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设施使用与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井红卫
[导读] 体育设施具备公共服务特性,在城镇化改造的过程中,每个新旧居民均有正常使用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权利
        井红卫
        (九江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省九江市 332005)
        摘要:体育设施具备公共服务特性,在城镇化改造的过程中,每个新旧居民均有正常使用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权利。因此,在制定体育基础设施的管理政策及其功能时,应考虑到所有限制,以及部分人群使用这些设施的困难。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认识到使用城市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的困难。通过对1159名受访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改革建议。对限制使用体育设施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厘清城镇居民体育活动受到限制的原因,为我国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参与;体育基础设施;健康生活方式;体育公共服务

        引言
        日常生活质量是评估生活质量的标准之一,尤其是对业余时间的管理与消费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偏爱的生活方式[1]。随着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各种科学学科的代表越来越关注与体育等同的空闲、时间问题。从社会角度考虑的余暇体育分配时间由几个因素决定:首先是社会的文化水平,其高度影响着创造有价值的形式的条件,娱乐,文化,机构的组织和安排,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闲暇时间和消极的态度朝向原始形式[2]。其次是文化、体育技能、营养等因素,即通过确定空闲时间预算的通信条件以及商业、服务、文化和娱乐中心的网络[3]。影响人们空闲时间的其他因素是环境因素,包括:人口集中程度、居民的职业多样性、条件物质、社会文化组织的活动、足够数量的场所等等。当代文明的趋势特别肯定了健康。它被认为是对每个人和整个社会都很重要的价值。健康与体育锻炼绝对相关。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多数年轻人并没有足够的余暇时间去参与体育锻炼。然而,体育锻炼是维持身体生理机能并降低慢性病风险的方法。不幸的是,我们目前的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仍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4]。
        研究发现,定期参与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对保持健康体型,减少慢性病等方面具有帮助[5]。并能够促进良好的心理健康。然而人们在进行常规体育锻炼时会遇到各种个人和环境障碍。最常见的原因是没有采取更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例如:运动时间不足,运动不便,缺乏运动动力,缺乏运动兴趣,对运动感到厌倦,对自己的运动能力缺乏信心(自我效能低下),害怕受伤或患有最近受伤,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例如设定,监控,朝着个人目标前进或奖励朝着个人目标前进的能力);缺乏家人和朋友的鼓励,支持或陪伴;缺乏运动场所等等[6]。如表1所示。



2研究方法
        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认识到限制城镇居民访问体育设施的困难。该研究在网球爱好者(480名受访者),游泳爱好者(360名受访者)和健身爱好者(319名受访者)中进行。此外,调查对象分为两类人群,分别为:一组进行竞技运动的人和一组从未作为专业训练的人。
        问卷分为两个部分,问卷的第一部分关注社会人口统计变量,例如年龄和受教育程度。问卷的第二部分与城镇的体育设施严格相关,并涉及其可用性和质量评估。受访者的意见基于他们自己的经验,因此是可靠的。这项调查是专门针对使用运动和休闲设施的人们,以征询他们对使用设施方面存在的任何困难的意见。
3研究结果
        发给调查对象的调查表包括一些困难建议,这些困难可能会限制他们使用体育设施的可用性。在评估业余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提供的体育设施时,两组接受者都获得了相似的结果。就位置的度量,分布形状的描述和分布形状的描述所测试的变量的分布彼此没有差异,这通过均值和方差相等性的测试得到了证实,尽管概率值相对较低,但是经验分布至少在某些响应范围内类似于均匀分布,对于该分布,获得适当值的概率是相等的。获得的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对城镇体育设施的可用性满意度较为平均,对体育设施的可用性的这种平均满意度会大大削弱城镇居民的体育活动。在进一步的分析过程中,研究限制运动设施可用性的障碍的重要性,最终将表明居民体育活动受到限制的原因。
        就从居住地的距离来评估体育设施的可用性而言,两组受访者的意见均值相似。两组中正在研究的变量的分布形状都显示出左偏的趋势,因此表明满意度较低。获得的结果表明,体育设施与居住地之间的距离可能会构成便利性,这限制了城市居民开展体育活动的可能性。
        受访者对交通障碍的回答并没有明确定义他们的满意度,两组的平均值相似。
        在评估体育设施用于竞技体育目的的评估中,服务接受者在两组受访者中均表现出平均满意度。但是,对所研究变量的分布形状的描述的分析表明,职业运动员没有考虑对评估的设施进行特别调整以适应竞技运动,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城镇体育设施提供了类似的设施由业余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进行的体育活动的机会。
        就对体育设施提供的附加服务的评估而言,两组被调查者均表示满意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均值之间存在差异。可以说,两个研究小组以相同的方式感知这个问题的可能性相当小。但是,由于偏斜迹象,概率分布有所不同,因为在专业运动员中,大量的低评分明显更高。这证明被调查者在他们使用的运动设施中观察到部分缺乏偏好的活动。
4结论
        显而易见的是,持续的体育锻炼有助于维持人体的身体机能,改善精神健康,并且最重要的是降低了患慢性病的风险[7]。鉴于这些益处,城镇居民期望参加体育锻炼成为常态。但是这项改革并困哪重重。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困难?这些意见分为业余和竞技体育从业者,体育设施的吸引力,使用它们的可能性。
        本项研究对于非运动者爱好者的调查中发现,他们参与运动的障碍较多,但没有结果表明他们是由于自身原因而导致运动困难,相反,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是制约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最为重要的因素[8]。本项研究的受访者都对体育设施的配备水平,服务的可用性以及体育和娱乐活动的提供给予高度评价。受访者认为,限制使用运动设施的困难为高昂的价格以及运动设施与居住地之间的距离过大。因此,这些构成了居民开展体育活动的障碍。因此,在制定体育公共服务政策的过程中,应根据接受者对他们提供的体育和娱乐服务的使用强度,对接受者的要求,类型和性质进行适当调整和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杨杰. 扬州市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扬州大学,2018.
[2]杨西勇,薛海涛.咸阳市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式选择和路径探讨[J].才智,2018(36):242.
[3]王阳阳.中原崛起进程中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运动,2018(06):118-119+106.
[4]罗强.西安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实现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07):153-154.
[5]余洪权.“新常态”下农民工体育的发展路径——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7,32(03):79-81.
[6]王爱春.安徽省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分析——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J].宿州学院学报,2016,31(11):81-85.
[7]李道荣. 西安市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与路径选择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
[8]贾雅婕,韩雨梅.太原市城中村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证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32(01):50-56.
作者简介:井红卫(1981.02-),男,汉族,陕西蒲城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基金支持
        本项研究得到了2019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支持,项目名称:江西省城镇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式选择和路径探索研究,编号:TY19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