光点的挖掘,在这一事例中,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收获了一个理想的结果。
        3.整体原则
        班级是一个整体,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如果只是进行个别教育,忽略了学生存在于集体中的特点,整体性得不到凸显,一个班级的团队特性就出不来,班级自然就没有了拧成一股绳的集体意识。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从整体入手,整体教育,老师从整体着眼通观全局,才能把班级的团队意识引发出来。
        有一名学生来自外国,他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对于中国的学习生活并没有完全适应,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方面,他的不善言辞,做事欠考虑使得他在班里受到排挤。作为班主任,我一方面和该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另一方面对该生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做好班里其他同学的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较为核心的工作之一。
        我首先单独找到班里性格比较随和的同学,就该生的特殊情况与他们进行了沟通,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并帮助这位同学;然后,我就“团结”这一主题进行了一次班会,让同学们感受团结对于班集体的重要性;同时,我单独找来该生谈话,在肯定他优点的同时,鼓励他学会在遇到人际交往问题时随时找我沟通,我在这个过程中教会了他如何与人相处,待人接物,并安排其他同学帮助他共同进步。一个学期下来,他不再受其他同学的排挤,甚至同学们在班集体里感受到了“家”的感觉,这是非常难得的情感体验,也是在接纳这位外国同学的过程中,学生们收获到的德育果实。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意义
        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过程,除了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基本功之外,树立正确的三观,将正确的观念、行为、制度内化到自身当中,也是教育活动需要的。这种内化,促进了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具有长远眼光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为今后向社会输送有用人才提供了充分条件,也符合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此为前提,班主任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也因此,班主任工作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建立大局观,培养新世纪优秀人才,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卢迪西,江苏人,广西教育学院2014届校本科优秀毕业生。2014年8月就职于南宁东师双语学校至今。担任过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初中七、八年级的语文教学。担任了4.5年班主任工作。曾多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2018年获得高新区优秀班主任称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