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李丽莎
[导读] 古代社会倡导知行合一,注重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李丽莎
        昆明市五华区红云小学,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古代社会倡导知行合一,注重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愚公移山、铁杵磨针等故事均为传统文化的精髓。相应地,优秀传统文化还涵盖了较多的先进事迹,如“岳飞刺字”、“天下为公”等均为德育素材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生德育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德育;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近年来,小学教学改革深入实施,传统的优秀文化已经成为了德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何树立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出懂礼、守礼、知礼的学生,就成为了小学教育关注的焦点。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小学教师要善于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小就养成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品德修养,让他们能够增强社会阅历,更健康的成长。
         1 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意义
        首先,部分负面信息会误导小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学生的思想意识,像网络玄幻主义、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学生受到这些负面思想的影响后,难免产生认知偏差,盲目追求玄幻剧中的生活,产生自私自利的想法,对民族传统文化中提倡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缺乏正确认知,不利于形成崇高的品德。其次,小学生年龄小,难免遇到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后产生退缩心理,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所倡导的顽强意志。再次,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加强小学教育工作,必须着重培养小学生崇高的品德,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端正小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培养小学生的爱国精神与顽强的意志力,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塑造学生的传统美德,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教师必须重视促进思想品德教育和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德育中积极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充分开发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并认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
         2 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内容
        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内容,其对于小学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极大帮助。(1)礼仪文化,从古至今,我国就是礼仪之邦,特别注重礼仪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构建出了完善的道德规范、礼仪细则,几千年来我国古代虽然经历了多个王朝的更替,但是不管经济、政治如何改变,礼仪文化一直是人们的高度思想表现。在新时期下,将礼仪文化引入小学德育教育中,可以引导小学生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优秀学生,并且还可以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得到极大提升,这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有很大帮助。(2)爱国主义情怀,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情怀是最重要的内容,从古至今,有无数爱国人士通过他们的情怀来表现自己的爱国思想,如屈原、白居易、陆游、文天祥,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形象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指引,使得学生可以树立良好的爱国情感。(3)人生哲理,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还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人生哲理,如“吾日三省吾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可以说是做人的准则,将这些内容引入到小学德育教育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更是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为人处世,满足了学生综合发展需求。
         3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
         3.1 丰富德育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单纯的理论教学并不能有效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渗透。为了促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渗透入小学德育教育中发挥更加良好的效用,小学德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如制定学生定期的阅读计划,增加小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机会,然后组织小学生开展传统文化优秀作品朗诵比赛,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同时引进竞争机制,激励孩子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教师也可以在全校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主题的展览活动,如以“谦虚好学”为主题的自制图画比赛、以“尊敬父母”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此外,教师也可以拓展更丰富的小学实践活动模式,如以“礼貌”为主题的辩论会等,多样化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小学德育的教学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促使更多的师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相应的节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如在清明节带领学生去给革命烈士扫墓;结合端午节开展庆祝活动,同时对端午节的由来进行描述,重点阐述屈原的爱国情感,使小学生能够在特定的节日气氛中更加深刻地了解“爱国”的含义。
         3.2充分挖掘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
        为了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素材是保障,因此小学德育教师可以增加在日常教学中传统文化素材的挖掘和应用。首先在课本内容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即在教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内容时,也要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如在讲解谦让的课本内容时可以以孔融让梨的故事开头,既可以增加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小学德育教师在德育教学的教学方式上也要进行适当创新,由于我国传统的文字是文言文,大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由文言文记载的,因此德育教师也可以选择优秀的文言文著作融入德育教学中来,但是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及知识储备能力,优秀文言文的选择一定要尽量浅显易懂,如《三字经》、《弟子规》等,既可以丰富小学生业余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量,也可以提升德育教学效果。当然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课堂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也可以运用一定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枯燥单纯的文字转换为三维立体的动态图画,使复杂的传统文化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其次要注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如教学内容后,将小学生的关注点拓展到对整个社会的关爱,通过在课堂中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爱好和平、心存善念。
         3.3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周学习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团,通过社会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价值。例如教师可以成立绘画社、舞蹈社、合唱社以及武术社等社团,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的设置,让学生在活动的开展中不断的优化自身的素质能力。例如基于“孝道”为主体编制舞蹈、绘画比赛;基于“爱国”为主题开展合唱以及武术比赛等,进而让学生在比赛中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的优化自身的品德素质,进而提升其整体的道德水平。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德育素质能力,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构建,加强对学生的熏陶,进而让学生在实际中发现美德、感受美德、宣扬美德,不断的优化完善自身的素质能力,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通过传统的节日活动组织开展各种节庆活动,进而加强对学生德育品质的渗透与宣传。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清明节学生开展“英雄扫墓”活动,让学生走进抗日烈士陵园的,了解各种英雄事迹,进而不断深化自身的爱国情怀;在中秋节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做月饼给家长,感谢家长的养育之恩,进而强化孝道;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内在品质,优化自身的道德能力。
         4 结语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核心时期,同时也是塑造德育修养的重要阶段。在推进素质教学改革的形势下,教师需注重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根据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来组织渗透教学。针对以往德育教学存在的不足,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的成因,坚持创新,不断丰富德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素材应用的意识,将其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一步凸显德育渗透的意义,提高学生整体的素质修养,以便促进他们更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璐.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渗透进小学德育教学[A].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2.
        [2]明莉.谈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实践反思[J].中学周刊,2018(35):8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