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坤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 宁夏银川 750006
摘要: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才能够维护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但是当下经常会出现超预算的现象,不仅会造成企业的经济利益受损,而且也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充分的了解影响到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一些因素,然后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管理控制的实际效果,从而增强建筑工程企业造价管理的水平,有效地缩减投入资金,获得更好的回报。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控制对策
在社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各大建筑企业要想得到长远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充分做好相关的成本控制工作。成本控制工作也称之为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在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工作中由于人为因素或者是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整个工程的造价出现超预算现象,直接影响到了建筑工程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相关工程单位必须要针对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具体原因进行深度研究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来加以保障。
1建筑工程进行造价超预算控制的重要性
(1)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通过工程造价预算管理,能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施工效率,同时通过工程造价预算管理可以在造价控制过程中,及时发现工程施工环节中出现的相应问题,这样也可以尽量避免工程施工中出现资金浪费的现象;(2)通过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可以提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盈利水平,将企业在工程投资中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为企业带来良性的发展;(3)通过工程作战预算控制管理,可以为企业的工程实践提供良好的方向,确保企业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发展,尽量避免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盲目建设等行为。
2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具体原因
2.1人为因素
由于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主要是通过人工来进行操作,因此在预算工作当中会受到造价预算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相关人为性误差的影响。在建筑预算工作中缺少对建筑工程必要条件以及施工现场环境因素的考虑,造成了建筑工程的实际造价预算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或者是一些工程项目当中出现局部环节的资金超出预算,或者是完全遗漏等不良现象,这种问题对整个建筑工程单位来讲,不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同时还会延误工程的施工进度,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
2.2造价预算编制因素
在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编制工作中,需要对相关的施工要素进行合理的划分,以此来做到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工作科学合理。比如,比较常见的施工要素为国家的建筑政策变动或者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变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受到施工原材料施工人员的变动以及施工外部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系列影响因素都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工作形成较大的影响,造成了工程造价出现超预算的不良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受到建筑行业内部经济活动的影响,对整个工程造价预算工作的准确度也形成了一定的干扰。
2.3在施工阶段,预算控制方法不得当,缺乏有效的控制举措
由于施工阶段周期比较长,人员众多,涉及到资源的分配,因此如果不能够采用合理的预算控制办法会造成成本的增多,尤其是随意的变动资金的使用流程,不仅会导致项目成本超出原有的预算,而且也会造成资金分配的不合理,甚至会造成资金的浪费现象。总之,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缺乏对造价预算的有效控制,造成了超预算的现象。
3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改善措施
3.1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首先,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应准备好地形测量图、标准图等资料,同时还要对工程现场的勘探调研报告进行收集。随后,要开展地质、水文环境的现场勘探与调研,并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工程经验,优选出最可行、最科学的施工方案。其次,要对当地的市场需求与趋向做出了解,并对建材预算费用以及相关的收费标准进行掌握,以此提高造价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此外,对于施工单位而言,要切实做好设计图纸与工程预算的查阅与审核。在确保建筑使用功能不改变的前提下,对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案等细节问题进行优化。一般而言,建筑材料与施工设备费用将占到工程总造价的60%~70%左右,因而预算编制人员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建筑材料和设施方面,重点就材料的种类、力学性能、价格以及设备的性能进行了解,尽可能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预算控制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而避免造价超预算等问题的发生。
3.2加强预算的审核与监督
通过对工程预算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与审核,才能有效提高工程预算的规范性、合理性,进而使得工程预算的作用得到全面的发挥。一方面,在进行工程预算审核工作时,要明确预算审核的重点,并对审核程序以及审核工作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这一过程中,要重点明确承包方、发包方的责任,同时还要明确贷款银行的职能与职责状况。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要加强对超预算、虚假预算等问题的审核,重点做好套价、取费以及建材差价、工程量等诸多方面的审核。比如,要检查施工图是否与工程量保持一致,套价是否存在错套以及漏套等问题。此外,还要对材料价格的调整状况做出检查,并检查取费标准是否与最新标准保持一致。
3.3做好全过程的预算控制
首先,由于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相对较大,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因而施工、设计期间经常存在着材料、设备费用大幅度变动的情况,因而造价预算控制过程中应深入市场,了解材料、设备费用的价格变动状况与规律,根据工程施工期间的具体需求,合理才有施工所需的各类建材与设备,并在造价预算编制过程中保留相应的价格变动空间。其次,施工过程中要加强预算管理。尤其对于施工单位而言,要专门安排造价管理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造价管控与监督,避免贪腐、谋私等问题的发生。此外,要丰富预算监督形式,采取定期抽查、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预算管控效果,避免造价超预算等问题的发生。另外,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还要加强对设计阶段、投标阶段以及施工、竣工期间的成本管控,确保各个阶段的造价得到有效的控制。
3.4做好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工作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到了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准确度,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造价预算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把控,这也是提高造价预算工作精确度的重要工作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造价超预算问题主要表现为施工原材料出现大量的浪费,为了有效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对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的控制没有达到相关的标准,进而造成了工程施工出现返工或者是设计变更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到了整个造价工作的准确度。针对这一问题,相关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施工过程中造价预算工作的重要性,有效保证每一个工程环节都达到相应的工程施工要求,防止不必要的施工量,对整个工程造价产生不良的影响,实现建筑工程单位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5要提高造价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推进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时为了避免出现超预算的现象,应该提高造价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能够严格的按照预算偏执对资金进行使用,因此造价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技能和水平,才能够使得造价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确保造价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3.6精准计算工程量
一方面,要对建筑项目的工程量进行精确的计算。具体计算期间,首先要结合工程的计算规格,对工程量进行细致的计算。计算时可以采取“自下而上、从内到外”的计算原则,在进行分部工程量的计算过程中,应当先对混凝土的工程量做出计算。同时,计算期间还要根据不同的计算项目对工程量进行分类计算,并切实做好工程量的校核。另一方面,通过校对之后,如果发现工程量计算无误,那么应当对定额项目以及计量单位进行熟悉与掌握。在允许换算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定额换算方法进行相应的换算。如果工程和定额内容不相同,并且在不能换算的情况下,就要严格根据定额去执行。另外,要加强预算人员的培训,提高预算人员的综合素养,降低造价超预算问题的发生概率。作为预算人员,首选应当掌握设计、采购、工艺以及投资控制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造价人员应当深入一线,提高资料收集的能力。
3.7要做好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
在竣工验收阶段,为了实现整个项目的顺利验收,通过验收材料的使用、建筑技术以及完成的质量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审查,及时的发现问题,从而确保顺利通过验收,保护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进行工程的结算审核时,要结合变更的相关资料、施工合同进行造价的最后审核,从而完成结算,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结论
在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控制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前提保障之一。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中,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预算编制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预算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相应的偏差,保障施工方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施水明.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与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9(21).
[2]陈敏.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策略研究[J].消费导刊,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