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蒋圣针 2张莎莎
1证件号码:3723231978****0928
2证件号码:3705211983****1226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水利灌溉是农田生产的命脉,也是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的根基。灌区水利管理工作主要分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现有水利工程维护与运行工作、相关的水利监测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等几个方面。主要从灌区现有水利工程维护与运行,具体分析灌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目前灌区主要存在着人员结构不合理、水利工程项目陈旧、水利工程难以运行等问题。着重分析了灌区水利工程发展对策及主要的应对措施。希望给水利灌区工作者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灌区;水利工程;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的自然资源之一,离开水资源,粮食作物无法生长,人类无法存活。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设施,在抵御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实现水利经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不仅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压力。
1必要性和可行性
1.1必要性
一是灌区是农业水利的一部分,是农业生产的保障,其生产和使用安全是必须要求。如果干渠的分水闸的便桥出现断裂和破损,不及时维修和改造,会影响灌区的日常管理,同时也会对周边群众造成安全隐患。对灌区的相关建筑物进行维修和养护是灌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灌区安全工作的关键,保障农业生产质量的前提;二是对灌区进行日常维修和养护,是对灌区管理制度的执行。灌区排水洞、进水闸等存在损毁情况,如果不及时维修和改造,会影响灌区正常运行,从而影响灌区内农田的灌排效果。如损毁的建筑物的范围广,会影响灌区灌溉制度的顺利执行,使灌区水源利用效率降低,制约农业水利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对灌区进行维修养护后可以增强灌区水资源的利用,有利于农业生产增产,所以对灌区进行日常维修养护是十分重要的;三是对灌区进行维修与养护是对渠道进行配套设施补充的重要手段。对于灌区的维修与养护一般是分段进行,由于灌区修建年代久,资金不足,所以没有进行过彻底性的改造,只有进行彻底改造才能保证灌区在农业水利和农业生产中的效用;四是完善现代灌区管理制度的需要。对灌区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需要在对灌区进行日常维修与养护的基础上进行。农业水利工程存在问题时要及时进行维修与管理,才能保证基础设施的完整性和实用性,同时也有利于推进灌区管理制度的完善,推进灌区进行信息化管理,以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1.2可行性
对于灌区来说,一方面,对灌区进行管理,需高度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维护和管理工作。将灌区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中去,此后还需制定维护计划,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现场进行排查,经过一系列现场排查之后,还需进行科学统筹,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维护管理的可行性。另一方面,群众要积极配合,近几年,灌区周边群众已深感灌区水利工程不配套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人们强烈希望工程得到有效的维护和管理,对灌区农业水利工程实施维护和管理过程中,需提升百姓的支持度和参与度。第三,要求提高灌区管理经验,因为灌区经过多年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对农业水利灌区工程进行整改,促使相应管理人员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累积了大量的工程数据,这些数据对于灌区水利工程维护和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当前,随着施工条件的不断改善,促使灌区的施工队伍拥有了相对雄厚的施工技术,同时还能够凭借多年的建设经验,进一步为灌区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提供高水平的技术,进一步为灌区的维护奠定基础。此外,要求灌区周边道路畅通、电网等配套设施足够齐全。
针对水利灌区而言,对其进行维护,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进一步加大对管理费用的投入,能够加强维护质量的检查和监督,从而确保灌区维护质量。
2灌区水利工程维护实施方案
2.1对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策略的完善
在灌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原则和内容来开展工作。例如,在灌区工程的设计前期,需要对各个质量关口进行严格控制,提升责任制度的严谨程度,以及监理工作的科学性。另外,在工程建设之中,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俗话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确保日常工作的完善,才能为工程建设和发展提供基础条件。首先,管理人员要对工程进度进行保障。灌区水利工程信息化属于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保证工作人员的素质达到标准,才能避免工期不受到任何影响。其次,对工程投资进行管理。在投资过程中,一旦工程建设出现变动,应该在资金投入上进行明确的数量限制,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投资管理工作的稳定性。(1)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应用规程与法律法规,针对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制定合理而周密的管理与维护机制,并且进一步凸显管理与维护的层级性,构建乡镇水利站、水利管理员与设施管理员等不同管理层级相结合的管理与维护机制;(2)考虑到灌区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需要从时代性的角度加以考量,进一步推进产权制度的调整与变革,并且由乡镇行政机关牵头,与农民达成相应的管理与维护协议,对工程所有权、使用权与管理及维护权加以明确,并且就相应的责任主体加以落实;(3)以村为单位,建立合理的“一事一议”机制,并且对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与维护财政补贴机制加以明确与落实,对基层群众及社会组织进行激励,鼓励更多的群体参与到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工作当中。
2.2加快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增强维护管理工作
要加强维护管理队伍建设,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组建一支专业性强的水利工程维护管理队伍。可以进行岗位设定,在专业技术学校进行人员定岗培养;也可以聘用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维护管理工作;也可以定期、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教授,以拓宽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面,提升技术水平。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维护管理工作计划和内容,要实现日常养护工作和长远维护管理目标相结合。要树立检查、养护、维修及时,防修并重的原则,定期对水工等建筑物进行常规检查、管理,发现问题立即检修,尤其在行水期,要加强巡查工作,提升用水的安全性。针对长远目标的设定,要对渠道、建筑物、水工设施等实行分段目标和年度计划设定,并与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结合,实现专养、勤养、高养,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延长设备、工程的使用寿命,提高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益。
2.3建立健全人员培训管理体系
强化基层水利管理人员的培训是灌区走向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基层灌区的管理人员组成有如下特点: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业务知识与业务水平不高,不适应当前的水利发展。要改变目前水利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与现状,就要建立健全人员培训管理体系,完善培训机制。适当的引入专业性技术人员,充实到灌区基层一线中。近年来,招聘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了一线灌区中。但是也应看到,只有建立健全人员培训与管理体系,才能促进技术人员对于灌区一线的充实,扎实推进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灌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大部分灌区水利工程使用时间较长,加上经费不足,从而导致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这就对灌区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相关管理人员需加强对灌区水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促使水利工程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为灌区农业生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项潮泾.充分发挥现有灌区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问题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6(12):80-82.
[2]李超.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5,34(29):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