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刘日瑶 1 刘海宏2
[导读] 微时代发展背景下,各个行业都尝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结合微时代背景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作用
        刘日瑶 1   刘海宏2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2
        
摘要:微时代发展背景下,各个行业都尝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结合微时代背景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本文主要对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微时代背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通过对我国当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微时代背景下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思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新型教育措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升级、转型,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升思想政治教学效率,为当代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树立奠定基础。
一、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一)具有丰富的教育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需要具有丰富的教育内容供学生学习和参考,微时代背景下打破传统的教科书为主的教育模式,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等在网络上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源。通过这些资源的收集一方面有利于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丰富,使学生接触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具有多元化特点,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深化和广化;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搜索,可以实现对学生视野的开拓,使学生可以结合思想政治内容提出不同的看法。
(二)促进师生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师生互动是提升教学效率,促进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为了使师生沟通和互动中能够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必须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流程等方面的优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效果一般,很多教师甚至忽视与学生间沟通的问题,影响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1]。同时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仅停留在课堂中,局限性比较强。微时代发展背景下,为师生沟通工作开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渠道,师生可以通过新媒体、互联网等随时进行沟通,对师生沟通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三)拓展思想诊治教育范围
        新媒体发展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展,从传统的线下课堂教育逐渐向线上教育模式进行转化,实现双轮驱动教育模式。互联网以及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大学生思想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不仅需要做好课堂上的教育工作,还需要充分利用网络阵地,注重对微媒体平台的拓展,使学生在浏览网络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信息分辨能力。
二、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一)网络传播内容复杂
        微时代发展模式下大学生需要通过网络查找学习资料,但是网络上的内容难以控制会导致学生学习时受到不良内容影响。微信、微博等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重要的社交手段和方式,而这些平台在内容的发布中信息有限,同时很多偏激的内容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2]。而且自媒体言论的自由性,会使网络上出现很多缺乏考证的事实,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此外,随着改革开放西方很多思想流入到国内与中华传统思想间形成碰撞,一些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也通过网络进入到校园内,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侵蚀。大学生是社会的接班人和中国梦的践行者,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这些不良思想内容的出现必然会使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受到影响。


(二)海量信息迅速传播
        微时代发展背景下海量信息迅速传播是最显著的特点,同时新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传统信息传播具有较大的差距,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必须要加强对信息传播的控制工作,力求从信息传播源头控制信息质量。但是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来看网络信息的即时性无法为教师预留不良信息控制的时间,使学生接受不良信息的可能性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形成挑战。
(三)网络传播交互影响
        微时代下信息是网络传统的主要载体,而且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源头比较复杂,自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因此很多学生习惯于利用自媒体和网络进行情绪的宣泄。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缺乏对信息监管的意识,由于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使学生与网络的交互情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被动状态,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监管也提出更大的挑战[3]。
三、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对策
(一)强化高校责任,采用分类思想处理机制
        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必须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手段,促进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因此高校在教学开展中必须要结合自身的责任,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强化,并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采取分类化处理制度,做好网络媒体信息分类工作,保证学生阅读环境的净化。此外,加强对大学生信息辨别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浏览网络信息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分辨信息,自动屏蔽一些消极的信息内容,消化和吸收积极的信息内容。通过对学生网络信息分类机制的构建,有利于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作用,提升微时代下信息的价值,为学生营造良好、净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营造良好互动平台
        从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学生们已经习惯于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互动,通过网络媒体进行思想观念和言论信息的分享和交流,同时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互动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交流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转变传统课堂教育模式。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和交流不需要面对面的沟通,能够消除尴尬、胆怯和羞涩的心理,使教师与学生可以深度的交流,更有利于师生间深度的思想沟通,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和质量。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模式能够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同时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三)明确学生定位,提升个人素质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这个时期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内容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具有直接的影响,正面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反之则会使学生形成不良的思想认知,对学生的成长和以后的发展都会形成不良影响。微时代的发展下,学生获取信息手段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课堂和教材的信息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获得更多的信息内容,这些信息包括积极的正面信息也包括消极的负面信息。如果这个阶段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不清晰,无法在信息泛滥的网络下正确区分信息内容,必然会影响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自我定位,认识到自身的责任,规划好以后的发展,对自身的人生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生活以及学习中都能够有正确的思想觉悟和较高的道德标准。
结语:
        综上所述,微时代发展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开始融入网络新媒体教育技术,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途径和手段。但是微时代下网络新媒体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其中存在很多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存在很多负面的信息内容,导致学生的思想受到影响,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消除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张义听,风海.“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用[J].现代企业,2020(3):100-101.
[2]程道光.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探索[J].决策探索,2019(24):47-48.
[3]李娜.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信仰教育的强化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58,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