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4期   作者:李日海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李日海
        身份证号码:45080219860517****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众所周知,近年来装配式建筑成为了被大众广泛关注的一种建筑形式,这是因为,其有着极高的环保效益,同时其还益于施工单位的施工操作。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活动,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立足于施工实际,采取必要的对策,便成为了当前的一个重中之重。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引言
        建筑行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一直以来我国大力发展改革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装配式建筑因其所具有的施工质量高、生产效率高、节能环保等特点,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扶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循环经济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速度仍旧较为缓慢,同时还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及制约,对装配式建筑的长远发展不利。
        1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在当前提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建筑行业也朝着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方向发展,其中装配式建筑便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我国于2016年9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得到正式推广,并对其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起点晚、发展时间短、经验缺乏,同时面临技术与项目管理上的问题与缺陷。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整体发展上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第一,缺乏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运行机制和明确的项目实施标准体系,缺乏有序的项目管理体系和监管体系,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生产、施工、监理等主体责任范围相比传统建筑施工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目前我国的相应政策和监管体系尚未成熟,亟须改革创新。第二,施工过程中仍沿用传统手工、现场施工等原始生产方式,各个部门之间存在沟通与协调困难,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无从体现,从而会造成工作出现疏漏,进而影响项目质量与进度。第三,在项目的管理模式上,多套用基于传统手工、现场施工等原始生产方式的管理形式,主要体现在构件生产、项目施工与设计环节的脱离,因而阻碍了信息的流转,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2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
        2.1安装质量的问题
        施工实践表明,在钢筋安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项目管理工作若没能随之开展,便很有可能出现钢筋弯折、切断等问题,进而导致构件套筒与钢筋位置出现一定的偏差。若是出现偏差过大的问题,便会导致钢筋无法直接插入。在对预制墙板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则会应用到竖向钢筋进行施工,而竖向钢筋在进行定位工作时,则有着极高的精度要求。所以,在这一重要的施工环节,若是缺少必要的现场管理,很容易使浇墙模板的安装出现不规范以及模板偏位等等相关的质量问题。
        2.2缺乏健全的项目管理体系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尚处于起步阶段,短期之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员、技术、管理、工程经验等软件方面的问题,因而导致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缺乏一个成熟的执行标准与项目管理体系。特别在项目管理上,很大一部分被动发展起来的装配式建筑企业更多地依赖于传统建筑模式,同时也缺乏科学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与管理体系作为发展基础,并未在真正意义上对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与特点予以理解和发挥,仅仅只是将其简单局限于施工技术范围内。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人员还欠缺一定的专业素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在项目管理中缺乏一定的创新与学习意识。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施工进度慢、资源浪费以及工程质量低下等问题,降低项目管理效率,进而对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造成阻碍。


        3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对策
        3.1完善部件采购方式,加大集中采购力度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下,对人材机的采购一般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询价采购。各生产要素的市场供应较为充足,信息比较清晰透明,采购风险相对较小;而装配式建筑的部件生产市场还不成熟,其在建筑物中所占比重又较大,部件采购的风险明显增多。为了适应这种新型建筑生产方式,施工单位可以打破项目界限,组建企业统一的部件采购部门,合并各项目需求计划进行集中采购。采购部门应建立合格供应商目录库,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和动态调整,选择信誉好、能力强、质量高、价格低和服务优的部件生产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保障质量和加快进度,尽量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有效降低采购风险。
        3.2健全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政策体系作为基础,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全面的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法律规范体系。第一,加大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力度,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法律规范和管理制度流程的改革创新,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支撑与基础。第二,在相关法律规范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监管机构与监管体系,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化顺利进行。第三,作为监管管理部门和人员来说,需对相关建筑行业内的生产标准予以全面梳理,而且还需要对国内外先进的经验进行借鉴学习,结合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特点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规章和监管制度,为装配式建筑经济的发展争取到更多的支持与保障。
        3.3技术策划
        BIM模型用于施工方案比选、施工交底、管线碰撞及图纸问题排查具备优势,BIM平台在统一资料管理、轻量化模型查看发挥了较大作用,无人机的使用对于项目技术管理提供了一定帮助。装配式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如梁墙一体构件施工、预制楼梯吊装、外脚手架配合、外墙砖泛碱、布料机使用、混凝土裂缝等施工问题应在策划初期考虑在装配式施工技术方案中。
        3.4落实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安全管理
        在对装配式建筑工程开展相关的项目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需强化对整个项目的安全管理。因此,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开展前,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教育制度、技术措施制度、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和落实,将安全生产管理深入到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从而保证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首先,在施工开展前,施工单位需要广泛的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即对整个项目工程涉及到的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思想教育、施工安全知识教育等,从而使施工人员能够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生产素质,继而为安全生产奠定夯实的基础。其次,施工单位在这过程中,还应强化安全纪律教育,使施工人员能够对包括生产规章制度等条例,有足够的认识。此外,施工单位还应对各个岗位的才做人员,进行相应的岗位知识、技术培训教育等培训。而在现场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秉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施工安全方针,强化对劳动的保护,以此来实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另外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施工单位开展安全工作的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并要对进场工人进行三级教育。
        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升级转型不断深入,建筑行业的工业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建筑项目的装配化率将会更高,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整体化和模块化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使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真正成为可能。在这场影响深远的行业革命中,不断创新项目管理模式,适应新的建造方式,才能推动装配式建筑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国庆,杨会东.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居舍,2019(30):142-142.
        [2]何佩华.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居舍,2019(15):131-131.
        [3]李萍.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52):11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