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提高主持人的素养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4期   作者:惠萍 崔瑛瑛
[导读] 随着新媒体迅速崛起,不断迭代更新的新技术和新媒体冲击着传统媒
        惠萍  崔瑛瑛
        青岛市黄岛区广播电视台,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随着新媒体迅速崛起,不断迭代更新的新技术和新媒体冲击着传统媒体,给传统媒体从业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严峻的生存压力,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而融媒体的出现,不仅传统媒体的内容有了更多的传播途径,也促进了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向新媒体领域的转型。
        关键词:新媒体;融媒体;主持人
        何为“融媒体”?“融媒体”首先是个理念。这个理念以发展为前提,以扬优为手段,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从而为"我"所用,为"我"服务。“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方法,是在办台实践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为。
        “融媒体”对外是一个单位,一个声音,一个价格。广播、电视、网络同时变为共同为一个项目活动服务的三种形式、手段和方法,价格上也会比任何一个单媒体要高得多,客户对这种活动的认可度也大大提高。"融媒体"成为了合作双方利益上的“共同体”。
        当下,媒体融合进入了“深水区”,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宣传中的重要一环,面对广电媒体的日新月异,既要选择性坚守,更要主动融合,在融媒体环境中,努力使自己在继承中发展,在应变中创新。
        一、调整心态,积极融入
        过去,主持人往往只在自己熟悉的一个岗位干到老,尽管节目也在不断改版,但“万变不离其宗”,终究还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工作,相对来说挑战并不大。但是,随着媒体融合进度的加快,会有很多地变化出现,主持人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时俱进、厚积薄发,依据节目形式和内容,潜心研究驾驭各类节目的能力,不断增强自身本领,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播音主持艺术作为广播电视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播电视传媒中关键一环。多年来,主持人素质在不断提升与发展,不仅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在广大受众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同时,广播电视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养和道德水准,要求每一名主持人必须在节目中保持高度的党性原则,这使得主持人在媒体传播中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主持人在屏幕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媒体的形象,端庄大气、自然亲和,而非哗众取宠、花哨怪异。因此,主持人只有时刻心怀祖国,时刻心存观众,时刻注重宣传效果,提高引导水平,才能把正确的导向传达给受众。
        播音界的前辈和优秀的传承者在探索创新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学习和继承这些优秀文化和经验,能够使每一个从业者在主持实践中得到启迪和提升。有些人认为,吐字归音中的“字正腔圆”是“生硬呆板”,传统的语言“二度创作”是“照本宣科”。但我觉得,我国播音学传统才是正确的创作之路,如果主持人丢失了这些传统,那创新必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苦练内功,提高能力
        无论新媒体多么来势汹汹,主持人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一环,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其根本功能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但对于其要求却极大地提高了。只有迅速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将需要传播的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受众。
        简单来说,融媒体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一种媒体自我更新、协同发展的理念,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基础上各种媒体的有机整合。这就要求在融媒体环境下,主持人不仅要熟悉不同的媒体特点,掌握相应的传播规律,实现信息的最佳传播,同时更要提高专业素质及媒介素养。
        而融媒体时代,微信、微博、手机APP、抖音等自媒体不仅有效地延伸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也为我们提供了与受众直接沟通的良好平台,为此,我们一定要用心经营好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及时与受众展开互动,在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同时,切实了解受众的需求,从而将传播工作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


        融媒体是信息全球化、多元化背景下一种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思维习惯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受众更希望获取更多、更快捷的信息,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主持人要针对受众视听语言的多样化、多元化的需要,主动改变陈旧的表述方式和思维定式,在有声语言的传达中增加更多的活力和时代感。
        优秀的主持人只有深谙融媒体的规律和特点,将自己融入到受众之中,思受众所思,想受众所想,平等交流,诚恳传达,才能真正实现与观众的共鸣互动,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唯有心怀这种强烈的观众意识,才能在语言上去官方化、去程式化,在情感上与观众平等交流,共鸣共融。
        三、守正创新,讲好故事
        近几年来,伴随着广播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风潮,各种播音主持的形态纷纷出现。一些主持人片面理解“接地气”,反对庄重高雅,误以“恶俗”为“有趣”,“不标准”为“有个性”,以“洋腔洋调”为“新风格”,以“男声女气”为“大趋势”,以“女声嗲气”为“贴近性”;一些主持人在节目选材时陷于形式,习惯于讲套话、说大话;大量方言俚语以及不规范、生造的网络语言充斥着广播电视节目;更有甚者,忽视语言功力,拒绝质朴规范,导致含混其词、沙嘶劈哑、捏挤压抻等现象在广播节目中出现。由于媒体的示范作用,势必对下一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将对中华民族的数千年积淀产生的审美趣味、语言规范性都会造成破坏。
        播音员、主持人是广大受众的“良师益友”,理应作为“引导者”,要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理直气壮地摒弃错误的表达方式,抵制低俗的、不规范的语言糟粕,以“让人听清楚、听明白、获得审美愉悦”为标准,自觉提高语言表达功力,主动发出中华民族的主旋律、好声音。
        不少播音员、主持人视创新如猛虎,谈创新而色变。其实,创新就是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任何创新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产生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多次强调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尽管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天天都在张嘴说话,但毋庸置疑,相当一部分播音员主持人是不会讲故事的。他们的工作只能称为“播报信息”或“讲述事件”。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中,要善于动脑子,创造性地将稿件转化成故事的形式,不能简单地“照搬照转照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对整个宣传思想战线提出了殷切希望。作为宣传思想战线中重要一员的播音员主持人,“笔力”的表现应为“有稿锦上添花,无稿出口成章”。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除了从书本、课堂上学习之外,还要迈开双腿,俯下身子,学习群众的语言,并不断去芜存菁;此外,还要向时代学习,向生活学习,学习新媒体的语言及表述方式,多讲“粘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老百姓听得懂的故事,才能在融媒体时代赢得受众。
        四、结束语
        今天融媒体环境下,主持人开始更多地向着大众、亲和方向发展,在准确的角色定位和基调把握的基础上,表达越来越大众化、市场化。只有在新的发展环境中不断创新,才能成为受众喜欢的主持人。
        在融媒体时代,主持人的思想水平和人文素养决定了其是否具有人格魅力去折服观众,以高尚的情操、积极的态度和高雅的品位去影响受众。主持人需要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汲取知识,在理论和实践中继承和坚守,探索和创新,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敢地接受挑战,积极融入新时代,努力增强自身本领、改进传播方式,方能不负时代使命,不负党和人民的期待。在学习中不断丰富和提升,领悟和前行,最后成长为一名融媒体时代合格的主持人。
参考文献:
        [1周海燕.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中语言表现能力的作用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15).
        [2]陈涵.媒介融合视域下纸媒编辑的新媒体思维研究[J].新闻知识,2015(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