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摘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学生不能返校学习,疫情期间,突如其来的教学模式变化给高校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全新体验。当下,伴随着在线教学的逐步深入开展与常态化,也引发了教师对后疫情时期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度思考,本文对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进行探索,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2020年春季学期,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学生不能按时返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高校的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明确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已上线的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的意义
线上教学在疫情发展期间对教学发展起到重大的推进作用,疫情过后,各高校将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对线上教学的推进发展会进入一个全新化模式。将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即混合式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模式由单向式、被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互动式、个性化的灵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由表层性动机向深层性动机发展,有被动式的接受教学内容到主动式的探索知识的过程转变,使学生由机械记忆型学习到理解型、理论与实践结合型转变。这种转变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提升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为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1.加强师资培训
自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00C)在我国出现以来,各高校逐步开展了M00C建设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师资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引导教师投身于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高校应多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信息化教学、新型教材开发、科研创新等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因此,建设一支信息技术素养能力强大的教学团队是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的重要因素。同时师资培训还要考虑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培训既要有通用型的培训,也要有针对具体专业的分类培训。现在有些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的不是很好,教学设计靠个人教学经验来进行设计,这种情况就需要通过培训来进行纠正。
2.教学模式具体实施形式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中,一般我们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即传统混合式教学,传统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网络在线学习和面授教学的接合,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翻转课堂”。教师提前布置学习任务,提供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协作的方式去进行学习。学生学习后,教师在面授时通过提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广度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第二种类型即混合同步教学,混合同步教学指在线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如视频会议、云课堂)等直播方式同步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的教学方式。对于疫情刚结束,无法返校的学生仍然可以采用这种线上教学的模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三种类型即混合在线教学。混合在线教学是同步在线教学和异步在线教学的混合。也就是教师在线上给同学们进行学习内容的讲解、提问、答疑等;另外学生在线下异步的时间去查阅学习资料、提前预习、课后进行测试练习等。
通过三种类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首先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可以随时参与学习,增强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更好进行教学监督与评估,“线上”学习老师可以实时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展,对其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有着很好的了解,有利于形成阶段性的教学评估。最后师生会有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可以使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充分展开互动交流,大大弥补课堂交流有限的不足。
3.课程资源建设
根据以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分析与设计,我们不难看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是能能否完成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学生能够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完成课前任务、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等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实施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M00C、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大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不断涌现,但是现有的教学资源的普遍适用性不强,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学习深度上无法精准的对应各个学校的教学目标。因此,从教学实际出发,我们应以自身的教学需求整合现有的课程资源,结合专业特点,自行开发符合自己学生实际需求的课程资源。这样的课程资源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习起来将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4.技术支持与教学保障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离不开在线教学平台,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的平台可以应用,如超星尔雅平台(学习通)、中国大学MOO、腾讯课堂、职教云课堂、钉钉等。这些平台大多数都支持多终端,比如电脑、平板、手机等。学校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平台。而且可以通过组织织各种学生培训、老师培训,或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采用什么平台去开展在线教学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定的教学保障。因此,学校应专门成立教学质量保障组,全面负责在线教育质量保障工作,制定在线教学督促工作方案,建立质控体系和在线听课制度,确保在线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应及时听取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过程及时作出调整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评价体系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我们从学习评价和课程评价两个方面就行考量。学习评价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涵盖学习诊断、学习反馈、学习激励、学习导向等功能。教师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时,线上通过课程资源库中微课、课件、视频等学习资料辅助学生学习,通过讨论、提问、头脑风暴等互动环节增强学生积极性,还有课后测验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线下根据平台输出的学情分析,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个性化的指导学生学习。
课程评价主要还是基于数据进行量化评价,这里的数据不仅要来源于课程学习的人数、课程资源的浏览量、讨论发帖数、线上考核成绩、学生反馈等,更应该考虑到线上考试的合理性、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度、技术融合度、同行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评价结果分析转变考核方式,根据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与教学效果,及时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和反馈,形成各种不同的过程性评价标准。教师在评价中反思总结,学生在考核中深度学习,这样便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学、监督、考核、评价体系。
总结:
我们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去使用在线平台,不是单纯的去建设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也不是去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而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在线教学是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相信在国家、高校、社会的协同努力下,在线教学必将不断克服困难融入日常教学,推动教学改革。希望在未来,我们都能够更好地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去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黄璐,于红,谷君.翻转课堂与传统面授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6(9):167-170
[2]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5-20.
[3]程 丽丽.“互联网 +教育”打造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新途径 [J].ffl闲教育信息化,2016(4).
[4]陈春梅.互联网时代高校师生关系探讨:以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为例[J].教育探索,2016(6):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