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调查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 潘东艳
[导读] 作为教材文本学习的延伸,课外阅读是学生阅读能力和课外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
        潘东艳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古寨瑶族乡中心小学
        摘要:作为教材文本学习的延伸,课外阅读是学生阅读能力和课外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加强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要求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其中,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但是,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未成年人阅读率明显下降,阅读量达不到要求。本文在农村中年级小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兴趣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一线农村教育人员提供一些可参考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书是人类精神的食粮,阅读是心灵的旅行。古语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说的就是读书能开阔一个人的视野。李克强总理曾提出“养成全民阅读好习惯”,强调在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精神生活的富足。可见阅读的重要意义。小学阶段,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自我意识,是培养一个人培养良好阅读兴趣,实现终身学习的关键时期。而课外阅读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关键和重要保证。为了推动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对农村中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农村中年级小学课外阅读兴趣的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查明现阶段下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处理问题的新思路,笔者选取了执教县区的几所农村学校,抽调中年级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笔者所执教的县区师资力量薄弱,经济发展靠后,对调查新课改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现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1、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图一: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针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从图一所显示的数据来看,大部分(41.7%)的学生非常喜欢阅读,23.5%的学生比较喜欢阅读,而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在20%左右。相比较而言,这是虽然算不上十分好,但也可以算是让人较为欣慰。同时这个数据和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保持一致:约有79%的小学生认为阅读特别重要,而认为阅读并不重要的学生仅占10%左右,由此可见,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一定的影响。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部分(77.6%)学生更喜欢传统纸质读物,例如书籍报刊,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普及,也有相当一部分(21.2%)学生表示更愿意进行网络阅读,不可否认,信息高速发展给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便利,学生可以随时上网,快速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机

        从上表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三、四年级小学生普遍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增长自己的见识,但是也有6.33%的学生将仅仅是将课外阅读当做任务来完成,有17.86%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能够提髙自己的成绩,22.08%的学生觉得课外阅读能够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还有1.27%的学生觉得课外阅读就是为了休闲娱乐。从这个结果来看,虽然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是比较正面积极地,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的阅读动机存在问题,把课外阅读当作为一项“任务”被迫去完成,可想而知学生在阅读中会抱着一种怎样的心情。这种阅读动机不可能使其保持长期阅读的习惯,当然,还有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抱有一种功利的态度,这些都是有问题的。
        3、小学生的阅读方式
         表2:小学生的阅读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也就是三至四年级的阅读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默读能够提髙阅读速度,但对照上表来看,学生对阅读方式的掌握程度并不理解。能完全做到默读的学生仅占到27.33%,这与《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三、四年级学生要能够做到不指读,但是我们更多看到的数据是,还有75.44%的学生没有完全摆脱指读这根“拐杖”,更严重的是只有11.07%的同学能够做到不一字一字地读,达到略读的要求,这也进一步要求中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着力提高学生对阅读方式的掌握能力。
二、改善农村中年级小学课外阅读兴趣现状问题的方法
        1、推荐优秀读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小学三、四年级阶段,学生对于老师有一种天然的崇拜感,尚处于十分崇拜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会非常注意教师的言行举止,并试图学习。在小学学校里,你经常会发现,教师手上出现的一本新书,不出三天班上的学生几乎都在看,教师不经意提到一本书,第二天马上有学生买了带来学校。这样如果教师利用这种优势,推荐给学生书籍,很容易将学生带入阅读情景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教师给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也绝不是说将所谓的“小学生必读书目”推荐给学生就可以了。而是自己真正仔细研读后,将精彩的,适合学生阶段需要,能够同学生产生强烈思想共鸣的书籍分享给学生,并就书中一些情节随时同学生沟通,持续推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定期举办阅读交流会,针对一本大多数学生都在阅读的书籍,大家一起来分享其中的故事情节,优美段落。这样等到学生发现了新书、好书时,也会主动推荐给教师和其他同学,如此,就能够形成一个人人都爱读书的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家校沟通,提高家长认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长期而且重大的工程,在这个工程中只有家长和学校紧密配合,才能协作完成。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帮助家长提高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利用家长会、家长课堂等方式面对面同家长沟通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或者利用微信群、QQ群、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同家长就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交流沟通,避免家长对于学生课外阅读功利性的引导,要求家长在家中监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帮助孩子营造安静舒适的在家阅读环境,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
        3、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叶圣陶先生说的“语文教学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实践起来,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说得正是这个道理。从上文的调查过程,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系统的阅读方式,有些学生甚至到现在还没有放弃指读等方式,这些都影响了阅读效率,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对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精读:顾名思义就是精细地读,即逐字逐句深入阅读,反复品味。通过反复诵读、学习,来品味、体验作者的情感,感受文学的魅力;略读就是粗略地读,但是略读有一定的目的性,阅读时只需要关注重点内容,小学生的课外读物逐渐增多,如果都进行精读,势必会浪费很多时间。教师应该利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式来阅读。有的文章需要有感情朗读,有的需要默读,而有的只需要浏览。当学生能够熟练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对待不同的课外读物时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综上所述,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现阶段中年级小学生整体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情况还是相当令人欣慰的,但是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课外阅读技巧,坚持课外阅读,有些学生则达不到,时间一久,双方的差距就会非常显著。因此,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校都有必要协同努力,保证其课外阅读时间充足、阅读方式正确、课外阅读动机正确,从根本上共同推进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胥春霞.小学低年级学生有效阅读能力的培养[J].林区教学. 2016(07)
[2] 唐红英,谢欣芮.小学中段学生课外阅读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