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艳艳
(威海市南海新区实验中学 山东 威海 264402)
摘 要:对于初中生而言,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文字繁多、内容相对枯燥的课程。故许多初中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然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初中生来说很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国家和世界。而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法,能够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
引言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文字繁多的课程,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导致该课程会比较枯燥。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填鸭式地灌输知识,更加使得该课程枯燥乏味,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采用情境教学能够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中学习、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1灵活设计导入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得到充分调动,方便教师开展新课程的教学活动。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时,往往会导入情境来吸引学生目光,有时会采用视频导入,有时是故事导入,有时是图说新闻导入,有时会联系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所采用的方法不只这些,在此不一一列举。比如,在威海市南海新区实验中学,笔者在教学部编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七课《从这里出发》时,在正式上课前,用多媒体播放幻灯片《漫漫人生路》,向学生展示自己从走入学校到走入职场以及现在对未来畅想的相关图片,在播放幻灯片的同时向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轨迹、心路历程以及成长中的心得体会。学生一边欣赏图片,一边听老师讲述自己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前所做的选择,以及对后一阶段的影响等等。然后再向学生提问: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件事?你从中有什么体会或感悟?初中毕业,你打算进行什么样的选择,对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行回答,在他们发表观点后,结合教学目标和新课内容,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笔者在教学《踏上强国之路》这一课时,通过导入视频:讲述了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在改革开放前后的明显变化。通过这个震撼人心的视频,让学生们耳目一新,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让坚持改革开放的思想深入到学生们的心中。
2巧妙设置问题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巧妙设置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但要注意的是,所设的问题要有适当的深度与质量,能够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引起不同学生的注意,激活他们的思维,能够引导他们自主思考、探究,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要设置答案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比如,教学《我的毕业季》这一课时,笔者考虑到本课是为了教育即将毕业的学生要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坚持不断学习,做好职业规划和准备,故在教学中先放一段课前制作好动画,动画内容是:小明、小李、小五快要毕业了,正在交流各自对未来的规划。小明说:“我三叔说他身边很多小学毕业的人做老板赚的钱比很多大学生多,读书无用,让我别继续学习了。”小李说:“马云也说过文凭只是收费的依据,他招聘不看学历,学历也没那么重要。”小五说:“这些只是个别现象,而且也不是只有在学校才需要学习。”以此引发大部分学生的共鸣,让他们联想到自己未来的规划。动画结束后抛出问题:你们如何评价上述观点?有学生回答:“我觉得小明说得对,读书多,不一定赚钱多,所以毕业后可以选择不学习了,直接进入社会找工作,或者随便读个技校。
”“对的,马云这么厉害,也说过文凭只是收费的依据,不要浪费钱读书了。”“不对,还是要继续学习,学到更多知识。”“知识就是财富。”大部分学生开始围绕要不要继续学习知识争论,这时笔者再讲述下自己身边的故事:科技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但是家里一些年纪大的亲戚不太会用手机里的微信、QQ等软件功能,经常需要自己教他们如何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就不会使用这些功能,也就无法感受科技带来的乐趣与便利。然后问:“你们对此有什么感悟?”有学生回答:“要坚持学习。”“对,活到老学到老。”“要积极学习新的知识。”“不是只有在学校才能学习,刚刚的小五说得对。”“可是马云学历没有那么好,不也成功了吗?”于是,笔者再稍微介绍了马云的求学过程和创业过程,并提出问题:“马云在刚刚讲的故事中有没有一直在努力学习?又是怎么学习的?”以此引发学生思考。最后提出问题:“如果你们毕业后不打算升学,那你们直接从事某个工作的话,要不要学习工作内容?”通过这样设置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考。
3设置合作活动情境
按照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当努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合作交流。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合作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故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小组内部合作讨论。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们体验合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在小组内部讨论中,教师也应注意要让每个学生都独立思考、参与讨论,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此使得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学习,将他们内在的潜能激发出来。比如:《建设法治中国》这一课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认识到政府的作用。笔者设置一连串的问题情境:发现红绿灯坏了,妈妈想开一家包子店,有人滥砍滥伐,分别该找政府的哪个部门。设置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得出最终结果。这样能让学生们初步认识到政府的作用。在之后的深入讲解时,笔者引入一则新闻:南航女大学生失联3天,其朋友报警,警方开展搜寻工作,结果该生自行打车回校后称失联原因为心情不佳外出散心,为此网友声讨该生及其室友浪费警力资源。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新闻中的报警行为应不应该?说说你的理由。”经过讨论后,基本有两种观点形成:“应该,该生当时的确是失联了,实在找不到人就应该向警察寻求帮助。”“不应该,她只是心情不好,出去走走,又没出事,报警浪费警力资源。”于是,笔者再抛出问题:“如果你们身边有人失踪了,可以找公安局吗?”大部分学生回答:“可以。”于是,又抛出问题:“如果那个学生失联不是因为心情不好外出而是遇害,那报警是浪费警力资源吗?”通过层层问题抛出,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充分认识到政府的作用,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教师在学生合作讨论时也应进行适当的指导,并客观评价学生的讨论结果。
结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十分重要,能够帮助教师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设计导入情境、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和设置合作活动情境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学习中产生的情感转化为核心素养,以此培养新时代自信中国人。
参考文献
[1] 刘亮.试析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8(11)
[2] 刘忠荣.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分析[J]. 新课程(中). 2018(07)
[3] 吴静.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探究[J]. 情感读本. 2017(27)
[4] 孙祝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J]. 情感读本. 2017(3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谭艳艳,女,汉族,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人,临沂师范学院本科,威海市南海新区南海实验中学初四道德与法治一线教师,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