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朱广秀
[导读] 小学品德学科的核心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素质、健康生活和法治意识三个模块,它们是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朱广秀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埠小学,山东 威海 264205
        摘要:小学品德学科的核心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素质、健康生活和法治意识三个模块,它们是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小学德育和法治教育要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同时在适当的引导下不断加强学生对学科内容的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丰富理论教育,真正发挥学生精神世界的实效,不断完善其价值体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策略
        一、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小学道德法治课是为增强儿童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意识而专门开设的义务教育课。本课程以2016年秋季推出的《道德与法治》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的主要教材,来源于道德与生活、道德与社会等的转型。仅从课程的名称和课本的名称,本课程是不同于过去的教学材料和单一的道德教育的形式,它更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的同时,逐渐融入一些法治教育。教育部对该课程的调整和重视,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小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视。本课程的实施对小学生了解法律法规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依法治国方针在我国的顺利实施。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强化基础教学,提升道德品质
        道德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的言行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在当前的小学德育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法治教学的内容和意义,而没有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重视自身的道德素质。这样,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道德法治理论知识,但却无法在生活中运用。针对这种情况,小学道德法治教师应加强基础教学。例如,在学习“吃饭要注意”这一内容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懂得尊老爱幼的餐桌;愿意在桌上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会文明礼让;正确洗手,学习饭前洗手的科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细菌的图片,让学生讲述看完图片后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其次,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练习餐桌礼仪。例如,就餐前小手洗干净;不应该使用手吃,吃饭的时候用筷子或勺子;餐后嘴巴擦干净;当有老人在餐桌上时,应该等待老人动筷子之后再动筷子,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形成敬老的良好品质。
        (二)借助教学情境,注重自我生成
        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时需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思维方式处于具象思维的阶段,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很多内容学生都无法做到彻底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小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在学习“我们不乱扔”这一内容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中小学守则中提倡的保持公共卫生的内容有更多的了解,初步了解不应该乱扔垃圾,树立环保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小明、小雪和小东是住在一个楼层的三个孩子,在一个周末,他们三家都进行了一次大扫除,小朋友的任务就是去扔垃圾。小明把垃圾装在垃圾袋里以后就将垃圾扔在了走廊里,小雪将垃圾装在一起后扔在了垃圾箱里,小东将所有的垃圾做好分类,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扔进了不同的垃圾箱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激烈的谈论,看看哪一位小朋友的做法最正确。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在故事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有机结合将抽象的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观感体验,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图文并茂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可爱的动物”这一内容时,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小动物的特点,学会爱护动物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动物,并谈谈自己对这种动物的认识和喜欢的原因。对于愿意交流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表扬。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熟悉并了解一些小动物的特征,使学生认识更多的小动物。
        (三)制订教学制度,培养规则意识
        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加强对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法治观念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治教育是学生难以接受的。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建设教学制度的重视程度。通过建设教学制度,学生能够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比如,上课时不能迟到,在课堂上说话之前应该先举手向老师示意,课后要按时完成作业等。其次,教师要以引导学生学会遵守制度。比如,在学习“我们有新玩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尝试跳绳的花样,使学生明白对于同一个游戏可能有很多种玩法。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想出一个新的玩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制订规则。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在制订规则的过程中培养规则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法治观念。
        (四)开展游戏教学,引导健康生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的生活很健康。在当前社会中,家长普遍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饮食,但是营养上的不节制很容易使学生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小学生的肥胖率正在逐年上升。另外,很多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很小的年纪就已经近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天性爱玩的特点在教学中融入游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在学习“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一内容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体会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作用,学习正确的用眼常识,了解不良的用眼习惯对眼睛可能造成的伤害,养成爱护眼睛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花猫近视了”的游戏,让一位学生扮演小花猫,小花猫在走路时看书,躺在床上的时候也看书,看电视、玩游戏的时候也没有节制,很快就近视了。在游戏表演中,学生认识到了哪些行为是用眼错误,为了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要杜绝这种行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完成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结语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课堂教学主体,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习性、学习动向,并准确分析,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达,实现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李桐.小学一年级教师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调查研究[D].聊城大学,2018.
        [2]李乐军.浅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J].新课程(上),20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