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张卓蓉
[导读]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人们对于小学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张卓蓉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火星小学 410001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人们对于小学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重视信息技术小学课堂教学的融合,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更主动,让学习更轻松,让课堂更高效。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课堂;教学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课堂教学实效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目前,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听课。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课堂教学效果差。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更加轻松。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小学教师也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要合理把握“度”与“量”
        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师要合理把握好“度”与“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来选择合适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要使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不要整堂课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要为了应用而应用。
        (三)要注重实际教学效果
        虽然现在的小学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教师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也能积极参与。但是总感觉学生和老师好像在参与一场表演,教师在卖力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表面上好像是积极参与其中,但是深入观察就会发现,学生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学习体验,没有真正的学会知识,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培养。所以,这样的课堂教学实效性是很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堂实效出发。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真正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让教师能够轻松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有利于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受到我国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小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讲述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与自主性提升,遇到问题时学生倾向于寻求教师的帮助,而不愿意开动脑筋自主解决问题,这对学生长远发展是不利的,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围绕着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与探究,从而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培养。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学科涉及许多抽象化的知识内容,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以往“灌输式”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理解抽象化知识,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文字、声音、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出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形象,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有利于保障学生课后复习效果
        课后复习是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但是许多学生在课后复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复习效果并不理想,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下载教师分享的PPT课件,并通过观看课件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再向教师请教,从而很好地保障了课后复习效果。
        三、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策略
        (一)制作适合的多媒体课件或微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呆板单一的课堂教学不会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的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视频或者影像资料,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充满好奇,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之中,通过生动、形象的直观演示和具有画面感的影像资料,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进行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仅仅依靠教师的教授,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知识欲望,影响学习的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好奇心,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教师就要从学生兴趣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来。在进行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出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情绪,从而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四、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但是对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注意几点事项,具体如下:
        (一)利用信息技术攻克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之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忽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难点知识,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向学生进行详细而全面的讲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保证教学课件制作质量
        教学课件是信息技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对于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影响较大,而对教学课件的制作要充分考虑课程进度与教学重难点,使教学课件制作质量更高,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结语:
        在教育体制改革深入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并将其融入小学课堂教学中,充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提供重要保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钱士舜.例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思维培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24):2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