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谯秀玉
[导读] 初中生物教学阶段学生的求知能力培养是关注的重点,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谯秀玉
        山师东海实验学校, 山东省德州市 251100
        摘要:初中生物教学阶段学生的求知能力培养是关注的重点,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物教学应该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本文从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出发,论述了如何做好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问题意识;措施
        引言
        李政道教授说:“学问,要学‘问’。只学答,不学‘问’,非‘学问’。”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习惯,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促进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个体处于研究未知问题的氛围之中,并可以积极思考,相应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没有问题意识就无法生成学生的思维活动.问题意识是教与学活动得以实施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启动器”,是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的催化剂.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笔者结合多个案例阐述“让问题意识落地”的路径.
        1、当前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形势
        1.1、初中生物教材权威性限制
        由于处于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求知欲较为强烈的时期,初中生物教材的权威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学生的主观判断,使得在初中学习中学生即使对教材中的某些地方存在疑问也不敢提出,很多疑问都被抛诸脑后,单纯依靠死记硬背的形式完成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不能从根本原理上透彻了解初中生物学习的知识点,初中生物学习效用不够高,学习效果很差,最终造成初中生物学习阶段学生的问题意识难以获得应有的发展。
        1.2、初中阶段学生自身表达能力影响其自身问题意识的建立
        初中生物学习阶段学生因为自身表达能力欠缺,制约了初中学生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建立,由不能正确表达个人疑问继而演变为没有疑问,问题意识思维逻辑方式变为避而不谈,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物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素质教育以初中学生作为生物课程学习的主要核心地位,缺乏对初中生物学习阶段学生问题意识逻辑思维的重视,最终导致初中生物教学质量不高,初中生物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初中生物教师在实际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未能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整体初中生物教学开展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2、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策略
        2.1、分层设问,观照不同群体学力基础
        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密切关联,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对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有充分的了解,以便为学生设计适合度更高的思考问题。学生学习呈现差异性,这是最普遍的现象,教师要有分层教学意识,观照不同群体学生的学力基础,让学生都能够获得进步和成长。在设计和投放问题时,教师不妨布设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解答,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让不同群体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生物“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一节内容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组图片信息,让学生结合相关介绍展开观察和思考:这是常见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请大家说说这些动物有哪些突出特征?根据已经掌握的生活经验,这些动物与我们人类有怎样的关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后,都能够积极观察和讨论,并很快形成了丰富的认知基础。在课堂展示阶段,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问题问答。有学生这样回答第一个问题:“软体动物身体都比较柔软,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也有学生给出分类性解答:“蜗牛是软体动物,它有外套模,还有一片外壳,而乌贼就没有外套膜,只有一片内壳。”教师对学生的个性解读给出积极评价。
        显然,学生对问题的解读存在细微的差异,体现了学生学力基础和悟性的差距。

教师让学生自由回答,这种做法本身就体现了分层意图。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回答,对同一个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教师对学生进行肯定评价,这说明教师有分层意识。
        2.2、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具备相应的学习习惯,能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敏锐的问题意识来解决历史问题。教师需要循序渐进的教导学生,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还需要展开训练,激发所有学生的思维。因为每位学生自身思考能力不同,那么就可以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来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深度来进行思考。
        2.3、增加初中生物教学实验环节
        初中生物目前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讲授法即以老师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单纯的传授基础知识以及实验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快速的掌握更多的知识。这种教学理念强调老师的指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如何学习的这个问题。在实验的教学中,通常是把学习过程设置为实例的情景,完成情境教学。在此次改革中,将确定学生为主体的地位,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学习生物学中的实际问题,有效引导学生对生物学的自我学习。在课堂中,设定对学生具有一定难度系数、挑战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动力,进行提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在实训中,对实验条件进行不断优化,帮助学生完成实验任务,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2.3、转变教学观念
        当前人们过于重视成绩,这样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功利性,不注重学生的发展。但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并且将这种理念贯彻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4、将深奥的内容化为浅显内容
        在初中生物课程开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知道生物到底讲的什么内容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是由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决定的,还有生物课程本身内容广泛等特点的原因,一些初中教师在讲解课程的过程中经常会犯一些主观意识的错误,例如教师在讲解到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时经常存在一种侥幸的心理,认为这些东西讲了学生也听不明白,考试也不会考到这些内容,在讲解的过程中对于这些内容采取填鸭式讲解法。殊不知这种方式给学生带来了多大的困扰,学生本身就对生物的结构框架和知识重点不了解,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还总讲一些深奥的问题,最终导致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为生物教师的后期授课带来麻烦。针对这一问题,启发式教学给出了很好的解决方式,即将深奥的内容简化,通过情景或者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深奥知识的核心,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学好生物。
        3、结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目前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标准不断改革完善,对初中生物教师提出的要求更加严格,也就是在实际初中生物课程教育活动进行当中,需要时刻将初中生物学习阶段学生作为教学开展的中间核心力量,不断发挥引导辅助功能作用,展开发散式问题意识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活动开展情况中,初中生物教师要引导建立初中生物学习的良性循环,尊重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效影响初中阶段学生自身问题意识能力的养成,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初中生物大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乐济明.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9(41):35-36.
        [2]张德岭.浅析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9(21):44.
        [3]毛磊.浅谈生物概念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9(13):56-57.
        [4]朱庆国.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8(33):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