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红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马山街道中心幼儿园 3120085
【摘要】 防疫实情下我们如何将户外防疫游戏与疫情下日常生活的关联置于大伙的视野中以及我们将如何对幼儿园户外游戏有更完整的理解呢?在现阶段疫情下户外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价值相比它在成人生活中的价值。显得更加重要。然后赫勒的理论也在提醒我们,“不要将户外游戏看做某种孤立的活动去夸大它的价值,更不要在幼儿中安排一两段游戏时间,就解决了问题。”在现阶段的疫情影响下,我们幼儿园和老师们要将防疫户外游戏孕育成繁盛的儿童文化。
【关键词】疫情; 防疫;户外游戏;创新;幼儿需求
疫情下幼儿们又要在宽广的幼儿园里聚集。头上是静止的无限的天空,繁华的色彩在身躯间奔腾喧哗。在喧闹的童话世界里,孩子们幻化跳跃地聚会着。他们用沙子和土盖起一座座城堡,用繁花来装饰头冠。他们 把枯叶在水池里编成船队。微笑着把她们漂浮到深远的“海上”。孩子在自己的世界做着游戏……(泰戈尔,1990)在“疫情”的大背景下,我们设计、组织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预防疫情”系列活动真正紧随时事潮流,让教育借力发力。
一、因”情”制定改造户外环境
根据我园的有利条件(由小学改造,场地宽广。)生均面积大,内外有三个具规模的操场,教育楼周围,有草地、泥地、沙地、碎石地、塑胶地等等多种类型的场地。在疫情期间可以更好的发挥户外场地对户外游戏的支持作用,拓展幼儿园体育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在疫情间幼儿的运动状态,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游戏的环境和材料。
(一)疫情下环境变化的依据
我们分析疫情和户外场地的情况,通过了解幼儿的运动需求,以此为户外场地改进的依据,从而制定出系统、科学、特色鲜明和有针对性的方案。
1、分析疫情下户外场地的现状
我们在疫情这个特殊的时期,在设计户外游戏材料要用观察记录表和各区域运动状态的记录表,通过记录了解各区域及活动材料受幼儿欢迎的程度。发现游戏区域中幼儿运动状态不佳,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添加或更新材料。例如:疫情期间”慧玩丛林’发现有扎堆现象,于是要添加竹梯、木梯、轮胎、呼啦圈、梅花桩等等材料。扩大幼儿间的距离,供幼儿自由组合,创造不同的玩法。他们架起木梯尝试从不同面爬上高大的建材······让他们大胆地尝试一些有难度的技能动作,这样一来,户外游戏变得新颖和挑战性,幼儿们对游戏不亦乐乎。
2、疫情情况下充分了解幼儿的运动需求。
基于“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在疫情的重压下我们对全班幼儿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提问“新冠小怪兽来了你觉得自己最喜欢哪些运动呢?原因是什么?”对幼儿进行访谈,以新冠病毒为契机了解幼儿的运动经验和兴趣需要。比如,幼儿提到现在自己最喜欢骑自行车,有的说“骑上车可以很快帮助别人送药品和口罩”,有的说“骑着车可以到各个地方去玩,不会沾染病毒,像旅游一样”,有的说“可以冲上冲下,打新冠病毒很刺激”,还有的说“就像大人开车一样,一路上可以做好多好事”……通过幼儿的描述,我们就能知道幼儿喜好,从而为疫情下户外游戏环境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例如《打败疫情小怪兽》我们在刚刚的纸球追打怪兽中,你们换需要什么?有的幼儿说需要更多类型的球。(苦连子、红果果、扁柏果·····)有的说我们需要轮胎和桩,可以绕来绕去的跑。幼儿说我们需要滑滑梯,可以上上下下和绕来绕去·····通过调查幼儿在不同的情况下都喜欢游戏性和趣味性强的简单户外运动。他们有许许多多的创意玩法,他们还喜欢滚爬摸打十八般武艺统统上演。只要有适合的场地和材料,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潜力都会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疫情下合理投放材料及用具
户外游戏本身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我们投放的材料需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和疫情实情需要,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身体素质水平和疫情认知水平上获得能力的提升。
1、疫情状况下投放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我们参照户外游戏核心经验,从疫情实情和幼儿的兴趣及发展需要出发,设计了很多大型固定器械。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器械的作用,我们在最初设计时就考虑到玩法的多样性和难度的多层级性,以求适用于多个层次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例如,我们在“空气中的小病毒”立体攀爬平台的每个面设计不同的攀爬方式,难度各异,还投放了梯子等辅助材料,这样,能力较弱的幼儿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顺利登顶。除了固定器械,我们还投放了各种类型的可移动器械。这类器械的投放首先要做到数量充足、品种多样,以供不同兴趣、能力的幼儿选用。
2、疫情下合理存放材料,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疫情下合理开展自主游戏对材料使用的方便性、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我们过于强调材料存放秩序,把同类材料全部收纳、摆放在一起,固定在某一块场地上使用,人为地阻碍了幼儿与材料的有效互动,导致很多材料利用率太低。在发现问题后,我们基于灵活、方便、有序的原则,对防疫材料存放方式进行了调整。
二、疫情实况下有效支持户外运动的开展
(一)疫情下保障运动的自主性
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把活动的自主权还给幼儿,特别在疫情影响下,这种自主游戏是全方位、贯穿整个活动的。我们每个班的活动室都张贴着一张户外运动区域图,每日幼儿入园后,他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户外器材拿好前往自己想去的活动区域,也可以事先通过简单的相互交流今天想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
(二)疫情下老师陪同式的户外游戏
疫情下在全班户外运动中,每个户外活动区的指导老师是相对固定的,这样带区老师更加熟悉自己负责的活动区,对区内防疫材料的属性、使用方法、幼儿对防疫知识和动作的安全有很好的了解,能作出准确的预判,及时发现并作出回馈,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让每个幼儿佩戴各色的病毒小标志,以方便指导老师及时有效地与之互动、给与支持。不同认知阶段的幼儿小病毒标志颜色不同,便于老师统计区内不同认知段幼儿地人数和提升效果。
总而言之,疫情下户外游戏与游戏之外的生活会形成复杂的生态链接关系,户外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疫情下的户外游戏能实现怎样的社会价值,需要我们观察它并落在这种特殊时期的文化土壤里。疫情之下的儿童户外游戏,不论在价值层面还是知识经验层面,只有与现阶段防疫日常生活连接起来,其他防疫教育活动互生互补,才会形成现阶段疫情文化与儿童文化的活水循环。
参考文献:
1、《立人》2015年第二期《把儿童当儿童》
2、黄进,《幼儿教育》2019年第四期《游戏与日常生活》
3、张丹,北京教育:《数学课程目标从双基到四基,从两能到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