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婷
广州市精翱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于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环境监测是开展环境保护的基础,人们运用化学、物理、生物、医学、信息等学科内容,研发出多种环境监测技术,监控反映环境质量的各项数据指标。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质量控制策略
引言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带动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生态系统和城市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全球气候变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压力下,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
1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环境监测一般可分为污染源监测与环境质量监测两部分,是环境治理相关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环境监测技术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工具,相关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光学、电子、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创新组合,应用相关技术可对实际环境质量数据进行监测、收集、分析等工作,可以帮助国家有关部门将环境问题现状、污染问题成因以及改善方法进行更加科学精准的评价,从而指导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当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主要集中于化学发光、色谱质谱、FTIR、LIDAR、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等领域,在实际的监测应用中主要以3S技术、光学遥感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智能监测技术等形式存在,新时期的环境监测事业正朝向环境多要素分析、大数据评价方向发展。
2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的现状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科技的稳步发展与提升,该技术的运用正变得愈发强大起来。在我国日益发展的经济环境下,环境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在现今的环境治理中运用了环境监测技术、3s监测技术以及物理化学检测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均能够帮助环境治理部门提升环境的治理质量。为了更好地促使我国环境环境质量得到提升,使环境污染等问题得到改善,环境治理工作者往往不能有一刻懈怠,然而针对我国各个领域的环境问题,工作人员却无法全面分析与捕捉到。若此时运用监测技术对各个地域的环境情况进行监测便能够提升环境治理的效率。我国目前出现的主要环境污染类型包含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各类废弃物的污染,环境治理人员通过创新性的监测方法能够有的放矢的完成环境治理任务。另外,我国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需求是较高的,为了使群众放心环境监测数据并形成维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数据在全国范围内是公开透明的。
3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
1.生物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广泛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计算机、化学等学科,在环境监测方面形成了目前普遍应用的生物大分子标记物监测技术和PCR技术。其中,生物大分子监测技术环境预警性和监测实用性较高,通过对生态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了解生态环境与生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为环境治理和修复提供生物理论基础;PCR技术监测速度和准确程度较高,应用程序便捷,操作灵敏,省时省力。生物技术是我国应急监测仪器的重点应用技术,对环境监测和保护起着巨大作用。2.3S技术,环境监测中的3S技术指GP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RS(遥感)技术的结合应用,是一种独特的综合应用技术,主要应用于环境监测中的水资源调查和水质监测与评价。3S技术可对水资源流域水文模拟、水域分布变化监测、水体沼泽分布和水体质量等监测,利用RS技术和GPS技术能够实现我国湿地资源动态变化监测,其多时相、多平台的特点可帮助监测部门及时获取湿地动态信息,同时综合GIS技术的空间分析能力对获取的数据信息实时更新,从而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监测和管理。
4质量控制策略
4.1增强对有害物质的监测与监察研究
从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来看,由有毒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的危害是巨大的,部分工业部门由于不恰当的污水排放使较多的工业废弃物以及工业有毒物质造成了环境的污染现象。例如,部分带有挥发性的污染物、醛类有机物或是烯烃类物质均对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的污染。故而,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应当对有害污染物引起足够的重视,确保有毒污染物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对引起有毒污染物排放于自然环境的源头进行监管与排查,确保能够从源头改善环境污染情况。
4.2完善物联网监测数据共享平台
目前我国物联网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的应用建设还不完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物联网技术应用平台建设不完善,没有制定统一的数据信息管理规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首先,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要制定统一的数据处理规范和管理制度,尽可能地实现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保持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信息交流通畅,尽可能地减少数据冗余的情况,对物联网在环境监测和保护的应用进行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提高环境监测和保护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群众之间的环境保护意识宣传,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环境监测和保护过程中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加快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的应用。
4.3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与执行能力,对监测技术的应用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传统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主要以人工监测的方式采集污染样本,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较低,其操作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面对全新的环境监测系统,其对新技术的应用呈现出明显的不适,无法合理应用操控监测设备,对新时期我国环境监测的效率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因此,相关部门或机构应积极提高监测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实战操作与技术培训,定期开展培训班,并严格进行技术考核,督促相关人员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有效促进监测技术、设备得到合理应用,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
4.4优化环境监测技术
我国国民经济形态的复杂性使得环境情况复杂,各地地理环境、水文形态网络参差不齐,监测环境极其恶劣,因此要想完善监测技术整合机制,人们需要集合技术研发人员、一线监测技术人员与环境治理单位的力量,将实际情况与理论技术统一结合,研发出应用性较强的监测技术。相关部门应大力构建监测技术网络与平台,将各项环境监测技术统一结合,从而优化监测手段,使得技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针对突发环境问题,着力开发应急环境监测技术是当前环境监测技术开发的重点。针对爆炸、油气泄露等突发事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应急监测技术需要具备快速监测、易于安装使用、快速分析的特点,从而对污染物质迅速取样,对事件中污染物种类、危害程度、污染范围等进行精准判断,为应急处理提供依据。针对当前我国应急监测技术存在的不足,国家应统一布局各区域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网络,帮助应急处理单位确认污染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结语
环境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为我国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了有力武器,增强了我国环境治理效果,但综合当前环境形势来看,相关部门应综合把握社会发展因素,加强对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不断完善监测手段和制度,提高监测人员对监测数据的重视度,有效保障我国环境监测质量。
参考文献
[1]阚丽萍.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4):104.
[2]熊春莲,李文洪.探讨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其质量控制方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8):71.
[3]徐彦雄.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影响因素探究[J].科技风,2019,(3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