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绮丽
从化区雅居乐小学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为了不断提高小学教育工作水平,要尊重学生,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信心,从而才利于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合理制定更加完善的教育方法,从而通过加强师爱与责任认识,不断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育;师爱;德育;分析
引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要给予学生师爱,要为学生发展提供有效指导。通过严谨治学,不断提高施教能力,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在进行教学实践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要重视结合课堂教学课堂,从而才利于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能力。本文结合具体教育工作开展,有效的探索了几点教学心得,希望分析能够不断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一、严谨治学,认真施教
针对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教师必须始终以高要求约束自己,在进行知识的分享传授的同时,力求自身能够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和素质水平。要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文化能力与知识水平,为学生能够更好拓宽视野,培育一名高素质且有积极向上品质的人才。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除了在教育综合水平上过关以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能够深入每一位学生群体之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况,分析其语言、态度的喜好所在,再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工作。对教师而言,为了更好给予学生最佳的教学成效,除了优质的教学内容以外,作为教师本身也要有持续追求事业的精神。为了更好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放下所谓教师、长辈的身段,积极与小学生打成一片,力求成为小学生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工作,并且了解到当下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予以有针对性地优化和调整,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在进行施教过程,要重视结合德育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这样不仅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也能够加强学生德育品质,从而通过严谨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水平。
二、尊重学生,培养信心
教师要了解学生,同时也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在教学基础上要重视构建高效课堂,要与学生树立平等关系,教师与 学生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要培养学生信心,要保持学生童真的心,这样不仅利于提高教育水平,也能够为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尊重学生要从个各方面进行,要提高教育认识,从而才利于制定更加完善的教育方式。
心和自信心都相对较为薄弱,如果教师没有对其有正确的教育与疏导工作,容易在这一阶段导致学生的心理建设不足,甚至打击其学习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从长远意义上来看难以有效帮助教育工作的推进。尤其是教师需要积极关怀、照顾到班级中的后进生,由于这群学生时常会被忽视,如果教师还没有对其特别的关注,挖掘其积极向上的闪光点,将难以有效帮助其激发学习热情,陷入恶性循环。对小学生而言,教师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批评和斥责,而是要多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表扬。例如,尽管一位学生在学习成绩上不足,但其有乐于助人的积极品质,教师要在这一点上给予学生表扬。当小学生出现错误和问题的时候,教师切忌直接予以批评,而是要帮助学生引导、发现自己的不足所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帮助其提升能力。教师要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要始终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摆在教育的核心要义,要听取、了解到学生的意见,以积极主动地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使得学生能够看到学习中的希望,在潜移默化间建立自己对学习的态度,形成可持续化的良性学习循环流程。
三、严格要求,一视同仁
对小学教师而言,如果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低,每天的课程也是以得过且过的态度,往往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要以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严格并不是指代教师恐吓、惩罚学生,而是通过高要求、高标准,约束并引导学生学习。对教师而言,严格与爱并非直接冲突。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的特点,针对学习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要反复推进,用以帮助学生提升对其印象以及记忆程度。平日的课程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积极主动的态势组织学习。作为教师,需要保证对待每一位学生都一视同仁。
作为人民教育的工作者,切忌因为某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甚至是私人关系对某一个学生所偏袒。一旦出现过分偏爱某一位学生的情况,会造成其他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对其学习工作乃至身心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作为学校也要积极主动地帮助教师摒弃传统错误、刻板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更好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针对学生的评价工作也要出于统一方法、统一原则。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不知不觉之中帮助师生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同时对教学工作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了切实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还需要做好分类教学的工作。根据不同能力、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教学、疏导工作,分门别类的教学方式也能够驱动学生认清自己的不足与问题,在学习上能够做到更有针对性,力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成效。
四、重视差异,坚持不懈
对小学生而言,其刚刚踏入正式的学习机会,其潜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所以教师需要以期待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成长,更好挖掘属于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所在。尽管每一位学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同样每一位学生在音乐智力、逻辑思维、人际交往等等方面,都会有自己的长处以及优势所在。而在小学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之中,要强调学生的综合化差异发展。教育是最能够直接体现学生潜力的方式,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教师切忌将学生直接分类为优等生和差等生,而是要充分意识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有效地挖掘其能力。当下部分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过往只关注其学习成绩,存在极大的片面性。学习成绩差并没有与学生的能力不足画上等号,部分情况下是学生缺乏良好的表现机会和舞台,使得自身的能力没有充分被体现出来。而作为教师,就需要切实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差异和能力所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为其创造表现机会,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并做好针对性地引导,使得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得到了发展,教师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教师的师爱表达,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促使学生不断健康成长。
五、丰富活动,内化责任
开展丰富的日常活动利于教师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班级活动的开展,科学的为学生制定完善的活动内容,从而有计划的进行德育教育,这样不仅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也能够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水平。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应该加强指导与监督能力,可以将活动内容与生活联系,要重视构建和谐的活动氛围,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以全面培养学生集体意识,通过内化责任精神,从而促使班级文明建设工作有效开展。在日常的班级活动设计过程之中,教师也要从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出发,使得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践内容中,潜移默化间提升自己的文化思想道德水平。例如,“人物精神学习”是非常有效的小学课堂活动之一,教师能够以身边或历史的故事所出发,具体介绍某一位人物,让学生对人物身上优秀的品质与精神加以学习,驱动学生感知到来自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可贵内容,包括学习需要脚踏实地,平日需要尊老爱幼等可贵品质。在这样的德育教学的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能够学习一定历史、语文的内容,真正意义上落实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成长为综合性的人才,为其日后的学习工作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在有效的开展小学教育工作过程,要重视培养学生德育素养,要科学的制定更加完善的德育教学内容,以此才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作为教师,要重视加强自身专业能力,要用师爱点亮学生的心灯,通过加强自身责任意识,从而与学生一路同行,进一步为学生日后发展指明方向。希望通过实践分析,能够全面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白有宏.提高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的几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89.
[2]吴文芳.浅析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J].新课程研究,2019(25):25-26.
[3]王有康.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的研究[J].求知导刊,2019(38):68-69.
[4]谭东梅.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