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丹
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201306
摘要: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起点是测绘和仿制。相关的基础研究多依靠航空发动机的具体型号进行。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和基础研发的研究薄弱,并且由于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较晚,导致发动机研发的后备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发展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重要性,故而国家推出了“两机”的转向研究活动,促使基础的航空发动机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大力发展航空发动机产业的背景下,建设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产业的完备才能够加速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的建立,而体系的建立也能够促进产业的不断向前推进。因而本篇文章将主要探讨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建设内容
中国航空航天发展本身就较晚,也就导致航空发动机行业的起步较低[1]。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才经过了六十多年的时光。在这短暂的六十多年中,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众多的航空行业的研究人员潜心钻研,在航空发动机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目前已经过了人口红利的时代,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向着高精尖制造技术进行。航空发动机行业的发展和中国未来的大方向政策一致。并且从国际形式看,中国大力发展航空产业能够有效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打破西方国家对航空技术的垄断,让中国的航空发动机能够像中国高铁一样成为出口商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设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就成为重要的部分。为了能够为中国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建设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首先应当明确航空发动机研发的重要组成所面临的问题。然后再根据具体的组成部分的问题去制定标准,从而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
一、航空发动机的体系建立面临的问题
(一)前期投入不足
航空发动机行业离不开航空发动机的基础研发。基础研发部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中国前期的航空发动机行业的发展中,缺少前期投入,导致中国的航空发动机行业过于依赖国外的技术和产业,航空行业所需要的设备都需要进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因为中国在航空发动机生产的基础薄弱,另一个主要是前期的投入过高,较少有企业能够承担起昂贵的费用,并且航空发动机基础研发需要高端人才,由于第一个原因导致人才也是稀缺的。因此航空发动机研发的技术发展需要在前期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才能够不断进行。
(二)基础管理体系复杂
基础管理体系较为复杂,也会阻碍航空发动机体系的建立。在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依托于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够让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在后续的行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基础管理体系较为复杂使得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建设存在一定的障碍。
二、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建设的具体举措
(一)建立航空发动机的装配体系
在进行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建设的过程需要着重考虑航空发动机的装配问题,只有注重航空发动机的装配质量才能够完善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因此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建设应当涵盖航空发动机的装配体系[2]。在航空发动机进行装配之前,需要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为后面的航空发动机装配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升装配的效率和质量。具体而言,航空发动机在进行装配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数量庞大的技术,因此准备工作主要是指与设计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发动机设计的一切内容,对于技术难点和装配难点进行相应的总结。通过会议的形式来对相关的装配人员进行培训,从而让工作人员了解到在装配工作中应当注意的内容。通过会议进行相关的培训也能够有效调节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从而提升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动合作,提升装配的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相关管理者还学要在准备过程中对装配工人进行技能和安全的相关培训。一方面,为装配工人讲解清楚奖惩的制度,另一方面为其讲解装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在进行航空发动装配前还需要举办模拟装配过程来帮助装配工人提前了解工作的内容。这一过程就像是在考驾照前进行实地模拟考试一样,能够帮助装配工人提前熟悉装配的流程,以此来降低装配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几率,并且也能够让装配工人及时发现自己在专业上的不足,从而在真正开始装配之前进行相关的学习。
(二)建立发动机维修保障体系
建立发动机维护保障体系也是建立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3]。航空发动机是飞机最为重要的部分,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和维修水平关系到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高低。因此中国在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的同时也必将注重对航空发动机维修保障体系的建立。航空发动机在使用的期间内都需要进行定期的维修来保障其正常的使用,然而航空发动机的维修的价格也是十分高昂的。早在2004年,全球航空维修市场价值就已经超过了航空制造价值,其中航空发动机的维修份额又占到了整个航空维修市场份额的百分之四十,并且这一份额仍旧在逐年增长中。随着中国在航空技术研发的领域投入的资金和人才越来越多,航空发动机维修保障体修构建的成本将会有效降低,从而帮助中国的航空发动机的使用降低成本,促进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这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和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航空发动机不同于汽车发动机,其结构十分复杂,也因此使得航空发动机的维修保障成为一项具有难度的任务。一个航空发动机在维修的过程中需要对上万个零件进行故障排除,每一个零件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航空发动机的使用效率。航空发动机在进行维修保障的过程中需要众多的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繁琐的检查和维修作业。除了航空发动机结构复杂对维修保障工作提出高要求之外,航空发动机出现的问题种类繁杂也对相关的维修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航空发动机维修保障体系构建是为了保证航空公司的飞机能够正常运行,同时也是为了提升航空发动机的使用效率和期限。无论是发动机制造商还是航空公司都在航空发动机维修保障体系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结语
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建设需要从装配和维护两个层面考虑。只有建立完善的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才能促进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玉.航空发动机仿真标准体系浅析[J].科技视界,2018(09):130-131.
[2]李伟.基于系统工程的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建设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6(06):10-13.
[3]刘启国,代冰,于宏军,张华.关于航空发动机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讨[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0(02):9-12.
韩丹,1989年5月,女,汉族,籍贯江西靖安,本科学历,工程师职称,研究方向:商用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管理,公司: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