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框架构建 ——基于WSR系统方法论视角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6卷12期   作者:黄祖学
[导读] 基于WSR系统方法论分析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黄祖学
        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基于WSR系统方法论分析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从物理、事理、人理三个维度构建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包括成本管理对象认知体系、成本管理方法体系、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1 引言
        近年来,建设项目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亏损风险大,严重影响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项目利润空间小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建筑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为了承接任务,很多情况下只能低价中标;二是建筑材料价格、机械设备租赁价格上涨;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快速增长;成本管理水平不高等,造成项目成本居高不下。为提高项目利润,施工企业很难从建设单位获得更多收入,只能通过构建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降低项目成本。本文借鉴WSR系统方法论,分析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从物理、事理、人理三个维度构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框架,以期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构建提供一些参考。
        2  WSR系统方法论介绍[1][2]
表1:WSR系统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简称WSR系统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WSR系统方法论主要优点在于处理复杂问题时,首先对客观存在的物理对象(或规律)深入分析,再运用有效的事理的方法作用于物理对象,同时运用人理的方法激发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基于WSR系统方法论研究项目成本管理体系,首先分析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构成,即明确界定其物理层、事理层和人理层,对物理层、事理层和人理层的应然状态(或目标状态)进行描述;参照应然状态分析成本管理体系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构建(或优化)成本管理体系。
        2.2 基于WSR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构成分析
        2.2.1物理层
        物理是指项目成本的构成及其形成规律。在成本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认识项目成本构成及形成规律,分析影响成本形成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使成本管理对象尽可能全面,同时还要突出成本管理重点对象(内容)。
        2.2.2事理层
        事理是指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总和。在成本管理过程中,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要充分体现经济性,能有效提高劳力生产率和资源使用效率,增加项目经济效益。
        2.2.3人理层
        人理是指处理成本管理组织之间关系理念和方法。处理好成本管理组织之间的关系,激发各级管理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按既定的成本管控方案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3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3.1物理层存在问题
        没有充分认识成本构成及其形成规律,成本管理对象不全面[3]。一是只注重直接费管理,不注重间接费(如资金成本、税务成本)管理。二是只注重直接影响变量(量、价)管理,忽视时间变量对成本管理的影响。三是不注重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等对成本形成的影响。
        3.2事理层存在的问题
没有充分利用经济学、目标管理、系统控制等理论的方法和工具,不能有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一是没有形成成本控制指标,不能为成本测算、成本管控等提供有效依据。二是不注重项目成本策划,不注重过程中成本核算和分析,不能及时发现成本偏差和纠偏。三是没有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竞争机制与规模效应降低资源采购价格。四是没有发挥技术在施工方案优化、降低消耗量、加快施工进度方面的作用。五是没有实现成本管理信息化,不能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监督和预警。
        3.3人理层存在的问题
        管理组织不完整,没有全员参与,责权利不匹配,不能有效激发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认为成本管理只是某个部门的事,没有上升到公司意志推行成本管理。二是没有明确成本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的职责。三是公司与项目部职责分工不合理,公司以包代管,没有给予项目应有支持和帮助。四是没有对项目部成本管理进行核算与考核。
        4 基于WSR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构架构建
        基于WSR系统方法论,从物理、事理、人事三个维度构建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包括认知体系、方法体系、组织体系。
        4.1成本管理对象认知体系
        4.1.1项目成本构成分析
        全面分析项目成本构成,避免某些成本没有进入管理范围,造成成本失控。项目成本构成一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专业分包费、措施费、间接费、税金等。企业应确定统一的项目成本科目,根据成本科目对项目成本构成全面分析,比如有些项目有借款和垫资,成本分析就要充分考虑资金成本;有些项目专业分包费占比大,成本分析就要确定专业分包费为重要管理对象。
        4.1.2项目成本形成规律分析
        通过对成本形成律分析,掌握设计、采购、施工阶段项目成本控制的边界和重点。
        工程实体的材料与设备理论含量在设计阶段形成;材料设备的标准与规格在设计阶段确定,对材料设备价格影响重大。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重点就是通过设计优化减少材料设备理论含量,合理确定材料设备标准与规格。
        材料设备采购价、租赁价格、劳务单价在采购阶段形成,采购阶段成本控制重点就是通过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长期合作机制,发挥规模采购效应,降低项目资源采购价格。
        材料消耗量、人工工作量、机械台班等消耗量在施工阶段形成。消耗量一般包括理论含量和损耗量,施工阶段控制边界在于减少损耗量。施工阶段重点是通过施工方案优化,加强现场协调,充分利用工作面和时间,减少材料浪费,减少窝工,提高机械效率和使用率,降低措施费和间接费,合理缩短工期。
        4.1.3项目成本影响变量分析
     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项目成本计算变量包括量、价、时间,如人工费和材料费等于消耗量乘以价格;机械租赁费、资金成本等于价格乘以时间;管理人员工资等每月工资标准乘以时间,摊销费等每月摊销费乘以时间。成本管理过程中,往往只注重量、价两个变量管控,忽视时间变量对项目成本影响。工期延误将会增加资金成本、租赁费用、管理人员工资等成本。
        4.1.4其他项目管理工作对成本影响分析
        分析项目其他工作对项目成本影响,为全员参与成本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整个项目履约过程中,项目成本是最后确定的变量,甚至到保修期结束后才能最终锁定。成本变量或多或少受到其他工作的影响,如因质量问题返工,浪费材料、人工和时间;因安全事故停工整改,遭到罚款和赔偿;工期延误增加租赁费和资金成本等。所以要建立以成本管理为主线的目标管理体系,全员参与成本管理,质量、安全、工期、技术等相关人员要从本职工作出发,降低项目成本。如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材料消耗和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质量一次合格率、减少返工浪费;加强安全防控,杜绝安全事故;加强施工组织,合理缩短工期等。
        4.2成本管理方法体系
        4.2.1成本全过程管理
        (1)成本测算与目标
项目投标前,根据投标文件、工程量清单、项目现场、项目资源价格、成本管控指标等测算项目成本,根据测算的成本确定项目投标报价。
根据企业管理水平、工程实际情况、项目资源价格信息等测算项目标准成本。以项目履约为前提,根据项目标准成本,公司通过内部招标或协商一致,确保项目部控制的各项成本费用之和,作为项目部目标责任成本。
        (2)成本策划与计划
        通过现场策划、施工策划、商务策划、资金策划[4]充分挖掘项目开源节流潜力,制定成本管控方案,突出成本管控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并落实到具体成本计划流程中。
        (3)成本实施与核算
        坚持以收定支,通过标后预算、目标责任成本、分包采购控制价、分包合同价、分包结算价,层层把控,形成严密的成本数据链,最大限度保证人、材、机、专业分包等各项成本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根据项目成本科目归集项目成本数据,通过预算收入、目标责任成本、实际成本 “三算”对比,分析各项成本的量、价节超情况,对没有达到目标的成本项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4)成本考核与总结
        根据《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约定,对项目部各项管理目标完成情况开展竣工考核和(或)过程考核,根据审计与考核结果进行相应奖罚。同时要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对成本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形成成本管控指标。
        4.2.2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1)成本管理标准化
        通过编制项目成本管理标准,凝聚全员共识,形成共同预期,利于交流与沟通,减少内耗,降低组织内部交易成本。通过标准宣贯、执行与考核提高成本管理标准化水平,指导公司完善成本管理组织、规范目标责任成本确定、成本策划、成本管控、成本核算、成本考核、成本总结等程序,完善成本管理体系,通过体系力量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
        (2)成本管理信息化
        将项目成本管理流程固化在项目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处理成本管理流程,录入、收集、分析项目成本数据,对异常项目及时预警。通过信息化可以提高成本的管理与监管效率,逐步形成成本管控指标。
         (3)成本管控指标体系
        通过对项目成本数据收集、分析、整理、提炼成为成本管控指标,为成本测算、成本计划和成本管控提供数据依据。
        (4)分供方采购体系
        建立合格分供方库,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通过规模采购和长期战略合作,降低劳务、材料、机械设备等项目生产性资源的采购价格。将分供方分级管理,定期考核评价,根据考核结果确定等级,等级高的分供方优先选择。
        4.3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4.3.1成本管理组织架构
        构建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三个层级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成本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系统联动,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组织架构。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可以缩减管理层级,如去掉分公司层级,公司直接管理项目。
        4.3.2成本管理的责权利
        (1)职责与分工。成本管理职责首先要明确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三个层级的管理职责。其次是明确每一层级成本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分工。成本管理职责与分工落实到成本管理具体管理流程去,整合各层级智力资源和力量参与成本管理。
        公司要落实法人管项目职责,出台成本管理制度和标准,发挥规模效应、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降低项目资源采购价格,加强对项目部资源配置能力,加强对项目部指导与监督,全面提升公司对项目部的后台支持作用。项目部要做好资源采购计划,加强现场管理与协调,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合理缩短工期,提高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
        (2)权限与授权。明确成本管理重要事项审批权限,对各层级、各部门成本管理权限进行授权,落实到具体成本管理流程。
        (3)利益分配。在项目管理责任书中明确公司与项目部的利益分配,如项目部实现管理目标后,超额利润要按约定分配方案进行分配,充分激发项目部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
        4.3.3成本管理监督与考核机制
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要定期到开展项目成本分析会,对项目成本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针对成本管理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  结论
        本文基于WSR系统方法论,从物理、事理、人理三个维度构建了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框架,包括成本管理对象认知体系、成本管理方法体系、成本管理组织体系,为认识成本构成及其形成规律、优化成本管理方法,完成成本管理组织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关于成本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晶,谈飞.基于WSR的精益施工成本控制系统构建[J]建筑经济,2015(10):63-67.
        [2]高翡.基于WSR方法论的高速公路全面造价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6(10):64-66.
        [3]吴雪迪.建筑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3.
        [4]鲁贵卿.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实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黄祖学,男,生于198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硕士,经济师、工程师,现就职于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投资管理、企业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