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任务分层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高春华
[导读]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 20世纪80年代末作为一种明确的教学理论
          高春华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初级中学
          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天山路10号  264006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 20世纪80年代末作为一种明确的教学理论,引入我国。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整个班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通常由教师提出问题,以具体的任务形式布置给学生,通过教师地讲解或操作实践,学生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这种任务驱动下的合作学习,如果任务单一,很难把握和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出现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中间部分的学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习惯于满足现状,导致不管哪一类学生都很难从学习中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教学质量难以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任务布置的时候,多动脑筋,围绕一个目的,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小组成员分别完成,然后互相交流,通过合作,大家共同提高。
    恰当的合作任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合作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任务中。学生们的操作水平不一,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解决这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任务进行分层设计,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小组合作学习在这种情况的课堂中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当然,这里并不是指把学生简单的分成三六九等,硬性的分派不同的任务,这样往往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可以适当的转变一下形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设计多个不同程度的任务,以不同的分值用悬赏的形式发布出去。基础任务要求各小组学生必须掌握,属课堂必学内容;提高任务并不要求各小组学生全部掌握,而是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来挑选并接受它,最后综合一下,达到一定的分值就可以通过。这样一来,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挑战分值高难度大的任务,积累高分,体会到超越众人的成就感,从而更进一步的激发起学习兴趣;而一般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完成适合自己难度的任务,不至于对学习失去信心,并激发他们追赶高分段学生的动力,努力学习,向更高难度的任务挑战。
          例如:在进行第二章第四节图像合成的学习时,我给学生们设计了分层任务是这样的:
          基础任务一:对老师提供的半成品进行修改
复制背景图层,删除原背景图层。(2分)
图层2和图层3的位置互换。(2分)
创建一个新图层,并改名为“文字层”。 (2分)
对图层3进行隐藏。(2分)
对图层2进行锁定。(2分)
每个小任务2分,要求小组同学通过合作探究,都要达到10分。


基础任务二:对人物的衣服区域进行操作
用魔棒工具、橡皮工具、放大镜来清除选中区域的布料。(5分)
要求小组同学通过合作探究,都要达到5分。
基础任务三:利用所学知识,感受图像合成的魅力。
将布料拖入人物图片中,给人物换一件合适的衣服。(5分)
提高任务四:
要求小组同学通过合作探究,都要达到5分。
能设置多个布料层,能给人物换两套以上的衣服。(5分)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冲刺一下提高任务,不做要求。
本节课如果得分在20分为过关,得分25分为小高手。
                  为了提高课堂实效性,有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提示,有的知识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者教材提供的方法自己尝试操作,小组内合作探究,最终完成作品的制作。
                  小组合作学习在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
                  1.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始终要起指导作用,同时,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应特别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相互理解的气氛。当学生认为教师是他们可信赖的朋友,师生为了达到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时,学生便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2小组合作规则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强调要让基础好的学生辅导基础差的学生实现共同提高,而不是小组中个别成绩好的学生包揽了整个小组或小组中绝大部分工作,而一些基础不好的同学无所事事,形成依赖心理,不去思考,不动手,成为学习的“小懒汉”。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时间可以合作。我在课堂中是这样要求学生的,在布置完操作任务后的5到10分钟(根据任务的多少和难度大小),是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独立完成任务,对自己解决不了的任务,留待后面,小组同学一起讨论来解决。
         当然合理的分组、有效的课堂引导,也是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的做到合作、互助的基础,加上合理的分层任务,才能让学生们共同提高,完成学习目标,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