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慧
山东省烟台市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264000
摘 要: 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不断发生,并且越来越成为影响中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因此,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势在必行。
关键词:校园欺凌;中小学;对策
一、校园欺凌的含义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失等的事件,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实施的暴力和多人实施的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发生在校园周围或人少僻静处,甚至是明目张胆的在校园公共区域进行欺凌。
二、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校园欺凌不是一日形成的,也不是某一原因造成的,而是长期累积并受多种原因影响而形成的。本文将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等方面分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1.社会关注不足
近年来,随着校园欺凌的不断发生,社会各界也逐渐关注此事。虽然在相关学术方面做了大量调查,在实践中并没有做出有效的措施。我国有关校园欺凌问题的法律条例也不够完善,据了解我国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主要有《治安处罚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保护法》,以上法律缺乏针对性,我国未出台有关未成年校园欺凌问题的专门法律法规。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暴力游戏的频繁出现,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崇尚暴力。
2.学校管理不当
许多学校与教师缺乏对校园欺凌的关注,对校园欺凌问题认识不足。即使对校园欺凌有所关注也多为事后关注,并未做到未雨绸缪,事先强调。很多学校没有建立相关的管理体系,未设置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负责人与举报电话,这样易造成欺凌事件发生时学生无处寻求帮助的现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出现体罚学生或者辱骂学生的现象,学生通过模仿教师行为对同学进行殴打或辱骂,这种现象多出现在小学阶段,教师对学生的挖苦、嫌弃、讽刺会给学生带来自卑、自暴自弃等心理,这会增加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概率。
3.家庭教育的缺失
当代社会,家长对孩子都十分宠溺,甚至有的家长会包容孩子的错误与缺点,这样就使得一些学生的道德认知出现偏差。这是发生校园欺凌事件的根源。多数家长都会为孩子的发展提前做好计划与打算,一些事情无需学生亲自处理,这种现象会造成儿童处理问题的能力下降、自我保护能力减弱,所以当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时他们不懂得如何处理。再次,许多家庭一味的追求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加之学校也重成绩轻素质,这进一步增加了校园欺凌发生的概率。
4.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未成年时期的学生,社会认知和道德情感正处于发展期,尤其是小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出现欺凌现象不知如何解决。
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他们渴望与成年人一样,用成年人的方式解决问题,他们通常不会寻求家长或者教师的帮助而是选择私下处理。但他们缺乏成年人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不能正确的处理欺凌问题,这也造成了校园欺凌问题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其次,学生学习、读书、实践能力较弱,缺乏法律素质等错误的观念也会导致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三、校园欺凌解决对策
1.加强立法,出台相关政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应加强立法,出台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法律法规。我国对校园欺凌虽有大量研究,但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国家可以通过已有的理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制止校园欺凌的发生。
2.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维持和谐社会秩序
学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学校的发展会影响社会发展。因此,发动社会各界共同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环境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学校周围环境,要减少学校周围小摊小贩、无业青年的出现,尽量减少中小学学生与学习生活无关的社会人员的接触。
3.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学校要做好学生管理,提前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建立监督与举报机制,确立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负责人员,奖励举报者并保护好举报者的隐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要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的开展,使学生在课上能真正的学到有关的道德知识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让学生懂得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包容他人。同时,要学好相关法律知识,在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时能够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安全。
4.增加亲子交流,拉近心理距离
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父母,更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不能一味的忙工作,要拿出时间多与孩子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心理上得到信任。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要换位思考,剖析孩子的犯错原因。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永远是坚强的后盾,这样才能让孩子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的寻求父母的帮助、采纳父母的建议,从而减少了反社会行为的发生。父母还可以带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勇气,比如,参加夏令营活动、演讲活动等。
5.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树立正确道德观念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青少年保护法》等法律条例、参加实践活动等方式学习,在发生危难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增强法律意识,强化法律素质。其次,学生在上下学时应结伴而行,放学按时回家,不在外逗留,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学生在结交朋友时,应选择道德品质优秀的同学,要懂得“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道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冷静不冲动,这可有效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学生还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感悟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符合道德标准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能够用正确的道德标准来评价校园欺凌,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
以上对策能够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朝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虽然校园欺凌不可能彻底消除,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的制止。对抗校园欺凌不仅是学校或是家庭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黄成荣.穗港澳三地青少年欺凌行为比较与社群福祉观辅导应对[J].青年探索,2010,(6).
[2]杨立新.校园欺凌的侵权责任研究[J].福建论坛,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